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教学中的技术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09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习作微课知识点

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苏 巧 樊 波

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普遍认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其实,“互联网”是一种通讯工具,传播咨询;是一种沟通媒介,交流信息;是一种技术平台,服务于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一)生活情境的再现,习作素材的收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习作教学中就有不少的学生是“无米之妇”,在平日的交流谈论中,此类学生能够侃侃而谈,但一到课堂上的写作就无从下笔。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很少留心观察身边变化的物,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不足。再加上生活中的真实事物总是显得不太起眼,用于写作中的素材总是要将生活中的感受进行放慢、放大,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由儿童时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这就造成了儿童即使在聊天中能快乐的交谈,也仅仅只是说到皮毛,很难形成书面语言进行具体而真实的表达。

做饭的米从何而来?学生写作的素材从何而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造、来再现。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习作《观察日记》的教学就存在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前一周就制作了观察报告,并和科学老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我先将学生分组,安排培养观察任务,学生们在科学实验室里无土种植豆苗、培养桑蚕、喂养蜗牛,不同组别的学生会分时间段观察培养对象并做好完整的记录。实验室为学生创造出持续观察的可能性,提供真实有效的观察环境,学生的观察所得就是写作的素材。再如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景。中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身边景物的美不太好捕捉,学生再现真实景物的能力要靠感官去发现。在小小的课堂里,我又一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室里的风景。首先,我播放了一段雨声,引导学生听出雨声的变化。接着,出示下雨的动态图,引导学生想象雨水会下到哪里?创设出视听的情境,在氛围的渲染中,学生会一边听着雨声一边娓娓道出“雨水落到哪里,发出怎样的声音。”连续几个学生的回答,就构成一段描写雨中美景的画卷。

(二)课堂形式的丰富,习作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外在的学习力都不如学生内化的动力能推进他们的自觉性。所以,课堂教授习作的方式要尽可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启发他们写作的创造力。微课的出现可以说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革新,老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录制、存档,录制的微课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调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比如,在三年级上册二单元课文的知识点之一,引用人物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了描写人物语言使用不同的引用方式能达到不同的效果的知识。另外,在单元习作中,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再次通过微课强化知识点,并落实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的技法。在多媒体的运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要数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这一功能让学生站上讲台,让学生除了能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能用手去触摸。

在11课《秋天的雨》中有一个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一写秋天的雨还有哪些色彩。白板上展示的是一幅线描的画,学生可以选择调色板里的颜色给景物涂色,用写字板完成描写景物的语句,及时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老师可以马上对作品勾画、赏析,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白板上的笔记都可以存档留用。从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到运用,从眼到、耳到直至手到、心到,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让多媒体服务于课堂、应用于习作。

(三)广阔舞台的拓展,习作能量的释放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舞台的大小也影响心的大小,就像我们总会衣冠楚楚地去赶赴一场盛宴。所以,我想我的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创建了班级网络,学生、家长会由课文到作文,再到一篇好文、一本好书,继续推及到一位好的作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分享阅读笔记、心得。在平台中,可以分享日常点滴,学生会就一些贴近生活的视角写下一两句的随笔。同时,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有的很难达到优秀作文的高度,所以我专门设置了“金句王”的板块。学生在平台展示出自己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来获得大家的点赞支持。另外,我还运用CorelDRAW_X4_SP2软件组织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在小报中呈现学生习作里的精彩文段,小报也会以电子的形式分享到班级平台。借助网络,集聚赞赏的力量来激发学生文字创作的能量,为学生精彩的文思搭建广阔的舞台。

三、“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2016年4月《光明日报》上曾就“‘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的问题刊登了相关文章,并做出辩证分析。

教育是一切技术运用的主体,以发展学生自身能力为根,以教书育人为本。所以适应教育的现代技术才能叫做现代教育技术。不管是课件的使用,多媒体的应用,网络平台的创建,还是软件公司开发的各种“作业帮”,都应将推动教育放在中心,将促进学生发展视作核心,一切都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

猜你喜欢

习作微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