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2017-03-09车久菊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供给侧改革

车久菊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降一升”,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象的突出影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不但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更可以促进我国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与此同时,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也对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体化环境下,如何对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进行构建,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所以,本文基于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及一体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对策进行探讨,借此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我国的结构性调整,实现我国供给结构对我国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前瞻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贸流通体系 一体化环境 城乡结合

引言

从国际经济发展来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传统产业和增长动力不断衰减,新兴产业体量和增长动能依然尚未积聚。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面临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国家财政税收下降和经济风险概率上升的“四降一升”局面,而这一发展局面的出现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问题。同时,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使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在商品流通环节中还存在较多困难。“四降一升”局面更是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因为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而且影响农村的消费增长,制约着我国农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前景。并且在生产与消费环节中,商贸流通作为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实现有效供给,缓解需求外溢,实现由低端水平供需平衡向高端水平供需平衡跨越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构建与一体化环境相适应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三去一降一补”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中高速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找准世界供给市场的定位。

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也是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格局使其交流程度不断加深。但是,传统商贸流通组织形式已经落后于当前我国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日益紧迫。因此在我国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改革、优化产能重组、降低企业成本、调整税费政策等一揽子宏观政策调控中,我国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凸显出三大特征:

首先是双向互动特征。与单向商贸流通体系相比,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凸显双向互动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消费品下乡”,即城市对消费品和农用物资进行生产后,向广阔的农村市场输出;二是“农副产品进城”,即农村对大量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后,向城市市场不断输入。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可以实现这两条流通渠道的有效对接和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出流通组织所具有的中介作用,使城乡之间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在效率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次是互补共赢特征。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互补性和共赢性是其突出特征。因为我国的城市居民在基本生活必需品方面,主要是依靠农村来供给,而我国农村居民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则主要是依靠城市来供应。所以,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互补共赢特征,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产品滞销、菜贱伤农等问题的化解,同时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

最后是良性发展特征。在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推动了我国市场供求信息与生产企业的“双向对接”。因为在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生产企业可及时、便捷地了解到农村市场的需求,从而有计划地实施组织下乡活动,以促进企业“按需生产”的实现。而且还可以促进城乡市场的无缝对接,使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使产供销在城乡结合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下实现良性循环,为城乡两个市场的共同繁荣提供保障。

构建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社会渠道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等等,一体化已经成为解决我国二元市场结构局面中众多问题的“杀手锏”,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社会结构长期以来的二元状态,减少了城乡发展中的失衡问题。因此在一体化环境下,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城乡结合商贸流通极其必要,不但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破解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重要手段。

(一)促进内需有效扩大的必然要求

综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建设工作。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商贸流通体系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因为生产商对商品生产后必须要经过流通来检验其商品能否适销对路,且需要通过流通体系来对产品的各类供需信息进行反馈。就我国而言,因受二元经济结构牵制及城乡市场分割的影响,我国社会总需求被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需求,另一部分是城市需求,两部分在商贸流通体系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流通体系不对接。尽管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对商贸流通的需求正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潜力,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构建一体化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恰好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促进城乡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所以,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扩大内需,进而促进全社会总需求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完善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对生产与消费的匹配协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在于供给,我国的需求旺盛,但需求已经发生改变,而供给却依然没变,供给的质量、服务都跟不上需求,造成了消费能力的严重外流。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完善与否,能够直接影响生产与消费,对城乡间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对接是否顺利更是具有直接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中,市场一体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的各项措施中,统筹城乡结合的商贸流通体系具有直接效用,其不仅对城市与农村有联结效应,而且对生产与消费有粘合效应,是工业与农业在城乡一体化中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一体化环境越来越明显,而且各行各业在一体化环境下,对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的需求也日益凸显。这正是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的大好时机,能够有效加大我国公共财政在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中的支持力度,使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三农”的弱势地位得到彻底改变,能够使农村地区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更能够促进我国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快速实现。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捷径

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无论对于“以工促农”还是对于“以城带乡”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更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捷径。纵观世界各国,都出现过二元经济结构,都会出现城乡流通不对接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制约城乡商品的流动,而且会对城乡其它要素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制约。因此,我国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有利于从流通领域促进城乡统筹的实现,能夠推动城乡在商贸流通体系上的对接,并促进城乡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双向流动,各要素双向流动可有效推动城乡社会经济逐渐趋向协调化。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支柱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主要支柱是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因为其不仅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增地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总体来看,我国城乡市场的分割情况,导致了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在商贸流通体系上的衔接不畅,其反映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上就成了“买难”与“卖难”的现状,直接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普遍较低,更使农村地区购买力明显低于城市地区。所以,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不但对城市和农村具有沟通联络的作用,而且对供给和需求也有桥梁和纽带的功效,是有效促进“工业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使农民对市场更有把握,促进农产品“卖难”的解决,为农产品流通顺畅提供保障,从而使农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对策

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多元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当面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落后,同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和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割裂等问题时,应将我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升到战略高度。将城乡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作为出发点,将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作为核心点,将单向体系变为双向流动体系作为转折点,从物流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业态体系建设、管理体制建设、信息体系建设上构建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

(一)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中的物流体系建设

从发达国家成熟的商贸流通体系中可以看出,物流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支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一般包括四种模式:一是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促进供应商、城乡消费者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各项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对物流功能进行恰当定位,从而促进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中物流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实现。二是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专业物流服务类型,其不仅具有较大的配送规模、较广的辐射范围,而且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率等实际优势,有利于开拓我国农村市场,以促进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三是农产品物流联盟模式。这种模式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物流组织类型,在国外应用的比较普及。四是“节点-联结-网络”模式。这种模式可有机地联结起一定区域内城乡范围中的多个物流节点,促进城乡农村物流合作关系的联结,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物流网络的形成。

我国在物流体系建设时,应立足于一体化视角,针对当前农业物流在配送方面的特点和现状,统筹城乡工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城乡物流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结合四种物流模式的优点,与我国的城乡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多种物流模式配合使用,以对覆盖全国的配送中心和配送站进行一体化建设,从而保证城乡之间物流在布局和比例上趋于合理、协调、均衡,进而构建我国城乡结合的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二)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的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的步伐,对于健全我国的城乡结合市场网络体系和统筹城乡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两个方面。首先,从城乡一体化环境的要素市场体系来看,对城乡要素市场进行完善和健全,有利于打通城乡市场间的渠道,可推动城乡各项要素之间的双向流通和有效组合。其次,从城乡一体化环境的商品市场体系来看,对商品市场体系的加强,可积极推进城乡交通、通信等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力度。

我国的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首先是要对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点加快推进力度,将公共信息服务向基层农村地区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同建共享,缩小城乡市场差距。其次是要针对中心城市、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分别推进不同的市场体系建设,在中心城市内应积极推进展销市场,在中小城镇内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在广大农村中要加快初级农贸市场的推进速度,既要区别对待,又要协调统一,从而推动城乡结合的市场网络系统形成,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升。最后是要抓准市场导向,在城乡市场中纳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促进统一大市场格局的出现,以促使供求关系更加稳定,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并推动其组织化程度提高。

(三)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的组织体系建设

组织体系建设是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对于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主体而言,其谈判能力上的高低,受组织化体系建设影响很大。从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来看,我国的组织体系建设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农村供销社实情,在此基础上对其主渠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推动城乡商贸流通组织观念和机制的彻底转变,使供销社趋向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以转变过去单纯的购销组织状态。二是要重视城乡结合的市场中介组织并对其积极培育,利用中介组织提升商贸流通主体的竞争效益,同时将市场信息、产品收购等各种服务提供给广大农民,使供给与需求对接。三是要对新型经济组织进行创新和壮大,在培育和发展流通组织过程中,着重其综合性、服务性功能,可对“超市+基地”、“超市+批发市场”等合作组织进行探索和全面推广,以促进专业商贸流通组织的成长。四是要鼓励和引导农民成为商贸流通市场中的一份子,对营销大户给予鼓励政策,壮大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中的组织队伍。

(四)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的业态体系建设

业态体系建设在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中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因此为了能够应对农村现代业态体系的建设和推进,业态体系建设将成为城乡結合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对业态体系中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对无店铺新型业态,如网上购物、自动售货等加以展开。通过电子商务业态,农户不仅可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供货方,还可以成为消费者,从而使农户与连锁企业或者农资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升华,尽早实现信息流、物流、商流与资金流的双向流动。其次,应重视连锁经营业态的作用,不断推动其转型升级,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朝着品牌化发展。同时,还应对连锁经营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其延伸到社区和农村。并借助电子商务业态,使连锁企业和农资企业更加详细地掌握农户生产与生活需求,依据农户所需,积极利用物流配送中心实施配送,并将市场信息发布给农户,帮助农户及时了解城市最新供求动向,以有效推广农副产品。最后,应对新型交易和经营方式积极推行,如农产品拍卖制等,进而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鼓励和引导,使其经营链条进行合理延伸,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的发展,以形成城乡市场的互通快捷流通渠道。

(五)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的管理体系建设

商贸流通可谓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血脉和神经,可彰显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因此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必然要依赖于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管理平台,所以管理体系建设是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标志。首先,应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需要促进其商业管理的丰富及物流配送的形成等,从而促进城乡商业特色的提升,并对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进行构筑,形成大商贸格局,使城乡商贸流通企业尽快实现联动式发展。其次,应对二元商贸管理体制加大改革力度,使其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双向流通管理体制转变。积极打破城乡流通体制中的条块分割现状,加强培育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商贸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构建,使城乡生产要素在流动上完全实现自由和公平。最后,应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推进符合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协调管理体制,加大综合配套设施的变革,消除各种阻碍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的制度障碍,通过“以城带乡”转变城市导向状况,使其向城乡结合发展新体制转型升级,推动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更快地走入新兴产业行列。

(六)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下的信息体系建设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营销进行改造,建设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信息体系平台,不仅能促进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而且有利于销售成本的降低以及流通效率的提升。信息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明确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首先,信息体系平台除了要为广大农村市场提供消费品需求信息,还要准确地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以使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安排。其次,信息体系平台要通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项信息调研汇聚,为城乡商贸流通组织提供决策信息。最后,信息体系平台要能使政府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对市场进行更科学的宏观管理。一方面,信息平台要将商品流通信息和物流信息提供给商贸流通企业。另一方面,要将各类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商业情况中心数据库等进行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之间的信息网络对接,并对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与应用,对商贸流通技术服务等实现标准化。

结论

一体化环境下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是推动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关键,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四降一升”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因此,我国的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结合其具体特征,既要区别对待,又要协调统一,以此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进我国的结构性调整,实现我国的供需平衡,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矛盾,体现出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齐春莹,齐君伶.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2.余永胜,洪烨丹.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0)

3.刘祚祥,刘肃超.交易效率、城乡一体化与潜在增长能力—基于湖南嘉禾县2003-2012的经验证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4.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7)

5.黎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及建设条件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6.任保平.从城乡单向商贸流通体系向双向流通体系转变的战略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供给侧改革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困境
体育社团在城乡结合的初中学校有效开展的探索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认识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