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2017-03-08宁夏石嘴山市隆湖一站学校余梅霞
宁夏石嘴山市隆湖一站学校 余梅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的思想感情,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体会作者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邀请学生朗读。
2.教师提出问题:从这副对联中知道歌颂的是唐代的那位诗人?
学生:(杜甫)
3.教师提问:从哪里看出是写杜甫?学生:诗史,野老,草堂(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
教师板书(诗史,野老,草堂)
4.由草堂引出写作背景
(屏显资料)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教师板书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朗读要求屏幕显示)
2.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个别字词的意思,强调正确的读音。
(屏显字词)
怒号 挂 罥 长 林 梢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布衾
3.听范读,在配乐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听了朗诵的感受)
明确:悲凉、凄凉等。
4.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从字词读音、停顿把握、感情基调等角度)
5.学生齐读,感知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合作学习,解读探究
(一)解读标题
明确:“为”理解成“被”,茅屋被秋风所破点明诗歌的主要内容,茅屋被秋风所破的程度如何?是怎样的情境?诗人的感受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解读这首诗歌。
(二)小组合作:(从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几个角度赏析诗歌)
1.研读第一节:朗读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屏显提示)
(1)茅屋既然为秋风所迫,可见风之大,从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中可以看出?
明确:“卷--飞--洒--挂罥——飘飞”一系列动词突出了风之大,迫害之严重。“怒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2)展开想象,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愁苦
(3)小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及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秋风破屋---惨
2.研读第二节:朗读诗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屏显提示)
(1)面对自己的栖身之所受害之严重,诗人已是万般无奈,可更让诗人无奈的是什么?这也说明了什么?
明确: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2)群童为何抱茅?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群童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诗人的心情是悲凉的。
(3)他叹息什么?
明确: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小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及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群童抱茅---无奈。
3.研读第三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屏显提示)
(1)那两句概括了诗人当时穷困的生活?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雨脚如麻”和“无干处”写雨之大,屋漏之严重。
(2)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哪句体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
明确: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研读第四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屏显提示)
(1)诗人彻夜难眠,他在想什么?
明确:想到了天下的所有贫苦的老百姓。
(2)由此可见,杜甫诗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人。
(3)小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及流露的思想感情。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
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无私的胸怀!
四、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以“这首诗写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的情怀”句式回答。
五、课堂检测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六、板书设计
现实 秋风破屋 愁苦 白天 事
群童抱茅 无奈
雨夜屋漏 悲哀
理想 广厦千万间 愿望 夜晚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