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及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7-03-09林丽雅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卫校病理学实验课

林丽雅

(阳江市卫生学校,广东阳江529500)

中职卫校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及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林丽雅

(阳江市卫生学校,广东阳江529500)

通过对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努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习状况;病理学

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为恢复阶段,“文革”期间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被破坏,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考虑增大各种中专、技校的比例,从此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共办职业教育的途径与格局。第二阶段(1985—1996年)为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政府推动规模发展迅速的特点,由于实施统包统配,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招生比例首次超过了1∶1。第三阶段(1997年后)为滑坡阶段,本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引入市场驱动机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失去了低收费、包分配的巨大吸引力,同期高校扩招带来了普通高中热,中职生源数相应锐减,中职学校入学比例从1999年的48.6%降至2005年的37.3%。虽然2007年9月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计划,再次出现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扶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出现相应回升,但生源质量已发生明显改变。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且往往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年龄15~20岁,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心理及逃课现象。因此,了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中职卫校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笔者通过对本校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据此对病理学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校2016级3个护理班31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247名,男生71名。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父母教育特点;学生学习成绩、兴趣和学习习惯;社会、学校及心理因素。为保护学生隐私及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18份,收回有效问卷3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学生个人一般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平均年龄16~17岁,女生247名,占77.7%;男生71名,占22.3%。初中毕业生292名,占91.8%;高中毕业生26名,占8.2%。独生子女50名,占15.7%。

2.2 家庭情况及父母教育特点

调查显示,246名学生为农业户口,占77.4%;72名学生为非农业户口,占22.6%。186名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占58.5%;56名学生父母为大学及以上,占17.6%。父母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及个体户居多,占66.0%;政府工作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较少;父母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占21.4%。父母的教育方式相对简单粗暴,63.8%的学生认为与父母的交流较少,父母教育处于放任不管状态;30.0%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教育以打骂为主。7.9%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出现自卑、厌学等现象。

2.3 学生学习成绩、兴趣和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认定,有93名学生为较好或中上水平,占29.2%;有199名学生为一般或较差水平,占62.6%。有67名学生在初中阶段担任过班干部,占21.1%。在学习兴趣方面,有162名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因为父母的意愿,占50.9%;有81名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因为兴趣与爱好,占25.5%;有43名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因为能找到好工作,占13.5%。在学习习惯方面,有288名学生表示从没有预习的习惯,占90.6%;有56名学生表示课后从没有复习的习惯,占17.6%。有32名学生表示经常逃课,占10.1%;有58名学生表示既往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占18.2%。认为上课较认真的学生有154人,占48.4%;上课会主动记笔记的学生有121人,占38.1%。

2.4 社会、学校及心理因素

有158名学生表示是因为考不上高中而被迫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占49.7%。有92名学生表示对现在的学校毫无自豪感或好感,占28.9%。有166名学生表示对现在学校的教学质量满意,认为学校好教师较多,占52.2%。有86名学生明确表示中专毕业后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占27.0%;有143名学生表示中专毕业后可能找不到工作,对前途十分担忧,占45.0%;有157名学生表示希望能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占49.4%;自信一定能找到工作的有124人,占39.0%。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中职卫校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年龄大多为16~17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及乡镇,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但学生消费水平普遍不低,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喜欢网购,喜欢外出就餐或点外卖,部分学生喜欢穿名牌服饰,喜欢攀比,花钱大手大脚。

(2)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父母教育方法处于放任不管或打骂方式为主。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一旦子女出现考学失败,父母容易出现失望心理,对子女关心减少,部分有打骂现象,父母打骂加重学生自卑感。建议家长多关心理解孩子,采取正性教育方式,孩子受到挫折时更要多鼓励、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理解与支持,消除社会与心理压力,努力投入中职卫校新生活中。

(3)学生既往成绩为较差或一般水平者居多,对专业学习有兴趣者不多,大部分为父母安排或其他原因选择就读本专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约一半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于这部分对专业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上课与学习是痛苦的,怎样逐渐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摆在学校与教师面前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授课时应多采用设疑、举例、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等新颖活泼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教师与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消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必要时还可以在同年级间进行专业调换,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也就增强了。

(4)部分学生对学校教师感到不满意,对职业前景感到担忧。学生对学校及教师不满意的原因较多,学校与教师过于侧重抓纪律抓学习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应注重师生间情感的培养,多支持帮助学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批评教育学生要注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实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教师对学生真心的喜爱、鼓励、帮助及重视会改变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看法,真正爱上专业学习。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及乡镇,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想在农村及乡镇就业,就业目标是城市中心大型医院。但如今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中专卫校毕业生是较难应聘到市区大型医院工作的,因此部分中职卫校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心理负担较大。对此,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应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学生就业途径,举办不同形式的就业招聘会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及当今社会就业环境,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让学生明白基层工作是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在基层工作也能实现人生理想。

4 病理学科教学改革探讨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学科,是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前者着重研究机体患病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形态结构变化,后者着重研究不同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二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病理学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实习,实习主要是观察大体标本、显微标本以及做动物实验等[2]。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病理学内容仍然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简单压缩,内容多,要求高,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根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习惯等特点,中职卫校的病理学教学应进行相应改革。

4.1 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只追求全面,而要突出重点,适当突破难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并吸收。所谓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基本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等,是核心知识,而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教学突出重点实际是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易于接受课堂知识。例如讲授炎症,炎症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突出,而炎症的原因是一般了解内容,要略讲。又例如讲授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的梗死,出血性梗死是难点,难点在于有双重血液供应的组织为什么会出现缺血性坏死?此时要突出讲授此类型梗死的条件是有严重淤血,而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属于一般了解内容,简单易懂,要略讲或不讲。突出重点内容,讲清难点内容,简单化一般内容,看似讲少了,但教学效果却提高了,因为教学内容精简后,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易懂,学生容易接受,与中职卫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匹配。

4.2 教学方法改革

病理学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往往是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一般课堂讲授法、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习题练习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多媒体这个载体。自从出现多媒体教学,病理学教学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病理学研究机体疾病状态下形态结构的改变,学生如果没有正常人体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良好基础,是很难理解的。而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遗忘较快,教师教学要经常先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再教新知识,以往传统教学采用口头讲授,抽象复杂、枯燥难懂;采用黑板+挂图的形式,信息量少,费时耗力,病变的形态结构不能与相应的正常形态结构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中能将相关基础学科内容,包括大体形态结构和镜下细胞形态结构、概念、数值等,根据需要穿插在授课内容中,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内容连贯,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后,其思维才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才能活跃。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有大体标本的观察、镜下切片标本的观察及动物实验等,以往实验教学以学生自己观察大体标本及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为主,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这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上好实验课,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但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亦不强,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浓,实验过程中受到挫折便举步不前,没有钻研精神,实验课敷衍了事。针对病理学实验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进行以下改革:例如大体标本观察要重点针对常见疾病、典型病变标本进行,要和病例结合,和患者对应的症状、体征、转归结合,在实验课上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将实际标本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适当减少学生显微镜下切片标本的观察,因为镜下标本观察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对正常的细胞形态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实验课受挫的主要原因,可适当减少学生亲自观察此类标本,改为教师以大屏幕显示器示范为主,有目标、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观察典型细胞形态改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以红蓝铅笔描绘画图,加深印象;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实验课,将标本的形态结构、组织的病变过程、动物实验过程等以图片、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4.3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传统考核方式是期末理论考试为主(占70%),平时成绩为辅(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小测验、月考等,主要考核理论性的内容。此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而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很少,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平时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应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中不仅有理论性的内容,也应有实践性的内容,例如实验课的绘图、对大体标本的认识、病例讨论发言等都应该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考核方式更加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会更加注重学习的整个过程,抓紧时间看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及上好实验课,也能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通过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一系列调查,分析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及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既重视病理学理论内容,亦重视实验内容,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1]赵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科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33-37.

[2]杨德兴,熊群英.疾病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G526.5

B

1671-1246(2017)18-0075-03

猜你喜欢

卫校病理学实验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认识你自己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职卫校英语课堂常遇问题和应对策略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