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德育教育
2017-03-08广东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伍玉华
广东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 伍玉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爱和精心培养教育下,都具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娇纵,他们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个性强,自私和娇纵任性等性格缺陷,特别是以自我为中心最为明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提高他们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概括出文中所写的悲剧是什么,为何说它是伟大的?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了文章的梗概,,让学生总结出悲剧的伟大在于斯科特这一探险队具有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团队精神。又如,学习《登上地球之巅》时,我让学生归纳登山英雄登山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登山英雄之所以能战胜困难,主要是依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我就趁学习这些文章之机,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教育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而且,语文学科中又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明白课文对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的语言,表情,动作,服饰等方面的描写,主要是表现出他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到文章对主人公小费郎士上课前后心情和态度的变化的描写,是为了使他们明白小费郎士在国家沦陷之际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然后针对学生热爱外文不重视国文的现象进行讨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启发引导学生:在和平生活的当今社会里,我们又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要搞好环境保护就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在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活动上,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造成黄河断流和水污染的原因,从而启发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保护自己的家园,引导学上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牵动身边的人,共同达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在社会上能有所作为,达到事业成功,那他一定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但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总出现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如果他们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挑起国家所赋予的重任。所以,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认知。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提高他们的责任认知,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