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抓词语 细品语句 提升能力

2017-03-09宁夏平罗县崇岗九年制学校冯素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骆驼品味自然段

宁夏平罗县崇岗九年制学校 冯素娟

一、咬文嚼字,推敲语言,挖出文字背后的内涵

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要一字不肯放松的。”所谓“一个字都不放松”,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也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精神。

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就很注重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细小的情节。即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不仅摹其形,而且传奇神。细节描写通常有肖像细节、行为细节、语言细节、内心细节、景物和场景细节等。细节是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渲染气氛的一种有力手段。

抓动作描写。如课文的16—18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部分。我抓住了16自然段中的动词“拿”“揪”这是郑屠的动作,引导学生想出郑屠的下一个动作“捅”,然而这个动作还没做呢!就被鲁达“按住”了。然后用“抓住”与“按住”作比较哪个词用在这更好,通过让学生做这两个词的动作后,分析得出“按住”既有“抓”的动作,还有向下方用力的两个动作的结合。“往小腹上只一脚”中的“只”是“就”得意思。再抓住“腾地”这个象声词,并分析“腾地”的本意:跳跃,升到空中。在这是踢在小腹的声音与踢倒在街上的两个声音的重合。通过这样细细品味动词及动作,最后得出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足以说明,鲁达惩治郑屠的动作的快、猛、力量足、有霸气。这些动词,既表现鲁达武艺的高强,动作连贯、流畅,又表现他除恶务尽的急切。这就是品味。这样的品味很多,如这一句“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的拳头”中的“踏住”可用“踩住”来做比较;“提起”可用“拿起”作比较,得出“踏”更有力度,更见豪迈气概。“提”是由下往上移,有重量。这足以使恶霸胆战心惊。这也为后面得打做了铺垫,只有这样的拳头,才能打出那样的效果,才能打得那样解气解恨。

通过品味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内化,内化就是吸收,让作品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心灵活动完全融为一体,是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而在这篇小说的教学中就要抓住语言、动作描写,仔细分析,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并把信息挖掘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读小说就是通过学习细节描写,抓字词,抓句子,抓写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探究小说的主题的这种读书方法。这就是品味的过程。

二、对照比较,辨析语言,体会语言的精妙

我在教学语文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骆驼寻宝记》时,就抓住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中的这样几句话;“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中的“一程又一程”“又”字能否去掉?“涉”与“趟”能否互换位置?“那冰凌冷得钻心疼,骆驼还是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中的“一步一步”能否换成“一步步”?再有“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狭谷,来到了珍宝关。”中的“狭谷”的“狭”是否用错了?应该是“峡谷”呀? 不是反犬旁,应该是山字旁的呀?“边挤边走”能否换成“边走边挤”?问题抛出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合作、思考、讨论、查字典,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适当指导与点拨。这样就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有了思考的内容,有了思考的词语。最后得出结论:“又”意思是表示重复或继续。说明路程很远,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遥远”一词相呼应。更加突出了骆驼行走的路途及艰辛又遥远。也与此段第一句 “坚信勤奋努力是有希望寻到宝的。”相呼应,也印证骆驼的坚定的决心以及毅力。从而鄙视飞禽走兽的半途而废。“涉”的意思是徒步涉水,泛指从水上经过。“趟”的意思是从浅水里走过去。表现了骆驼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对目标的执著追求。“一步一步”是说明骆驼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都是困难的,并且他还是“一瘸一拐”的,更增加了他行走的困难。“狭谷”的“狭”是指窄而长。而“边挤边走”更说明到处都有困难,到处都是窄而长的山道。两词相呼应,所以不能换。这就是词语间的对照比较。而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大喊大叫、热闹非凡,与后半部分的不声不响、沉着坚韧,形成相得益彰的强烈对比,起到完整而有力地表达主题的作用。

通过对字词的对比分析,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通过对语言的反复触摸提高了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的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让学生理结合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出现质的飞跃。

三、关注写法,感受妙用,体会写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在教学语文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山米与白鹤》这篇课文,一是抓心理描写。这篇小说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并结合动作、语言描写,就能分析出不同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课文4、5 自然段“这是世上最落伍的诡计”中的“最”就分析出山米的狡黠、机灵、淘气,以及对外祖父的不信任。在11自然段有一个最好的实例:外祖父讲完“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到他的山鸟和金丝雀后。”这是山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与外祖父有同感的时候,也是山米感情变化的开始,才有了后面的“阿谀”“乖鹅噢!”“好女孩”。我在这篇小说的教学中就是抓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仔细分析、挖掘表现人物形象的信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就是通过抓细节的描写、抓字词的使用、抓句子的表达、抓写法的运用、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探究小说的主题的这种读书方法。正是通过品味的过程,抓住了山米与外祖父的矛盾,进行深入地品味与分析,理清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才能更好的体会出“爱”的变化及“爱”的升华。

品味主要是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可以说是出发点,也可以说是归结点。只有交给学生品味的方式及方法,让学生知道品味所带来的好处学生才喜欢读书。当学生爱上了品味,也就爱上了阅读小说,只有阅读小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因为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

因此,教给学生品味的方式、方法及其品味的好处,是我们语文教师必练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骆驼品味自然段
品味“莓”好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大骆驼
骆驼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美丽的秋天
品味四季
画画
彷徨的骆驼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