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的政治旨趣

2017-03-08杨乐强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消费

杨乐强,李 坤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马克思主义研究·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的政治旨趣

杨乐强,李 坤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鲍德里亚将消费社会视为一种资本主义的微观政治操控和政治统治机制,是通过运用主客体倒置诠释方法、体系化审视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等进行的,他既把消费社会看作是经济与政治交织运演的产物,也把消费社会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功能现象和政治价值现象,并突出对消费社会的消极的负价值的厘定和批判。这种努力预示着我们应该正视消费社会的复杂性,善于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建构人的主体性,超越消费社会的负价值,为建构真正好的生活而努力。

消费社会;政治功能;政治价值;主体性出路

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发生了含义和功能的蜕变,它既与人们进入消费过程的位格、身份和地位紧密关联,又与消费的符号化和政治系统的功能伸张及运演相关联,越来越成为一种政治价值维系而居于全部生活的中心,这就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深度考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过程中试图表达的政治旨趣。鲍德里亚通过对资本主义主客体关系倒置的玄思,运用体系化审视和功能分析,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景观中的政治君临,捕捉到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质是一种微观政治控制和意识形态的运演过程。本文试图在把握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进行政治解读,突出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系统发生学机制的探讨、关于消费社会的政治功能及其价值的分析,并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出发探寻对消费社会的超越。

一、切入消费社会之微观政治的方法论之剑

思想家们观察和研究社会问题,都要依据一系列的哲学方法。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关注和具体体验,一开始就具有方法论的高度。正是由于对主客体倒置方法、体系化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等的交互运用,鲍德里亚揭示出了消费社会的政治维度及其微观政治的功能发生学,使消费社会经济表象和文化表象背后的政治本质及其在场得到清晰的展陈。因此,要把握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的政治旨趣,必须首先对他研究消费社会的方法进行具体厘定。

1.主体客体关系倒置分析法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中的人是按照物的秩序和摆设规律来运转的,人通过物及物体系来认识自身,通过物体系的主导性来展现自己的价值,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物体系中的客体,物反身成为操纵、控制人的主体。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本来是指人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使得人沦为消费体系中的客体。人是如何在消费社会中变成了物体系中的客体的呢?鲍德里亚在探究消费社会过程中始终感觉到人受物的摆布,物体系或消费物构成的某种秩序,成为中心性的力量,制约了人的整体生活,他不得不从这一普遍生活状况出发,把人看成受消费秩序、消费符号和消费体系运作控制的客观对象,人的所谓自主性和目的性都是受操控、受摆弄的。消费社会中最基本的物品摆设结构、流行趋势和时尚的更迭等都具有某种社会的意旨,“组合家具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忠实形象”[1](P13),并且在这些生活场景、风格范例和品味趋向等构化因素的背后都负载着“团体的官方信念及布尔乔亚的赞同”[1](P14),它们共同役使着人要始终与社会所控制的消费秩序、流行趋势和摆设方案保持一致。与消费相关联的是消费秩序,而与消费社会秩序所关联的是消费秩序所揭示的各种文化符号的体系化君临,各种具体生活方式的构化过程,各种流行趋势在生活中的主导和规制。不仅人们受到物的操持与控制,而且“人们认识到自身只有通过他们的物才能获得确认,依据他们的物来确证自身”[2](P15)。因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和物体系是主体,而人却始终是一个客体,这样,鲍德里亚关于主体客体关系颠倒的分析方法,既源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人与物关系的颠倒,也将消费社会中人与物之间的这种颠倒关系作为政治解构的方法论基点。

2.体系化分析方法

鲍德里亚在谈论物的过程中,不是就某种物而谈论单一的物,而是探讨物体系,在对消费进行言说时总是关联到消费的多重维度和消费的体系化景观。事实上,物与物之间的关联以及物与物之间关联产生的意义指向,总是一种社会境遇和社会意义系统的具体化,所以,鲍德里亚在探析生活摆设和时尚流行等等现象的社会意旨过程中,总是表现出对很多关联要素的集中言说,即他的任何主题分析或问题阐述,都总是作为整体去进行的,“在物的组织和操持中来考察物,同时还要看到物构造了所处环境的整个结构”[2](P10);在对消费社会进行解剖过程中,他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同政治的在场控制和非在场控制关联起来,通过厘定社会的控制逻辑和文化的支配策略来清晰透彻地叙说消费境遇和叙说作为主体的物及物体系。毫无疑问,鲍德里亚这种对消费问题的体系化思考和对体系化分析方法的运用,揭示出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密切关联的体系化运转。

3.功能分析方法

消费物和消费秩序既是体系性的,也是功能性的,立于消费物及消费秩序之上的消费符号、消费语境、符码控制等系统化因素,它们的相互交织,不断地生发出各种驱动性的和压制性的功能,左右着日常生活,形成对人的具体规束。在所有的功能分析中,鲍德里亚根本的旨趣是把物的功能运演与社会政治统摄相关联,指认物体系的功能是源发于政治中心的,总是作为政治统摄的延伸、表现和政治在场的证明。政治在消费领域中以在场或缺席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消费的符码构造来引导人们的观念,追逐消费社会展示的生活方式,役使人们与既定价值秩序保持一致,认同并内化现存的政治统治。这样,消费就与政治达成共谋,在生活世界中发挥着固化社会差别、整合社会秩序的功能,最终实现对人们通过消费与社会保持政治一体化的无形引导。

二、消费社会是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具体耦合的产物

消费社会的形成和产生,具有复杂的系统发生学机制。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科学技术进步,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的运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追求经济实力和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操纵等,共同催生出消费社会的出现。

1.科学技术的生产化运用和对人们内在力量的整合是消费社会形成的经济根源和主体源泉

首先,科学技术是核心生产力,生产过程中技术自动化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增长,资本主义社会先后步入发达工业社会,进入相对平安而又高度富裕的社会。其次,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对生活世界的广泛影响,使得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置于技术体系包围的境遇之中,人们的生活选择受到技术的总体调教,由此产生无数行为合力,促发人们趋向对消费过程和消费秩序范定的消费社会的转型和遵从。第三,科学技术的极权性质和根本性操纵,使得人们惯常的思维被替换成技术中心主义主导的思维,传统习成的认知被改造成技术合理性支配的认知,交往使用的语言也变成了技术媒体规范的流行语言,这些微观效能的形成,也会从深刻层面或内在层面集聚成看不见的能量,促使消费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元合一的具体行程中变成广泛的现实实践。

2.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具体的政治贯彻是消费社会从萌生到普遍运演的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公共调节人保障经济的高效扩张和社会再生产稳定性而采取的政治方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张力的平衡,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考和政策调整的重大转型。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福利国家政策,彰显财富再分配的某种象征性的公平,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共享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从而以这种表象性公平的政治运作,带动资本主义从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的整体转型,实现消费政治的微观超控和政治整合。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拼是消费社会政治性的现实表现

资本主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拼是一种国家政治行为,它使得很多国家通过国家垄断发展高利润产业,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以至于不惜剥夺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冒毁坏生存环境的风险来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的攀升,“这就是为生产而生产的神奇目的数字化了的逻辑性结果”[3](P20)。尽管这种国家层面的竞争比拼导致大量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和更广泛的环境负效应,但却在一个国家内部促进了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景观的诞生,使得整个社会秩序通过消费转型和消费合理化的重构获得一种政治稳定性。

4.资本主义对消费观念的主导是消费社会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

资本主义在消费观念上对人的身份的重新认定,对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提升,对社会大众从重生产重节俭重传统消费观到重消费重品味的具体观念引导,显现为一种普遍看重消费的文化境遇的全方位架设,并作为系统的价值观念“贯穿于符号生产和‘物质’生产中”,“整个地存在于商品逻辑中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符号的内在逻辑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之中”[2](P139),这样,消费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含义演变和功能跃升,必然呈现为一种弥漫于生活空间的新型的意识形态,从语境和行为动力上替换和再构人们旧有的观念,用一种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主导价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三、消费社会彰显出消费的政治功能

资本主义消费境遇的临现必然促使消费在能指和所指的意义上有所倚重,从其本来的含义向衍生性含义和功能性含义转变,这也是鲍德里亚把消费衍生含义和消费功能含义的分析作为其政治旨趣的根本原因,他试图证明,消费发生含义和功能变迁,实质是指消费变成了政治不在场的在场控制,消费社会俨然就是资本主义新的政治控制的一种功能运演。

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政治非在场性的君临和功能役使,是通过消费意识形态进行的,这个过程既包括消费意识形态向具体的消费领域的下潜,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集团利用消费的多样形式和消费的暂时有效性来发挥政治对社会大众的规制和对社会秩序的整合作用,又包括通过使消费社会作为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微观的具体运作机制,在政治上发挥规范社会秩序、缓解或瓦解来自“基础”层面的压力及危机,进而展陈它的多重政治功能。

1.资本主义的消费发挥着消解社会危机的平衡功能

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至上和利益中心主义的社会,也是一个向所有可能领域不择手段进行剥夺和谋求增值的社会,为了实现它的利润最大化,它必然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并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这个过程忽略了生产对消费的依赖关系,导致人们消费能力和社会消费水平没有同步增长,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总是会面临着产品过剩的危机以及由此生成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这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也是它的现实难题,对这个问题新的可能解决方案是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政治出场或意识形态出场。因此,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对消费景观的架构,对消费主体的改造,对消费物体系和消费符号体系意义的文化渲染,启动了人们对消费境遇的认知和向消费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转型,也让人们从认知和价值取向上转向与消费秩序保持一致的政治整合成为一种内生性的效能。因此,消费社会无疑会消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平衡经济与政治的张力或矛盾,在协调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整合中发挥综合作用,在引导日常生活和国家治理的统一中展陈政治平衡意义,在谋求意识形态对价值观和生活世界的主导性融合中显呈消费的政治衡定功能。

2.消费社会以表面的平等实现了对社会差异的统摄和对立因素的规整

消费社会对个人和对社会的民主诉求,显现为一种对消费物占有的表象平等性和对消费符号获取的机会均等性,这是消费社会政治不在场的在场功能。随着消费境遇对全部可能无效空间和生活历程的替换,特别是消费语境对社会成员索引性的引导和定位,必然带来对社会不平等结构和社会阶层差异的普遍忘却,消费的平等化和均等化以消费心理的假象和消费文化的伪像,遏制了人们的真实认知的可能性,阻止了人们对自己经济状况和社会政治地位差别的清晰意识,从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实质上发挥着掩盖社会不平等、整合并固化人们的社会差别的政治功能。

既然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不可避免地与政治相关联,并作为一种政治功能出场,那么,它就必然要显现为政治对社会结构的统摄和规制,显现为政治在利用消费社会这一运演方式来实现社会一体化。政治在消费社会中既是一种刚性的国家支配现象,对社会差异进行遮蔽和固化,同时它又需要展示出其文化的掩饰功能,利用消费社会让人们屈从于消费秩序,将人们纳入消费语境中寻找自己的个体定位,政治利用文化、意识形态的熏陶让人们进一步地从思想意识上接受消费秩序的规控,从而通过生活方式的倡导将人们纳入到消费秩序,进而达到社会的一体化控制。因此,从政治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将消费社会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消费异化现象,而应该把它看做是非在场的政治功能运演,发挥着平衡社会冲突、缓解社会压力、实现社会一体化以及稳定既定秩序的显在性的政治功能现象。

四、消费社会展陈出消费的政治价值

消费社会作为一种与政治运作难分难解的功能现象,必然从根本上突现为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即一方面,消费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某种积极的正价值。但是,另一方面,消费社会幻象性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劳苦大众难以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它对于普通劳动大众是一种消极的负价值,它湮灭了无产阶级应有的革命意识,被资产阶级从价值取向上整合和同化。

1.资本主义社会企图使消费展陈为政治运作的正价值

资本主义的消费作为政治功能现象,从其体制内部来看,展陈出政治功能生发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瓦解了社会中的离心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实现了政治社会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从全球视域上看,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消费景观增强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消费社会价值观以及各种负效应。

首先,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来看,消费社会是显现并实现资本主义政治运作灵活性的领域,实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暂时的表象化稳定。第一,消费“只身替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3](P78)。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各种利益调节的公共代表出场,通过建构更紧密和更有效的运作程序来调节社会张力和利益纷争,表现在消费问题上,国家把消费看成展呈自己功能的灵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消费实现整个社会秩序的有序化和高效运作,对资本主义的暂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消费社会不断塑造自己需要的消费主体,使得人们一开始必须作为一个消费者出场,实现对消费的系统追逐,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运作开拓可能的空间。第三,消费社会通过消费平等化来展陈资本主义社会的幸福指数,试图彰显资本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优越性的自觉认同。

其次,从全球视域上看,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消费社会的运演和消费景观的创设而显现为全球化的示范效应,并输送占有性的价值观。第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展示自己的消费景观,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消费文化的张扬,通过对消费社会领域自由、平等、幸福、凝聚力的鼓吹等系列手段赋予自己无穷魅力。从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使自己向其他国家显现为一种发展范例,维持了自己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第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消费展陈自己的优势,掩盖自身的发展困境,转移其社会矛盾。发达资本主义作为一个高消费的社会,很多资源依赖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消费社会有利于维持这种掠夺关系。第三,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消费社会的隐性意识形态输送其价值观,侵蚀其他国家和其他文化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对其他民族自身意识形态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瓦解。

2.资本主义社会使消费变成抛弃大众的负价值

消费社会的运演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但它是利用表象性平等来固化社会事实上的不平等结构等手段进行的,因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具有消极意义,是一种不能带来实质意义的负价值。

首先,消费自由是一种幻象性的自由。人们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按照消费的符号秩序进行自由选择,表达选择的自由,但这跟社会大众命运的根本改变和自由的真正实现没有实质关联性。

其次,消费社会从整体上消解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丧失应有的主体能力。同时,消费重新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等级结构,并造成社会进一步的对抗和深重的苦难;人们被消费社会的符号体系全方位封堵,突破生存的不平等非常困难。

再次,消费社会的景观君临使得人们更加物化,一种以物为中心的人的意义丧失的虚无主义横亘在生活世界之中,除了欲望,这世界似乎难以见到信念、价值、尊严和人应该有的位格。

此外,消费社会还在资源分配等方面带来了无序化的竞争,在环境维护上贬低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价值观的应有地位,使生态问题越来越从整体上毁坏人类的生存家园,越来越对全球协同发展带来困境。

五、超越消费社会的藩篱重在建构人的主体性

消费社会既有其一般性的意义,又有其特殊性的社会价值。但无论如何,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追逐资本的盈利,是以消费为名义的社会秩序的重构,消费的多向度伸张和政治控制的具体化君临导致人的深度物化和人的全面被“殖民”。因此,变革消费社会是需要我们首先从生存理念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进步主义信念上加以思考的问题。鲍德里亚试图通过能量和意义的象征交换,消解消费社会的符码控制,这样的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唯物史观的指导,尤其缺乏实践的支撑,导致超越消费社会成为未解难题,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解构理路和观念指导依然是我们破解消费社会藩篱的核心武器。

1.提升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观念活力,认清消费社会对人的主体性建构的危害

消费社会使人被物体系和消费符号所奴役,难有主体性的反思意识,缺乏对根本性的生存意义的思考,不可能养成某种批判精神,除了服从于物化和消费语境,不可能以独立精神或观念活力来引导自己的生存改变。因此,亟需建构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批判能力,祛除物化遮蔽和消费景观遮蔽,使人们认识到自己主体性地位及其意义,超越消费社会中各种诱惑对人的观念遮蔽,谋求人们自己对自己的主宰,实践人的责任和使命。

2.促进人的联合,走向政治共同体的构建

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的人处于个体本位的分离状态,要突破人们的这种分离,引导共同体整合,需要唤醒联合意识,通过社会大众的生存联合和政治共同体的重建,彰显集体主体性的解放潜能。

3.变革发展模式,促使生产的利润本位向人的生存本位的转化,由经济至上模式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模式作为优选方案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要求不断地发展生产,因而要求不断地扩大消费。如果人类希望获得自由,不再通过病态的消费来维持工业发展的话,那就必须在经济体系方面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必须结束目前的这种状况......我们的任务是,要为健康的人们确立一种健全的经济。”[4](P165)超越消费社会,需要祛除利润中心主义,祛除物体系对人的中心地位的僭越,祛除人不如物的价值观;谋求经济发展的人本意义的实现,谋求人在经济发展和消费提升中的主导地位的建构,使人的生活呈现为积极的价值构境和精神意义的感召。

[1][法]尚·布希亚.物体系[M].林志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法]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M].康革尔.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责任编辑 叶剑锋)

杨乐强(1961—),男,湖北黄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李坤(1991—),河南鹿邑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D033.3

A

1671-7155(2017)04-0005-05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7.04.001

2017-06-09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人的存在方式的重构”(项目编号:14BZX0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消费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旋涡中
40年消费流变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