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学困生思想道德教育转化工作
2017-03-08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中学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中学 高 波
在我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除了授课教学工作外,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就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道德工作。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经常重复进行的工作。如何进行学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说是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永恒的主题。能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使之回到正确的人生学习轨道,是关系到能否普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学困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关键所在。因而做好学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工作,是每一位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人民教师的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学困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要对这一群体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我们不仅要观察研究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信任、帮助、转化他们,使他们回到正确的生活、学习轨道上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全面掌握学困生的情况,以便于采取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去转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是指在学校或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法律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强;错把愚蠢当文明把野蛮当勇敢,思想道德异化;家庭教育缺失;社会育人环境的恶化,不堪入目的影视泛滥, 严重污染了学生的心灵,误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已经进入了叛逆期,是逆反心理最明显的阶段;没有明确的人生长远规划和奋斗目标,所以缺少前进的动力。也就是没有人生理想;生活条件好了,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早恋现象非常严重;经济条件好了,学生带手机上学成了一种时尚。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内因
就自身而言,学困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学习动力;自身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均较差,而且又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
(二)外因
1.家庭原因
就家庭而言,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乃至有的教师都认为只有语文、外语、数、理、化学科才是重要的学习科目,其他学科都无关紧要;在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时家长没有及时给以帮助或疏导;部分家长虽然在家也只顾自己玩,成天低头翻手机微信、群聊、视屏;打麻将、斗地主……而不花肯时间过问、指导孩子;带着孩子频繁迁居、转学,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之一。
2.社会原因
当今的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形形色色;不良的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的反差很大,因而在外界社会各种不良信息、不良现象的消极影响下;色情视屏、网络暴力行为、社会阴暗面的诱惑下;加之好奇心的驱使和自身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从而误入不良道德行为歧途。
三、转化契机和办法
1.关爱学困生,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教育转化后进学生的基础和开始。教育转化后进学生的成功,来源于是对学生的关爱。在平时的课堂上或校园生活里,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情绪的变化。后进学生情绪变化时,要多了解其原因,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里作出正确的疏通和引导工作。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学困生。特别是住校的后进学生,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
2.尊重学困生,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教师在处理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的问题时,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能有偏袒或歧视学困生的现象。最好采取个别谈话或个别教育的方法,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挖苦后进学生。而是要用特别耐心地批评教育,做到以理服人。批评教育学困生固然必要,但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看到学困生的优点,多寻找其闪光点,给予表扬。
3.寻找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施以激励教育为主
教师应尽力发现、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识的安排一些他们擅长任务让他们去做,给他们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使其认识到自身价值,对其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学困生真正体验到被赞扬的快乐感,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4.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要注意运用班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以此来适应班集体的良好氛围。要教育全体班集体成员不可歧视学困生,要多关注、多帮助学困生进步,让其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他们以班集体为荣。
5.学困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转化要反复抓、及时引导
教师在处理反复转化学困生思想道德行为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和毅力。从细微处抓起,抓紧、抓早、抓彻底。因此,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要有针对性耐心地反复抓,使他们能完全改正不良品行,形成良好品德为止。
6.转化学困生必须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学困生的形成有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来共同进行。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家长是第一位的,所以学校应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沟通,真诚交换意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双方有了共同的语言,教育才会有力量、有针对性。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我们注意掌握学困生的特点,把握其思想动向,分析原因,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同时结合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用爱心感化、耐心引导、诚心帮助、热心激趣,就一定能把学困生转化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育问题始终是社会广泛引起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学习、心理发育、品德行为滞后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