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评价研究

2017-03-09黄建桥黄炜程钰李岳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互联网+互联网

黄建桥++黄炜++程钰++李岳峰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许多传统企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创业机遇,推动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创新发展。通过调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将其归为自主式创业与依附式创业两大类,并对两类创业模式涉及的内容做了异同点分析;同时从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动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环境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了“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深层次分析了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8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1.046

Evalu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ternet +”

HUANG Jian-qiao,HUANG Wei,CHENG Yu,LI Yue-fe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infuses new power to many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meanwhile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innov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s were classified as autonomous pioneering and attachment type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he two entrepreneurial model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five aspects as personal attribution,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f the entrepreneurs,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ternet +” entrepreneurial model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eep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ly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ternet +”;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加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当前中国已进入网络化信息时代。“互联网+”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动态,为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2]。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形势难以把握,创新创业信心和动力不足,缺少技术、资金和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结合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新技术与新思想、熟知互联网特点及能够轻松操作互联网等特性[3],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题。据估计,截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GDP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4]。由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抓住“互联网+”发展这一良好契机进行创新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

当前“互联网+”创业模式已成为热点话题,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各行各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观察力,深刻意识到行业发展状况与就业前景问题,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笔者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归纳为两大类:自主式创业与依附式创业。

自主式创业就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创全新的发展理念,并在不断摸索中树立自己的品牌;而依附式创业是创业者依靠企业原有的资源,多半是将自己的互联网操作技术投入到业务项目中,简而言之,就是创业者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在已经创立的品牌企业中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两种创业模式在影响因素等各方面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当属各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有所差异,通俗来讲就是两种类型的创业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等的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说明两种创业模式的根本影响因素并无差别,主要集中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动机、创业资源、团队及创业环境五个方面。比较之下不难发现,自主式创业在创业者自身属性、资源、创业团队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因为自主式创业者需具备良好的市场观察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善于寻找突破口,而团队成员的异质性能够克服职能经验不足、知识面小的问题[5],资源与创业团队一般重要,尤其是处于当前的信息社会,及时发现和利用资源尤为重要。这些方面对于依附式创业者而言也很重要,但是要求性没有这么强烈,比如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创业,它可以从小做起,在创业成本上基本无要求[6]。

“互联网+”创业模式成为社会热潮,但针对该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较少,如何综合全面地分析创业模式及其各项影响因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充分了解當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形式的基础上,对以上归纳的两种创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首先不能忽略的当属创业者自身必须具备的良好创业素养,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互联网思维至关重要;大量实践及众多研究表明,创业活动中对信息的有效识别与控制,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内核[7];而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必然是创业路途长远的决定性因素。

2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

互联网的稳定快速发展促使多个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应“互联网+”发展规律,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大学生群体数目众多,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明智的就业选择。目前已有不少在校大学生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行为,有人取得卓越成绩,也有人以失败告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价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2.1 关键影响指标的选取

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指标,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准确性地描述与评价,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笔者将总结出的初步指标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发出。问卷在题目设计上需要精炼、清晰,不宜冗长[8],适宜2页以内或20 min内可以完成,比较容易被调查者接受,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厌烦或畏难情绪,影响调查质量[9]。考虑到该指标体系均由定性指标构成,在问卷设计阶段,对已有的指标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完全不重要五个级别进行评测,并在问卷最后广泛征询意见,旨在将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问卷的发布对象主要是武汉地区在校创业大学生及高校教师,这两个群体是此次研究主题的直接接触者,他们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最深层次的理解,可以站在创业者角度直接考虑问题,由此能够提供较为准确有效的建议。问卷发布一周后得到300余份的回收量,对所有问卷进行查看分析,并综合多方面观点,将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初步指标进行整合,进一步将各级指标优化,满足各方面指标不孤立、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10],最终得到由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评价主体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11],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并根据自身对该主体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同时综合专家意见,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从整体上考虑“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创业者自身具备的条件、萌生创业想法的原因以及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支持、信息资源等,接着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对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选取相应的二级指标。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特质,而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如果具有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经历,这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帮助效果。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与人力支撑是非常重要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信息资源与技术支持必不可少,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同等重要。综合各方面经验与结论,构建出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

3 指标权值计算

为确定指标权值使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法与层次分析法因带有决策者的主观看法而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综合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并用科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权值是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用于处理定性指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在科学性与有效性上有了较大提高。

3.1 权值计算方法

3.1.1 德尔菲专家法 专家直观判定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最简单的权重确定方法,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集中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重要性越高,权重越大,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本研究在初步确定指标权值期间采用专家法,综合该领域各权威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赋值。由于专家的挑选有所偏差导致直接给出的各指标权重带有主观性,且不同学者持有的看法有所差异,为了保证权值的合理性并取得共识,只能忽略支持率很小的不一致意见,在考虑各权值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取舍与协调,最终确定初步权值。

3.1.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12]。综合专家给出的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值进行了重新计算,旨在使各权值更加合理有效[13],计算创业团队下的各二级指标权值如表2所示。

即A= 1 1.082 8 1.064 5 1.101 00.923 6 1 0.983 1 1.016 90.939 4 1.017 2 1 1.034 30.908 3 0.908 3 0.966 8 1

进一步计算可得权重:W=0.23、0.25、0.25、0.27,即个人特性、核心领导、职能分工和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贡献值分别为0.23、0.25、0.25、0.27。类似通过构建矩阵可以得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行业经历、创业特质、业务技术能力、网络操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行业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对创业者自身属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21、0.16、0.15、0.07、0.08、0.11、0.14、0.08;就业压力大、实现个人价值、兴趣所致、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积累财富、奉献社会对创业动机的贡献值分别是0.22、0.28、0.13、0.03、0.23、0.11(后期考虑到“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这一指标所占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故在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中删去,其贡献值计算在“兴趣所致”中);信息、人脉、财务、技术对于创业资源的贡献值分别是0.26、0.25、0.24、0.25;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对于环境的贡献值分别是0.32、0.27、0.25、0.16。

计算过程中存在1个一级指标下具有多个二级指标的情况,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如创业者自身属性这一指标下有8个二级指标,需要构建8×8的矩阵并反复计算,此过程相对复杂且容易出现失误,但最终结果具有可行性。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14],它在处理定性的、不确定的及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部分定性指标进行评价[15]。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U和评价集V;同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

2)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求出隶属度,获得模糊综合评价集B;

3)通过综合评价矩阵R求模糊综合评价集B,即:

B=W×R (1)

最后,去模糊值,即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

E=B×H (2)

式中,H=(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5,15,60,80,95)。

综上所述,将问卷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占比(%)情况,部分结果如表3及图3所示。

表3数据显示,“积极正向的跟风盲目”这一末级指标的评分值与其他指标评分值相差过大,说明这一指标的选取不太合适,或者说这一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是极为不重要的,不足以用作评论因素指标,应当删去。删去这一指标项后,对其他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权值。

3.2 各级指标权重

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计算方法,将调研数据归一化得到的权重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权重进行比较,差距较大的重新再分析计算一次,直至得到各指标准确的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同一一级指标下的各末级指标权值差异相对明显,说明指标的相关性小、区分度大。由此,指标的重要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4 实证分析

4.1 试验设计

为了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全面评价,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实例中分别选取了非常成功、一般成功和失败的3个案例,他们分别是戴志康、陈欧和陈永峰的创业历程。戴志康在大二期间开始创业,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互联网;陈欧在大学期间开发了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后出售GG平台获得千万级别的利益;广东商学院在校学生陈永峰创立了广州亿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后期因团队成员问题以失败告终。根据这三个人的创业经历和个人特性,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出各级指标分数。让10位了解上述三位创业者创业历程的专家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将计算结果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即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4.2 结果分析

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最终结果如图4所示。10位学科领域专家针对已拟定的3个“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实例,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案例的各级指标给定合理有效的评分值。经两次调查,历时14 d,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思考和权衡评分值[16],以求达到最佳试验效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专家认为创业成功案例对于各影响因素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创业特质、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评分值差异较大,最后的总得分曲线呈完全下滑趋势,图4中比较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包含负分项指标,即每项指标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而言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是积极正向的。从这些方面入手,有利于创业者提前做好创业准备及正确实施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成功率。

4.3 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3个创业实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中数据显示,创业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环境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因为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几乎都会经历疯狂浮躁期,此时他们动力十足,哪种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对最终的创业结果基本无影响;同样的,环境作为一个外界因素引导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它主要在创业前期起推动作用,而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资源与创业团队因素上的差别较大。不难理解,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都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及专业特质,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更要求其对互联网有深刻地见解,即有独到地互联网思维,若此前具备该行业的就业经历更有利于创业实践,只有了解了行业操作规则才能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笔者认为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同等重要,而试验结果恰好验证了这一点,资源是一切创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团队则是处理资源的直接主体,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密切配合才能将一切有益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由此创业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从图4中的最终总得分曲线可以看出,非常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在总体上差别不大,而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差距非常明显。这说明失败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一同导致的结果,若创业者没有事先摸清产品市场,还存在着资源短缺、缺少资金支持、创业团队能力有限等问题,那么结果必将是失败。案例中,同样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戴志康和陈欧,他们从小众需求入手直攻大市场,认清产品发展趋势,凭借着过硬的创业团队做出了良好的业绩,与陈永峰的失败经历相比,他们更具备“互联网+”创业特质与潜力。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各指标及其权重,指标权重主要体现了其重要性[17],将两者综合考虑能让创业者意识到,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实现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5 小结

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新词,而顺应时代潮流及社会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却是全新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活动、从根本上分析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构建的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深层次的探究和高水平的提升,而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主要采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使指标权重更加准确有效,同时进一步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应重视利用互联网资源,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将行業经营理念优化,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同时认清自身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团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今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课题作进一步探讨将更为必要,旨在帮助创业者透彻分析影响因素,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

[2] 徐松美,文 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61-64.

[3] 王 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38.

[4] 徐 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9-55.

[5] 张 宏.创业团队价值观异质性、团队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90-93.

[6] 汪景粱.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2):271-281.

[7] 杨隽萍,陆哲静,李雪灵.风险信息识别在创业领域的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7):18-33.

[8] 戴菲章,俊 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4-87.

[9] 钱佳平.图书馆多目标读者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效果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7):28-31.

[10] 陈 铭.基于“全评价”体系的图书馆电子书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1):22-26.

[11] 余 慧.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108-113.

[12] 梁冬莹,周庆梅,王克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13,31(1):78-81.

[13] 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8):31-36.

[14] 王铁套,王国营,陈 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情报杂志,2012,31(6):47-58.

[15] 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07-110.

[16] 霍建梅,李书宁.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引进众包模式研究 ——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73-78.

[17] 赵仁羚.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5):92-98.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互联网+互联网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