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制度的路径选择

2017-03-09聂绍通周爱民李强楼天晓洪俐田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顶岗医学生院校

聂绍通,周爱民,李强,楼天晓,洪俐,田莉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

多维度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制度的路径选择

聂绍通,周爱民,李强,楼天晓,洪俐,田莉*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

多维度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制度,包括从国家维度修订完善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法律法规,出台有特色的地方性条例;从实习单位维度规范临床实习的带教行为和组织实施;从院校维度强化临床实习的过程管理和动态考核;从学生维度加强临床实习的实践活动和自我管理。

职业教育;临床实习;制度建设

顶岗实习是指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医学生临床实习是顶岗实习的一种,是将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1],是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实践,磨炼职业技能、体验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综合能力迅速成长的关键环节。有学者认为[2],一方面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与其毕业后能否尽快胜任临床工作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实习的实效性与科学严谨的实习管理制度紧密相连,因此探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家层面缺乏强而有效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政府在多项方针政策中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针对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较少,虽然有些地方政府根据区域性的特点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但该《条例》只适应于广东省,缺乏普遍效力,难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显而易见,具有高权威的立法体系能有效保障实习的实施及质量,因此,从国家层面启动立法程序,制定有关实习的法律法规属于顶层设计,对其他规章制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2 学校层面缺乏行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智力支撑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的角色为主要管理者,其管理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实习前的准备工作、顶岗实习中的指导工作以及顶岗实习后的考核工作。目前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是过程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相关制度,但可操作性差,导致制度管理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3]。二是实习指导不足。目前高职高专办学规模扩大,入学人数暴增,与之相比,校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指导教师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校外实习单位专门管理人员参与度低,使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大多流于形式,呈“松散型”管理。三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大批青年教师的招聘,这些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欠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样由于扩招,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方面难以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因而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临床岗位需求。

1.3 实习单位缺乏严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实习期间,实习生被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科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4-6]。一般来说,医学实习生是由医院科教科统筹规划,临床带教教师具体管理、实施实习计划。由于大多数医院特别注重医疗工作和科研,必然将医疗工作任务、经济创收等作为核算绩效工资及奖金的重要依据,导致带教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创效及相关科研方面,自然对临床教学的精力投入相对较少,可能还存在临床带教是负担和包袱的观点和意识,带教积极性较低,这些均可导致实习的组织、实施得不到保障。另外,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来自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实习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实习医院临床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从而影响医学生实习效果。

1.4 实习学生缺乏良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主体意识

作为临床实习的主角及最直接的参与者,医学生对实习的认知、态度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他们的实习成效。有部分实习生上班随意迟到早退,敷衍应付带教教师安排的临床工作,对待患者缺乏热心、耐心、爱心,科室的业务学习经常请假,甚至无故脱岗旷工。另外,实习后期正是各医疗机构招聘的时期,大多数医学生迫于就业形势,在实习后期多次请假,奔波各家医疗机构面试,甚至有部分医疗机构要求学生提前结束实习接受试用,而实习单位碍于情面难以有效约束这种行为。

2 医学生临床实习制度的路径选择

实习制度是指为保证顶岗实习活动正常开展而制定的各种规章、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体系,包括规范学生实习涉及的各方各自权益与责任、临床技能指导、日常生活及安全管理、实习评价等多个方面[7]。经文献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代表国家层面的政府,还是学校、实习医院以及实习医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是协调四方关系,保证实习有条不紊地开展,保障实习实效性的必然之路[2]。

2.1 从国家维度构建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法律法规体系

2.1.1 厘清权责利,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与顶岗实习密切相关的法律主要为《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前者规范职业教育,后者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教育研究者提出,为厘清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及学生在实习中的责、权、利,构建一套权责明确、运行机制合理的实习管理体系,进一步修订《职业教育法》势在必行,只有确保实习在政府工作、企业发展及高校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推进顶岗实习工作高效且顺利开展。同时,在《劳动法》中明文规定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应具有接纳职业院校医学生实习的义务,保障实习生劳动权益等[8]。

2.1.2 规范管理,出台专门性法规或地方性条例建议由教育部、卫生计划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围绕顶岗实习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举行专题讨论会议,共同起草专门性法规或条例,由国务院或省人大出台,进一步细化顶岗实习期间,政府、医院、学校及学生职责,从实习的组织实施到考评监督一一规范。同时,各地区政府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本地区实际需求为中心,制定有地方特色的规章或条例,推动顶岗实习在本地区有序、有效开展。当前,政府正积极筹备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研究制定新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多维结合,才能形成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习制度的有机整体,并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2.2 从实习单位维度规范临床实习的带教行为和组织实施

2.2.1 明确实习单位相关科室管理职责,健全管理监控体系由实习单位牵头组织制定《临床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医院、科教处、实习科室三级管理职责,实行医院、科教处、科室主任、临床带教责任教师逐级负责制。各级医院是开展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而临床带教教师是这个场所中的关键因素[9]。临床带教教师与实习生朝夕相伴,是实习生掌握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指导人,其医学学识、临床经验及医术、道德素养等对实习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为建立一支具备高技术水平和高医德医风素质的带教教师队伍,可制定完善的实习带教教师资格审查条例,实行带教教师责任制等。另外,成立临床带教督导组,由具有丰富带教及临床经验的专家对临床带教各环节进行指导、质量监控,实现临床实习全程的质量监控。

2.2.2 量化管理实习过程,客观评价实习生综合能力根据有关条例及实习大纲,确定实习流程、实习内容、实习细则。借鉴国内外管理经验,将科室日常考勤、出科理论知识点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创新思维综合素质考评量化,构建规范、实用的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管理实习过程,实现实习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3 从高职高专院校维度强化临床实习的过程管理和动态考核

在组织、实施以及管理学生实习的环节中,学校承担了重要作用,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是整个管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10]。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3.1 成立学院实习管理委员会,建立责任人制度学院实习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负责,成员包括主管校领导、教务处负责领导、教学院系负责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实习组组长,至上而下,层层相连,同时建立实习责任人制度,学院实习管理委员会成员为责任人,共同承担实习的过程管理、过程监控、过程评价。

2.3.2 以《实习管理办法》为纲领,建立完善一系列实施细则《实习管理办法》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居于统筹地位,可由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内容可涵盖实习目的、管理体系与管理职责、实施与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实习教学文件及资料管理、实习考核等内容。同时,院校应以《实习管理办法》为纲领,建立一系列实施细则,从而构建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制度网络。

这些实施细则大致包括:《实习管理职责》明确实习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与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与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指导教师签订实习安全协议;《实习守则》为学生实习中应遵守的规则制度;《实习指导手册》包括实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实习科室及时间安排、实习项目、出科考核内容、实习后返校上交的资料等;《实习考核细则》主要内容为实习具体项目的考核办法、评分标准、考核流程等;还有与医院共同制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细则》《实习单位管理细则》等。

2.3.3 开展多元化、立体化实习评价,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建立“双轨考核”制,即医院、学校对学生实习共同考核,实习成绩可由医院科教处及实习科室考核、学校指导教师考核、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四部分构成,考核后,医院和学校共同进行实习鉴定,纳入学籍管理。另外可制定激励制度,对在实习中尽职尽责的带教教师、有突出贡献的辅导员教师给予奖励,设立“优秀带教教师”“优秀实习辅导员”等奖项,建议实习单位、院校可优先推荐评职晋级等。

2.4 从学生维度加强临床实习的实践活动和自我管理

2.4.1 岗前培训思想教育与技能并重岗前培训中既要有思想教育,也要强化技能,两者有机结合是学生顺利实习的保证[11-13]。岗前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德医风教育。通过对医德医风的专题学习,使学生理解“医乃仁术”的医学本质,明白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培养救死扶伤、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第二是医疗法律法规解读。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的权利和义务,熟悉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是学习实习生管理制度。通读院校制订的《实习守则》《实习指导手册》等,了解实习期间应遵循的纪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避免实习过程中违纪现象的发生。最后是技能操作培训。根据专业特点及岗位要求进行一周的专业技能强化培训。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培训内容包括临床体格检查技巧、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无菌操作与消毒技术、常见功能障碍的评定及治疗技术等。

2.4.2 实习组长监督与自我管理融通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说:“在知识经济中,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实习期间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医院等实习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寻自身优点和缺点、思考如何自主学习、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成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核心岗位胜任力,调动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14-15]。另外,也要发挥实习组长的监督作用。一位具有良好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实习组长,不仅可以监督实习组员的生活和学习,还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挑选工作负责、有良好沟通能力、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作为实习组长是实习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

综上所述,完善实习制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医院)和学生四者的积极性,才能推动医学生实习健康有序发展。

[1]童卫,黄亚渝,李哲.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92.

[2]夏旭.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制度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4(19):122-124.

[3]朱小平.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化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33-35.

[4]范玉红.高职管理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45-47.

[5]陈银海,杨薇.医学生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与管理[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4(4):133-144.

[6]马焕丽.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8):7-9.

[7]雷世平,姜群英.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23-28.

[8]殷雄飞.政府主导型校企合作促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33):8-10.

[9]王慧萍,谢波,庄冬云.实行临床实习量化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7-18.

[10]刘剑英.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81-84.

[11]唐政秋,李忠良.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与伤害事故防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22-24.

[12]叶玮光,陈军,刘晓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途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87-89.

[13]梁福秋.医学生入学教育中的“三自教育”研究[J].广西教育,2014(2):76-77.

[14]傅建东,吴燕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性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5(21):82-86.

[15]殷雄飞.完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制度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4):99-101.

(*通讯作者:田莉)

G424.4

B

1671-1246(2017)18-0051-03

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医学类专业顶岗实习‘双主体、虚实交融’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XJK016CZY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顶岗医学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