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感受语言的魅力
2017-03-08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堡中学兰仲元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堡中学 兰仲元
一、留心观察 捕捉语言
谈到语言,人们总以为,那是语文课堂的事。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他认为“语言脱离了生活就是死的,语言是生命与生活的声音”“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 南宋诗人朱熹也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错,生活就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只有那些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语言的人,才能使文章洋洋洒洒,美不胜收。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让自己文章的语言富有个性特色,务必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也不一样,因而写出来的语言也就迥然不同了。文章最忌人云亦云了。笔者曾布置一篇作文,题目:难忘的一幕。大多数学生写的尽是车来车往,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或者在摩肩接踵的公交车上给老妇人、小孩让座事宜。千人一面,语言也就不言而喻了,实在勾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什么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会如此乏味呢?笔者觉得,对生活缺乏热心。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类是生活的匆匆过客,生活虽然多姿多彩,但如果你不留意身边的一点一滴,一切将会从你身旁流星般稍纵即逝。后来,笔者要求学生擦亮眼睛,仔细回想,写出真情实感。果不其然,学子们经过一番回忆,于是,“深夜,疲惫妈妈为我煮点心”“疾风猛雨中,严厉爸爸为我撑雨伞”等动人的情景不断上演。而且,文章语言相继也变得俏皮、鲜活了。“妈妈,您真好!”“爸爸,您是我的守护神,我爱您一生一世。”“宝贝,你是我的小棉袄,以后我都还指望你给我温暖哩,嘻嘻!”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如同天籁之音,沁人心脾,感人肺腑。
二、敢于尝试 获得美感
我国南方地区,当代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学习条件普遍优越,而且,近年来国家、政府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但免费,而且还免费提供营养餐。这本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减轻了广大农民供养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们的惰性。大部分孩子周末回家,除了玩还是玩,变得不爱劳动,不爱思考,凡事总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作业有“作业帮”;学习有“学习宝”;作文网上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数是赝品,语言也索然无味,缺乏真情实感。
笔者在一次作文课上布置了一道作文:我学会了。许多学生信心百倍,胸有成竹,“唰、唰、唰”,不一会儿功夫,一篇篇文章就大功告成。可仔细一瞧,尽是雷同。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后来,笔者要求每个同学亲自尝试一件你最想学的事,并把学习的过程与感受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心动不如行动,一声令下,学生如初生牛犊般尝试着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记述的语言也有声有色了。不但有鲁迅笔下雪地捕鸟般的真切详尽,而且还有朱自清春天般的甜美语言。
三、勤于思考 锤炼语言
有人说,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品出真味道。赏花和品茶讲究的其实就是一个字:“思”,即思考。单纯靠感官直觉感知,是很难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赏花品茶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
一篇好文章,必须有绝好的文采。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等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来自于生活,但并非是对生活口语的简单复制,它需要作者对生活口语进行艺术加工。
自古以来,我国无数的文人墨客在创作中非常注意炼字,炼句和炼意。并在这方面留下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分析、借鉴。 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来说,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语言。尤其是诗歌,因为它要求更集中而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它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就要求更加精炼。因此,优秀的诗人对于语言的选择取舍、加工提炼,都是苦心经营的。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及“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自述,正说明了诗人们为了更大地发挥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辞警意丰、笔无虚设的境地,在遣词用字方面是如何讲究锤炼,费尽心思。
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也主张文章要写得“上口”“入耳”, 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内容,还要注意锤炼语言,使其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做到“通”,接下来在平时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做到“巧”。在实际写作中,语言通顺方面,大部分学生容易做到。可在语言的巧妙方面似乎成为许多学生无法逾越的难关。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对语言的推敲琢磨了。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场景,在甲、乙、丙不同人的笔下,往往赋予读者的品味也就大相径庭了。而且对于一些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词不加以甄别,容易鱼目混珠。例如,的、地、得三个词,许多学生对它们往往凭兴趣去使用,不知从定语、状语、补语上进行区别。
语言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简单复制,那就不是艺术,而是技术了。艺术是智慧的结晶,不假思索很难造就一门艺术,只有潜心造诣才能达到艺术高峰。
四、关注网络 语言创新
近年来,科技、信息日益网络化,我们的生活也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网络语言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诸如粉丝,楼主、潜水、美眉、“886”等已经成为语言时尚的象征了。当然,新鲜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带来一些瑕疵,但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网络语言也将为语言的发展增光添彩。
生活需要语言,语言改变生活。只要做一个生活的热心人,就能感受语言的别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