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对解答选考类文本阅读题的作用
2017-03-08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梁晓娜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梁晓娜
在高考试卷中,选考类文本阅读是学生的重要得分点。虽然阅读难度不大,但学生仍感到比较吃力,原因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割裂式阅读、片段化阅读,缺乏结构意识、整体意识。所以在复习选考类文本阅读时,让学生培养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意识很有必要,对理解句子含义,确定句、段的作用,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把握主旨和情感都有重要作用。下面将结合高考题,谈谈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对解答选考类文本阅读题的作用。
一、明确位置,分析作用,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通过明确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找准它的“管辖范围”,分析它在“管辖区”内的作用,再从它的“管辖区”当中去搜取相关内容来理解句意。
例,散文《耕作的诗人》中第(1)题(2009年高考广东卷)要求分析“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先分析结构,理清思路:第①段到第⑦段围绕着“写作与耕作”的关系来写,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写作与土地不可分离,他从耕作中获取灵感、素材和激情,取得辉煌的成就”。而“踩出深深的凹痕”位于第⑦段的结尾,正是对前七段内容的总结,对托尔斯泰扎根于土地的创作的总结。明确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再结合它的表层义,其寓意就很明显了。
当然,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明确句子的位置和作用,是一种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
二、梳理结构,辨析关系,明确句、段作用
高考中常见考查句子或段落作用的题目,遇到这类题目,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上去考虑。从结构上考虑就是指该句或该段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梳理文段或文章的结构,理解文句或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信息,从而明确句、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例,传记《定和是个音乐迷》中第(1)题(即2013年高考山东卷)要求分析文章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我们分析结构后可见,第②段交代了“音乐迷”的来由,正是因为定和对音乐的痴迷,所以他在在逃难时不拿珍贵的古玩书画,而是抱着一捆沉甸甸的乐谱。第②段与第③④段构成因果关系,所以第②段的内容不但呼应了题目,还为第③④段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
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及各个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明确句、段的逻辑关系,我们就能判断出作者这样安排句、段的意图,也就能很快地明确句、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三、明悉事件,全面剖析,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
在小说和人物传记阅读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是阅读的重点,关注小说情节或传主事迹则是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关键。随着小说情节或传主事迹的渐渐展开,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步呈现,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学生无法全面把握小说人物或传主的性格和形象,原因是没有全方位掌握小说情节或传主事迹。因此在阅读和解题时,可以梳理小说情节或分析传记结构,全面掌握小说情节或传主事迹,剖析其肖像、言行、心理等,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
例1,小说《古渡头》(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中第(2)题要求分析渡夫的性格特点。要完成这道题,可先按时间顺序梳理小说情节:黄昏时“我”要过湖,渡夫不答应,留“我”在船上过夜;晚上渡夫向“我”讲述他的生活经历;早上渡夫送“我”过湖。再分析渡夫在这三个时间段里的各种表现,把握渡夫的性格:黄昏时,他是一个热情坦诚、喜欢孝子的渡夫。晚上交谈时,他是一个刚强不屈、喜欢孝子的渡夫。早上送“我”过湖时,他是一个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的渡夫。最后将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完成了对渡夫性格特征的全面把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阅读时,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梳理小说情节,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明确性格特征后,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行为习惯等进行综合分析。
例2,传记《科学巨人玻尔》(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中第(4)题要求分析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梳理结构后可见,作者并没有着意表现玻尔在物理研究方面的成就,而是围绕着他的精神品质来写,结合题目对信息进行筛选,删次留主,再分析玻尔在主要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一个胸怀坦荡的玻尔,一个慧眼识才、不拘一格的玻尔,一个有人道主义关怀的玻尔,一个有赤子之心、爱国之情的玻尔。最后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便完成了对玻尔形象的全面把握。
人物传记多角度、多层面选取传主事迹。分析传主形象时,可先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选取了哪些方面的事迹,分析选取的事件之间有何关系,再根据题目要求筛选信息,删次留主,最后进行分析总结,这样便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传主形象,做到既不冗杂,也不遗漏。
四、着眼全篇,高屋建瓴,明确主旨和情感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时,要想真正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必须先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结构理清了,思路明晰了,文章的重点就会凸显,文章的主旨就容易明确,作者的情感就容易领悟。
例,散文《木车的激情》中第(3)题(即2009年高考江西卷)要求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联系全文,就是要求着眼全篇,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这就必须分析结构,把握文脉,再归纳概括主旨。从结构分析中可见,作者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和孔子的“木车的激情”进行对比,重点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表达了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的忧思和批评。
有些文章在表达主旨时比较含蓄,当我们无法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中心句等有关主旨的信息时,就要梳理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明确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重点,从而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能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解题的准确率,因此在复习选考类文本阅读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整体意识,教会他们梳理结构、理清思路的方法,从而准确解读文本,理解文意,解答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