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对在非中资企业的影响研究

2017-03-09崔灿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苏丹非洲

崔灿

摘要: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不断增多。中资企业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当地教育、组织文化活动,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医疗条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公益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人的就业,促进了投资目的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未能全面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很多中资企业虽然“走入”了非洲,却未“走进”当地社会。有鉴于此,企业应通过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提升公益管理水平,并促进与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融合;政府则应通过制度与政策支持等方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海外履责条件,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使其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在非中资企业的经营活动。

关键词:中资企业;非洲;公益行为;利益相关者;苏丹

自1998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迅速,走进非洲的中资企业亦不断增多。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中非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非洲国家政治趋向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大环境,对中国投资者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苏丹,作为中国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站,与中国的关系总体向好,但是作为中苏两国关系重要桥梁的苏丹中资企业的表现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走出去的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诸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苏丹利益相关者的期待与诉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中资企业在苏丹的长远发展、促进中苏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能为在其他非洲国家的中资企业提供借鉴。

一、苏丹中资企业公益表现

中资企业几乎参与了苏丹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从行业来看,中苏两国以石油勘探开发合作为主,企业投资的重点领域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工程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同时,中资企业以融资方式在苏丹港口、公路、桥梁、电力、水利等领域实施大型成套项目。据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参处统计,民营企业居多,但投资份额相对小;国有企业较少,但投资份额较大,中央企业受外界关注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自中国企业进入苏丹进行石油勘探活动后,苏丹的石油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他中资企业的进入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人的就业,促进了苏丹经济的发展。苏丹中资企业的公益行为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第一,开展扶危济贫救困活动。苏丹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少有自然灾害,但由于经济生产方式落后,又国家局势动荡影响,国家贫困人口较多,还存在大量由于战争无家可归的难民。因此,扶危济贫救困、实施直接物资捐赠成为了中资企业在苏丹公益投入金额最大、最为常规的公益项目。

第二,为苏丹兴建基础设施。中资企业在苏开展基础设施兴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相对比较传统,是根据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开展的建设项目,包括通讯网络建设、水利建设、电力网络建设、公路建设项目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另一类是企业有意识开展的援助建设行为,包括:修建民用道路、桥梁、机场,修建医院、诊所、校舍,打水井、挖水渠等,这也是中资企业在苏丹比较普遍的社会贡献行为。由于,苏丹饮用水资源严重缺乏,喀土穆地区每年只有1~2场雨,每场雨持续10~20分钟,一些民众为了取水要走上一天。所以,中资企业几乎每到一处都要为当地居民打水井、修建水塔或开凿水渠,以解决居民饮水困难的问题。

第三,支持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资企业在苏援建新学校,修复旧校舍,为当地社区学校捐赠桌椅、课本、体育用品,并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改善了当地居民受教育的条件,一些企业还针对政府和苏丹客户开展汉语教学和交流活动。但是,受到经济实力、沟通交流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多喜欢一次性的捐助,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公益模式;交流项目主要面向各级政府和企业客户开展,很少面向普通公众,有些企业为了避免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语言等方面引发冲突,甚至要求中方企业员工避免除工作之外的与苏方人员的交流。

第四,援助医疗卫生。一些有条件的中资企业在苏丹援建维修医院、诊所的同时,还捐献医疗设备和医药、定期开展专业医疗培训,提供诊疗、妇幼保健服务,并定期送医上门,解决边远地区看病难问题,促进与社区的和谐发展。通过比较发现,有中国医疗队驻扎、非政府组织介入管理的医院经营效果最佳,截至2013年7月,解决了医院周边200多个村镇的就医问题,同时,实现了自负盈亏的运营。可见国内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提升了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

二、利益相关者对在苏中资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在苏中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分析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也称利益相關方,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金融集团)、管理者、员工(工会)、客户、政府、媒体、社区、供应商、政治团体、竞争对手以及非政府组织(NGO)。

在苏丹,由于种族、宗教特征明显,又曾多年内战,所以苏丹的地方势力、部落势力较强,因此文中的政治团体主要指这两股势力,又鉴于苏丹的政治团体主要分布在中资企业项目所在的社区中,所以本文将政治团体与社区合并,不考虑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对在苏中资企业构成的影响;其次,由于中资企业在苏丹的主要涉足领域是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中资企业几乎参与了苏丹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工程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所以,暂不考虑竞争对手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另外,由于中资企业的供应商也基本为中资企业,因此也不考虑供应商对于企业公益行为的影响。所以,文中主要研究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客户、政府、社区、媒体、非政府组织、民众。

具体来说,在苏中资企业有来自两国的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管理和运营;有两国中央政府、媒体、民众、非政府组织以及苏丹州政府、区政府,部落、地方反政府势力的压力;另外,还有来自国际组织和国际主流媒体的监督和影响,如表1所示。

(二)利益相关者对在苏中资企业的影响

第一,国内利益相关者中,中国政府部门对在苏企业行为规范和安全运营方面诉求明显,商务部、外交部等相关国家机构曾多次下发规范性文件,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中方派出员工对自身安全和工资待遇方面也对企业有强烈诉求。相对之下,国内非政府组织由于发展程度不高,对海外企业的帮助有限,媒体和民众对在苏企业影响也并不明显。

第二,苏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影响最大。与中国政府不同,苏丹的地方势力较强,各级地方政府都对企业有几乎等同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尽可能的满足这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另外,苏丹的工会和非政府组织较多,分布在诸多重要的行业,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步调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但也为各自代表的群体争取权益,具有向企业施压的能力,因此对中资企业的公益行为有一定影响。媒体方面,苏丹的官方媒体为苏丹通讯社(SUNA),其他主要媒体包括:苏丹电视台、青尼罗电视台、芒果电台,MIRAYA电台企业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正面信息,但同时,苏丹人的文盲率约为64%,报纸媒介对于公众的影响不大。

第三,在国际方面,有越来越多的针对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和倡议,最为权威的标准源自国际声明和协定中公认的普遍性原则,比如,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发布的《联合国全球契约》10项原则,此外,国际上还有包括ISO26000在内的数十项多方利益相关者倡议标准(MSIs),数百项行业协会倡议和数千份独立公司准则,这些都对中资企业具有一定规范要求。同时,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关注度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开始增加对海外中资企业的报道。这些媒体从舆论监督的角度,通过向中资企业施压,影响着中资企业海外公益的执行效果。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是增强领导者公益项目管理意识。目前,企业领导者自身对企业的公益行为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苏丹的中资企业多数以工程项目作为管理的主体,人员有限,人随项目走,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对于工程量大的企业来说,几十万的捐赠无需申报;而工程量小的企业,多利用施工现场既有的人力与物力开展公益项目,没有后续跟踪。越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企业就越不能高效的开展公益,做出来的效果就越差,就越要再做新的公益来填补,如此循环,公益项目变成了企业的巨大包袱。企业应该从随意性、临时性、应急性的举措转化为主动的、有目标、有规划的行动,在海外组建专业公益管理团队,建立科学的公益行动计划,并为公益活动拨立预算,还要强化每一个项目的事中事后评估。通过规范的管理,降低公益风险,节约企业成本。

二是促进与本土利益相关者融合。苏丹经营环境复杂,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困难是造成中资企业海外公益失效的客观条件。语言是最大障碍,无论是在员工沟通、商务合作、法律文书各方面,都因为语言带来很多不便。宗教信仰方面,北苏丹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戒律的约束和繁多的宗教仪式与中国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苏丹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也使得当地人对于饮食、住宿、衣着、公共娱乐设施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中资企业在海外要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参与社会公益行动,帮助员工制定服务计划、组织员工参加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公益活动,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融合。一方面,促进了员工与企业的融合,提升员工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员工自身技能得到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在员工与受益方接触的过程中,企业与公众的联系增强,使企业的社会公益行为更能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更有利于塑造企业的形象。

三是平衡政府与公众的利益诉求。在苏中资企业公益的“上层路线”使得中资企业过分依赖政府,公益活动脱离普通群众,有些甚至成为企业经营的病垢。不但得不到广大苏丹人民的认同,还受到国际舆论的抨击。中国政府应该借助企业的力量,与企业海外重大项目相互配合,与企业共同树立负责任的形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社会公益制度、提供企业所需的政策支持、建立海外履责企业激励机制等方面支持企业的海外公益行为。这一方面有助于转移政府对外援助的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中资企业海外社会形象。

四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企业“说得多,做得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公益效果,降低了公益效率。雖然多数企业都表示希望通过宣传企业的公益活动提升形象,但还是坚持“低调公益”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自身很难把握宣传的尺度,还担心过度的宣传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如果被媒体恶意炒作还容易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对待公益活动宣传的困境中,中资企业的海外公益项目很多没有留下痕迹,其贡献很快就会被淡忘,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进一步推动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优化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政策环境,提升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宣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所取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姜恒昆,黄雨威.中国在南北苏丹关系问题中的作用[J].非洲研究,2013(01).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苏丹(2015年版)[EB/OL].商务部网站,2015-12-09.

[3]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45).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苏丹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