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学生思维
2017-03-08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一小学何炽亮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一小学 何炽亮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需要新一代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有别于人思考。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个体思维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求异的一种思维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思维活动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注重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认知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注意发现知识间异同,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一个易于产生疑问的情境,以便于学生在观察中易于生疑,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我把一面铁的三角旗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圆锥体,并让学生观察三角铁旗
的转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议论积极举手发言:“三角旗的转动形成了一个圆锥体,三角铁旗竖着的直角边就是圆锥体的高,三角铁旗的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圆锥体的底面半径”,这样生动的做法形象地表现出圆锥体特征,便于学生掌握这一较为抽象的认识,为理解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提供了感性的材料。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储备。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括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后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实际上是思维的发散,它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创独特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在思考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爱消极定势束缚,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去想别人没有想到东西,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敢于假设、怀疑、幻想、求新,追求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补充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勇于求异,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引起思潮的冲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实践证明思潮冲击法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很有效。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题,“李明骑自行车34小时行1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尽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解法一,从求2小时行千米,必须知道1小时行几千米,的角度去思考,该题可用归一方法解:12÷34×2;解法二,从2小时与34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该题可用倍比的解法,12×(2÷34);解法三,从题中四个量的比例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该题可以按正比例应用题去解,设2小时行x千米,则x÷2=12÷34;解法四,因为34小时是2小时的38,所以从已知一个数的38是12千米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题可以作为分数应用题去解,则12÷(34÷2);解法五,从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又可用方程解,则设2小时行x千米,那么x÷(12÷34)。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开阔了思维,有利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认知上的“突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想,甚至是一点点的立异,都应小题大作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提倡。同时,还应通过数与形结合、变换思考角度促使学生越过常规的推理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