小组合作使德育与教学并驾齐驱
2017-03-09北京市日坛中学宗连红
北京市日坛中学 宗连红
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揭示,就会难以形成“合力”。《数学课程标准》谈到“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小组合作分组的原则与技巧
在我校,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课堂,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小组,每组5人,根据每节课的需要,有时以“团团坐”的形式,有时以“竖排组自由结合”的形式,便于启发引导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小组合作使用的技巧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在听课的过程中和自己的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们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发言就变成教师和发言学生的对话,丝毫起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比如,在《有理数》一章的教学中,我打破以往的教学环节设计,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我把全班5组分工,一组出题,一组答题,另外3组是裁判。这样分工后,出题和答题小组效果显著,裁判小组注意力、合作意识还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他们回家观看各种体育比赛,重点关注裁判的神情,在下一节课时让他们讨论自己当裁判应该怎么做。这时,再到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所有小组的关注度,合作意识都非常浓,在听到正确答案是还能给予热烈的掌声。在听到错误答案是,不是急于说出答案,而是给予耐心的讲解。我有时在一个学生发言的过程后,要求其他同学进行复述;或者要求其他组同学找出发言同学发言中的错误观点;或者要求其他组同学说出不同的思路。在课堂总结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时,我要求各小组发言总结,在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再发言时不能重复前一个小组观点。这样逐渐使学生养成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整个班级是一个大集体,这个大集体又由各个小集体(各个小组)组成,班级之间有竞争,才使各个班级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各个小组之间也一样,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会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我小组合作化学习的每堂课都有小组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各组打分,每节课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在开学伊始就为班级建立微信群,在这个群里,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都互相帮助,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我在讲到《有理数》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基准”作用时,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就是到超市或家里发现寻找带有“标记的物品图片。各组学生、家长、老师分头行动,在微信群中展示自己找到的物品图片。就这样,全班所有同学都出色的完成了作业,更主要的是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当代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孩子们小霸王的思想很严重,这就导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不服从教师管理,不听班干部规劝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从学科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一题多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在初一教学各章中的教学中,新的定义、概念很多,我会安排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他们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解法,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是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组合作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不能只依靠制定的条条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和启发,这样才能真正使德育与教学这两匹马并驾齐驱,形成真正的合力,为班级、学校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