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的基本思考
2017-03-08周兆德李戴
周兆德,李戴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的基本思考
周兆德,李戴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在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转型必要性、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路径,以及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与措施入手,对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以期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现方式;应用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但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新难题.目前,诸多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师资力量薄弱和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致使学校发展缓慢[1].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于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方式、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的措施.
1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方式
在大众化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为适应新形式需要,审时度势地进行了转型发展,重新确立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2],为应用型本科的多样化实现方式提供了可能.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方式至少有四种形式:
1.1 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
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一些以教学型、应用型为主的地方院校,需要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整体转型发展,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多样化教育需求.从本质上转变办学思路与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1.2 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中部分学院或专业分离转型(或称本科衍生型)
一些地方性综合院校,偏重于技能型学科或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利用学校整体办学资源优势,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部分学院或学科专业分离转型,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1.3 地方高职院校整体升级转型
由于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内涵与定位特征上存在着良好的关联性,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奠定了基础,因此,一些发展水平较高、与地方经济建设关联密切的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实现整体升级转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的逐步完善.
1.4 地方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升级转型(或称高职衍生型)
现有高职院校中的一些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办学条件较好,与地方经济关联密切,可以通过自身的强化发展或校际合作,直接招收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或建立3+2专本立交桥进行联合培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的逐步完善.
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方式,对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实现应用本科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的基本内容
2.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非常时期,只有加快人才发展才是重要的战略选择,才是保障在当前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策略”.目前,作为全世界人口数最多的中国,已经步入教育发展大众化时代,而且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852所,在校生人数2610万,其中招生人数721万,毕业生人数659万.然而,初次就业率仅约70%.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之间的供需差距,不仅是因为高校毕业生供给过剩,还由于社会需求不足,以及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与失调,凸显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2.1.1 办学定位趋同,“羊群效应”凸显
办学定位不仅是高校的顶层设计,而且是高校的办学基础,展现了高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和治校理念,对高校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但是,由于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建设中,盲目地扩张规模,追求排名,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开设当下所谓的热门的专业.目标定位类同、专业类同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的现象屡见不鲜[3].
2.1.2 学科专业设置重复,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脱节
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招生专业基本集中在办学成本较低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就业率低下,造成了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4].
2.1.3 人才培养“重知识,轻能力”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淡化了实际动手能力等实践类环节的重要性;由于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均有不足,导致了学生就业不理想的局面[4].
2.1.4 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追求高学历的现象,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不仅妨碍了一些高级技能人才的引进,而且促使现有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学历,而不在提高教学能力上下功夫.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抄书、背书以及理论到理论、概念到概念的现象,培养的人才也缺乏良好的创新性和社会适应性[5].
2.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2.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转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减少,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的增加,使高科技、高技能、高附加值和高性能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将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企业对员工将有新的标准,高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将是企业的主体.所以,地方高校的转型已经成为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选择.
2.2.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高等教育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大体可分为国家重点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约120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约有110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其他地方本科高校约1055所.如果说前者为精英教育,重点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那么后者应该为大众化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应用技能型人才.两类高校定位和办学方向以及教育结构均不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盲目攀高,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造成了人才市场供求的巨大矛盾[6].为有效激活地方本科院校的服务功能,有必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让地方院校结构转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2.2.3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和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自身定位模糊,目标逐渐趋于相同,学校师资水平相对不高,获取资源能力有限,缺乏内涵.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专业群,制定特色鲜明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从错位发展中体现出应用性、区域性和共生性等特点,进一步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7].
2.3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路径
2.3.1 转型的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目标是一种以学校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教育质量、办学特色、课程体系为根本,即着眼长远,固本强基,增强内力,厚积薄发.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理想目标,这种转型发展不仅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模糊和盲目攀高的问题,指明了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方向,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办学实力[8].
2.3.2 转型的内容
所谓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高校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进行的科学调整,使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转型发展是学校办学定位和内涵建设的全面改革,通过转型改革,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布局和需要,转型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校,以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以,加大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9-10].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在定位选择中的一种教育类型,体现了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区域化经济建设,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致性.在办学思路上既有别于传统的本科高校,也不同于大量的应用型职业院校.可以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类”上有“理论”的传承,在“型”上有“应用”的借鉴[11].
2.3.3 转型的路径
根据《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应明确已有学科的社会适应性,优化学科结构,对接地方产业,进行改造,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加快推进应用型学科群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其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校企合作,加强学生校企双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素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12].
在地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基础上,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实现校企融合,明确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方向和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3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构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从社会人才需求上体现市场导向,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实质,从能力培养上体现实践教学核心环节.
3.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还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高层次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学校办学定位,对学校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等进行重要的调整与转变[13].
3.1.1 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理念
3.1.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培养重心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真正培养面向企业基层一线的有用人才.按照“重应用、强实践”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生产需求相结合,重在优化知识结构,增强通用性、复合性和创新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逐步确立工学结合的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3.1.1.2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按照“双轨制”的原则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继续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加强学科水平;又要努力锻造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特别是要聘任企业优秀工程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打造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制定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基本标准、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打造一支学校专职教师+“双师型”兼职教师的优秀教师队伍.
3.1.1.3 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人才需求为依据,将学科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使学科和专业结构更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一批彰显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科教队伍.善于把地方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地方高校的办学优势,真正实现校地、校企融合一体化[14].
3.1.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原则,重点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独立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职业活动.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外,还要达到本科层次教育的学业标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又是应用复合型的、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15].
3.1.2.1 知识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应用知识.
3.1.2.2 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所谓实践操作能力就是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3.1.2.3 素质锻炼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更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非专业素质,两者在培养人才素质的锻炼上同等重要.
3.1.3 课程体系建设
3.1.3.1 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完善专业设置,建立适销对路的专业或专业群是应用型院校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性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方案设计上的表现.
3.1.3.2 课程体系建设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
所谓“能力”,是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有设置的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在人才市场和行业需求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性和职业性.科学布局好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
3.1.3.3 课程配置以“灵活性和生命力”为基本依据
课程体系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同一专业,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特别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只有推陈出新、特别鲜明的课程体系才有生命力.只有在不断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中才能使课程体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16].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精减学科专业基础课内容、优化整合;开发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的特色专业课程;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课程[10].
3.2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措施
3.2.1 坚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改革涉及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新的理念与制度.从招生到教学再到就业均面临着一系列观念与制度变革.因此,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场应用型本科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其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重新开展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学校发展改革战略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2.2 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体制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应用型本科院校体制建设具有宏观性、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应理清思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过程管理,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的发展.
同时,要立足自身,上联下合,面向区域,服务地方,建立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合作搭建教育平台,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制.
3.2.3 以优势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
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当重视内涵建设,努力实现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的提升转移.着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质上是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创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立足地方、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其课程体系设置要在给予学生足够的通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总之,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必须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客观要求[17].
3.2.4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形式.学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技术条件实现双方资源共享.校企结合体现两个重要优势,一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实践场地,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1]朱琳.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2]倪璞,洪林,姚爱华.地方本科高校聚焦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22):5-8.
[3]刘丽建.地方高校办学目标定位的“羊群效应”及其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31-33.
[4]刘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6.
[5]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EB/OL].[2013-11].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kqyD7eFrlOnMcXQZF8gRiNETpWgVNRo74PcuGF7Fu3imxaI_g9w0SucP⁃Gyxb8F6qCayGiguhlAKVLswLoY_1Oqki-r7DGERhah7b-4zCaq
[6]中国期刊编辑联盟.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EB/OL].[2015-04-21].http://www.cneu.org.cn/lunwen/ show7131.html.
[7]孙泽文,刘文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基于协同发展的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1):13-16.
[8]肖地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天中学刊,2014,29(5):113-116.
[9]张洪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5(3):15-18..
[10]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2005(2):42-44.
[11]冉隆锋.论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3):25-28.
[12]余锡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6-7.
[13]许淑慧,罗红萍.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下):8-10.
[14]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62-66.
[15]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65-67.
[16]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1-4.
[17]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责任编辑:刘 红
Basic Thinking of the Realiz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ZHOU Zhaode,LI Dai
(Hai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kou571126,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how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leve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society and econom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easure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as well a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xposition,with a view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way to realize;application
G 640
A
1674-4942(2017)01-0108-06
2016-12-12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Hnjg2016ZD-29)
*通讯作者:周兆德,教授,E-mail:zhouzhaode2012@163.com
10.12051/j.issn.1674-4942.2017.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