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素质 做21世纪新型教师
2017-03-08广西省东兰县泗孟中心小学韦柳娟
广西省东兰县泗孟中心小学 韦柳娟
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我国人才的成长大都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作为明日之教师,取而代之的将是创新型的教师。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21世纪新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的小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的、坚实的教育理论,这是实施创造教育的行为基础和指南。“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开展创造活动,教师是关键,只有创新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因此,搞好创造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对创造教育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虽然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可能完全适应当今信息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并不否认其精华部分。对其好的部分我们要扬其长,而对陈旧的部分我们要避其短,充分运用辨证唯物论去分析和鉴别传统的教育观,以便更好地树立新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简单地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旨趣的教育。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是改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已不再是亘古不变的旧知识。对此,教育需要创新,学生需要探究性学习。无疑教师要放下知识“传递者”的架子,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要把自己转变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那么,教师必须善于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能疑人所不疑,想人所未想,敢于对被人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态度的求异思考。不要得了教师为“蜡烛”的美誉之称而只是“付出”,却忘了“充电”。如果不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这样的教师,只是受制于“讲解式教学”和“接受性学习”,对未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审视欠缺,势必会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为此,要实现传统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的转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富于探索、有创新意识,注重运用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地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入的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的教师,才是21世纪社会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新形象教师。
二、改变传统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学过程、方法,从“接受型教学”向有活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突出师道尊严,学生被束缚在老师、教材、固定的时间、空间、课堂的圈子中,就是一锅清水汤,喝不喝由你,不敢越雷池半步,评价学生也以作业、考试“分数高低”为准则,不允许有任何新迹象出现。长此以往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型教学”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以人为本,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此语道出了创造力产生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第二改变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给予信任,减少规定,鼓励学生寻找答案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月球上的境界,想到地下面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天空,他们潜入蚁穴……。”即孩子是充满“幻想”的,要注重这一点,使他们养成飞跃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直接告诉结论,而是尽量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评价,使集体的创造力得到发挥;第四,及时做好形式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抓住每一个闪光点,为他们揭示某种新事物提供机会。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科研能力
“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以往的接受性学习,教师常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自勉,这种接受型教育是以农业社会和传统工业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基础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可以应付人一生就业和谋生的需要,教育的实质是学校“充电”,社会“放电”。而在今天,这种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不在是师生的传递关系,而是互动关系,教师不但能够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和交往。因此,仅有“一桶水”是永远不够的,要做“一条常流水”,常用常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如果不实施有效的继续学习计划,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材更新,“徒有慕鱼情”的慨叹将由古代诗词的咏唱演变成悲剧性的现实。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文化品位的提升,主动进修教育理论,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终身学习”才不会只是一个号角,一种摆设。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总的来说,创造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急先锋。怎样教学能使学生人人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的教学观念。为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形成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教师要做出积极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