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

2017-03-08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刘礼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本原驱动探究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 刘礼达

在人类教育史上,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把设置问题当做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因此,“问题”也被称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单一教学行为”。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载体。所谓问题驱动式的数学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数学教学任务,紧扣核心问题启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儿童利用必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数学化的知识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它应当是一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优质化发展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借助郭思乐教授说的一个小故事来帮助理解这一点。

教学4乘5,如果你告诉学生4乘5等于20,这不是教学;如果你问4乘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4乘5等于18”,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8?!”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4乘5等于20而不是18。

我以为,这里的“4乘5等于18”就是一个驱动式的问题。问题就好比一个要过河的人所处的境况,当人站在河的此岸,其目标是河的彼岸,一时想渡而未能过,这就成了“问题”这里的“河”,使得主体和目标之间有了距离和空缺,这就是一种“问题”。只有“河”还不能成为问题,只有当站在河边的人有了想到对岸去的愿望时,才真正形成一个问题情境。问题驱动式教学强调,不仅要有问题,而且问题必须要能驱动学生的参与和教学的推进。假如学生没有过河的愿望,即使面对的是长江天堑,对他们而言也不能形成一个真切的“问题”。与广义的“问题”不同,好的学习性问题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1.顺应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2.能统摄学习知识,并贯穿学习过程始终;3.能促进学习能力形成和学法掌握;4.能锻炼意志品质,引发质疑探究精神。

问题驱动式教学所关注的“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第一是学科层面的本原问题(即探究主题)。本原问题往往以聚焦某个数学教学主题的“要素”作为“基本构成”,集中体现某个数学教学主题最为原始、朴素和本质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第二是教学层面的核心问题(即主探究问题)。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是基于本原又越本原的一种课堂问题。教学中的其他关键问题都是与之存在逻辑联系的派生问题,核心问题的解决几乎贯穿整节课。课堂上看到的是显性的教学组织中的核心问题,但是背后支撑教学设计的是学科的本原问题,没有对于学科本原问题的准确把握,教师很难设计出好的核心问题。考量“本原问题”更多的是需要思考“教什么”,需要多关注“如何走向生刻”;而思考“核心问题”则是站在”j叫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怎么教”,需要更多关注“如何走向生动”。如何为学生设计出好的学习性问题,让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在关键点上展开?笔者认为,问题驱动式教学应该确立基础、起点和引领“三位一体”的问题观。

首先,要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要想设计出好的数学教学问题,就要深刻理解所教学知识内容的数学本质。倘若发生学科本质没有把握住,数学教学就可能偏离教学的主题。

其次,要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驱动,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哪里。只有把握住学生认识起点在哪里、困惑在哪里,教学才可能真正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

最后,要以教学的问题为引领。科学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都是分析教学的要件,在设计实施中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倘若直接用数学的本原问题层面,那么数学教学可能丢失引领性。

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载体。将目标与问题建立对应关系,既能保证问题及问题系统的清晰指向,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有效性。设计教学可以分步实施:首先,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其次预估学生的问题与学科基本问题之间的距离,规划教学过程的阶段关键问题。问题驱动,启发数学思考。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问题,还要启发儿童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儿童的一些基本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好的预设性问题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唤醒学生的潜能与创造。

(一)问在迁移处:沟通新旧,形成网络

对于一节课而言,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但把它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看,一定是前后相关联、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只有站在课程的高度把握知识发展的整体结构,选准新旧探究的切入口,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

(二)问在关键处:促进思考,逼近本质

问题的设计应留足探索空间,问在关键处才能实现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维度对话,从而引领学生体悟数学探索中原初的想法到严格的命题或概念的诞生过程,逐步逼近数学的本质。

(三)问在难点处:放慢脚步,加深理解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学更需“慢镜头”,尤其是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有放慢脚步。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空间,将问题蕴藏于活动之中,帮组学生理解掌握。

(四)问在无疑处:引发争辩,点燃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思考透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貌似无疑处设疑”。要让学生在开放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各抒己见。

(五)问在差错出:暴露思维,澄清认识

学生探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差错常常是产生正确认识的起点。在差错出追问,能充分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情趣性。

我们古代把学习、研究称为“做学问”,一个“问”字凸显了问题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捕捉好的问题,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问题真正问在知识的联系出、教学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学生的困惑处。

猜你喜欢

本原驱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