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7-03-09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患病率颈动脉硬化

张 磊,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殷 婕,王 鑫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论 著·

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 磊,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殷 婕,王 鑫*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 994例体检人群资料,记录其既往病史、生活饮食等情况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颈动脉斑块依据B型超声诊断。通过性别、年龄分层比较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结果5 994例体检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2 597例,患病率为43.3%,其中男性1 747例,患病率为52.2%,女性850例,患病率为32.1%,男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腰围、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胆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和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应注意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主动戒烟,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颈动脉疾病;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的病变。颈动脉斑块除了表示动脉已有粥样硬化,同时意味着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卒中的概率也将增加[1]。为了避免颈动脉硬化斑块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应做到早期预测、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本研究对在我院参加体检的河北省省直机关干部进行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旨在为颈动脉斑块的诊断、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40岁的河北省省直机关人员共计5 994例,男性3 344例,女性2 650例。年龄40~88岁,平均(52.0±1.6)岁。根据颈动脉斑块检查情况分为颈动脉斑块组2 597例和对照组3 397例。

1.2 方法 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师详细询问并记录体检者的既往病史(包括诊断及治疗过程)、服用药物情况、生活饮食及嗜好(包括饮酒、吸烟史等),常规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静坐约5 min常规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测量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行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等检查。空腹10~12 h后,清晨采前臂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试剂盒由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使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对体检者颈部双侧进行扫查,体检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查的对侧,由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分叉的横轴及纵轴时图像。分别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总动脉中段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测量内-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 thickness,CIMT),颈动脉CIMT>1.5 mm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2]。同时记录肝、胆囊、肾等脏器的超声检查情况。

1.3 诊断标准 ①高脂血症,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②糖尿病,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4];③肥胖,参照2003年4月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5];④高血压,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中国社区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6];⑤肝、肾功能异常,参照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逐渐升高,在5 994例体检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2 597例,总患病率为43.3%,其中男性1 747例,患病率为52.2%,女性850例,患病率为32.1%,男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50~60岁、>60~70岁组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 >70岁组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 (例数,%)

2.2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颈动脉斑块组年龄、BMI、SBP、DBP、WC、BUN、SCr、BUA、FPG、TG、TC、LDL-C、ALT、AS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HDL-C、TBIL、DBIL、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2.3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阳性率比较 颈动脉斑块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肾病、消化系统疾病、肺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烟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风湿性心脏病、肝病、风湿、类风湿、肝血管瘤、肾错构瘤、肾结石、胆囊息肉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阳性率比较 (例数,%)

2.4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见表4,5。

表4 变量赋值表

表5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或早于冠状动脉。颈动脉位置表浅,便于检测,易于早发现、早诊治,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病率为43.3%,其中男性患病率52.2%,女性患病率为32.1%。欧玉英等[8]报道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患病率为61.5%。明显高于石家庄市,考虑为地域的差别,与佛山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从而导致饮食结构明显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斑块患病率增加,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但年龄>70岁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一些报道一致[8-10]。提示年龄的增长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1],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黏附性和活化因子、炎性因子的增加等因素使血管壁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影响颈动脉的中膜厚度,引起其增厚及斑块的形成。日常生活中男性的吸烟、应酬及生活压力较女性多,同时女性雌激素具有抗氧化、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可防止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从而使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应酬减少、戒烟,女性雌激素的保护逐渐消失,可能是导致年龄>70岁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别的原因。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管病变为主的疾病,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朱颖等[12-13]报道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随血压水平增高而增加,对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新发现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本研究观点与其相近。高血压虽然没有在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为危险因素,但单因素分析时却明显相关。血压的升高,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会损伤血管内膜、内皮的功能,使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从而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反之,血管壁硬度的增加,血压会升高,二者互为因果。赵喜梅等[14]认为,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靶器官的损害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说明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要关注血压的波动程度,实现长期平稳的降压非常重要。本研究表明高血脂症在单因素分析时与颈动脉斑块有关,尤其TG和TC关系密切,但不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刘颖新等[15]认为TC、LDL-C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本研究未干预体检者服用调脂药物有关。

颈动脉CIMT与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有较好相关性,是预测心、脑血管损害及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6-17]。 Lisowska等[18]认为,颈动脉CIMT与冠心病的病情进展有关,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颈动脉CIMT、不稳定性斑块数量及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19-20]。本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组脑血管病、冠心病发病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卢薇等[21]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参与了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王洪海等[22]研究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斑块阳性率高,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多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且多合并血压及血脂异常。润琳等[23]研究亦发现,糖尿病病程不同,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斑块组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斑块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者。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相近[16-23]。预防、治疗颈动脉斑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脂肪肝的患病与高脂血症、BMI、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24-25],说明预防脂肪肝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同样重要。

烟草燃烧时释放的有害物质,可导致微血管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并且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颈动脉CIMT增大、血管僵硬、弹性减退及脉压增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26]。与本研究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相一致。吸烟可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关注吸烟带来的潜在威胁,提倡戒烟,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亦发现肾囊肿、SCr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有一定关系。目前囊肿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感染和中毒被认为对囊肿的形成和发生起促进作用。高血压是本病的常见表现,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下降,局部肾组织缺血,肾性钠、水潴留,周围血管阻力增加。SCr增高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减退。

Zhao等[27]认为BUA水平的增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尤其增加男性的死亡风险。李斌儒等[28]研究表明随着BUA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增高,BUA浓度升高虽然可增加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但高尿酸血症并不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时相似,颈动脉斑块组B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但颈动脉斑块与血压、血脂、BUA等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所以在积极加强颈动脉超声普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维持和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治疗高血压、脂肪肝等相关疾病,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减少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1] 杨胜军.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20):4129-4130.

[2] 中国医师协会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28.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0.

[4] 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2007版糖尿病诊疗标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2):129-130.

[5]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7):579-616.

[7]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42-371.

[8] 欧玉英,廖伟光,梁爱荣.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31-33.

[9] 郑辅刚,杨士贤,石鹏,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CD].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6(6):318-320.

[10] 石宁.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包头医学,2012,36(3):152-153.

[11] Chen JH,Chuang SY,Chen HJ,et al. Serum uric acid level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ischemic stroke mortality: a Chinese cohort study[J]. Arthritis Rheum,2009,61(2):225-232.

[12] 朱颖,陈长香,吴寿岭,等.不同高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611-615.

[13] 朱颖,黄科宇,陈辉,等.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5):428-432.

[14] 赵喜梅,刘俊,陶春明,等.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72-1373,1479.

[15] 刘颖新,张建民.血脂四项等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5,58(7):789-790.

[16] de Korte CL,Fekkes S,Nederreen AJ,et al. Review: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 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2016,63(10):1613-1623.

[17] Shenkin SD,Bastin ME,MacGillivray TJ,et al.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without stroke[J]. Stroke,2010,41(9):2083-2086.

[18] Lisowska A,Musial WJ,Knapp M. Carotid and femoral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firmed by angiography[J]. Kardiol Pol,2005,63(6):636-644.

[19] 张丽.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3):342-343.

[20] 董智强,陈旭,苏敬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性质、部位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3):199-203.

[21] 卢薇,王青,李海英.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2014,43(24):3160-3162.

[22] 王洪海,钟池,王安宁,等.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比较[J/CD].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6):21-24.

[23] 润琳,谢晴,廉旭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7):512-513,522.

[24] 王小凤,王毅,杨建国,等.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176-178.

[25] 王军,魏艳玲,范丽玲,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肝病杂志,2013,16(6):499-501.

[26] 王君芳,李永珲,高鹏,等.850例吸烟人群动脉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研究[J].临床荟萃,2015,30(6):680-682.

[27] Zhao G,Huang L,Song M,et al. Baseline serum uric acid level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lated mortal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Atherosclerosis,2013,231(1):61-68.

[28] 李斌儒,万芙蓉,骆雨,等.中老年人群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J].新医学,2014,45(2):112-115.

(本文编辑:许卓文)

2016-05-11;

2016-07-20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00282)

张磊(1968-),女,山东莱州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健康体检研究。

*通讯作者。E-mail:liushuming1994@126.com

R543.4

B

1007-3205(2017)02-0206-05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2.020

猜你喜欢

患病率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