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统战智库建设的十个基本问题研究

2017-03-08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智库建设

徐 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政治学研究·

关于统战智库建设的十个基本问题研究

徐 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近几年来,统战智库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得以推进,但与全国其他领域的智库建设热潮相比,统战智库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刚刚破题阶段,亟须理清一些关键性基础问题,亟须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当前,重点要解决好动因、主体、机构、对象或领域、队伍、资金、渠道、基础、制度、交流这十个基本问题。

统战智库;建设;基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智库建设”写入中央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强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发展时期,全国掀起了一股智库建设的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统一战线也有所表现。首先是民主党派智库建设由点到面向前推进。继民进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之后,其它党派也纷纷跟进:2014年6月,民革中央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与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5年9月,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民革北京市委会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建“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2016年,在民革中央参与推动下,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智库成立,并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2014年,民盟中央成立民盟国情研究中心,其它党派中央也纷纷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①栾絮洁.助力履职、培养人才、完善理论——民主党派与高校共建“智库”那些事[EB/OL].(2016-01-12).http://www.minge.gov.cn/mgzy/czyzgzdt/201601/f95e7ede470e445dac2d458e46045286.shtml。。其次是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社院”)智库奋起直追,这里面最具标志意义的是2016年中央社院挂牌成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央社院统战高端智库的实体学术研究平台正式运行,特别重要的是在中央社院建院60周年之际,中央明确赋予了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的职能②陈首.都在搞智库,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给你不一样![EB/OL].(2016-12-02).http://www.zysy.org.cn/a1/a-XCC1Q70D5C37980 F71BE9E。。地方社院智库建设也纷纷启动,如广东社院先后成立了“港澳台与海外统战工作研究中心”、“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站”等在内的“一站三中心”,已初具现代智库的雏形[1];浙江社院努力推进原有的“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由理论型向智库型转型,推出“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讨沙龙”新载体。三是地方统战智库异军突起,武汉、西安、温州等地先后建立了统一战线综合性智库③参见朱雪娇.西安市委统战部成立西安市统一战线专家智库[EB/OL].(2017-05-27).http://www.cssn.cn/zk/zk_jsxx/zk_zx/201705/t2017 0527_3532997.shtml;林乃鹏.温州市统一战线智库成立党外专家献智温州发展 [EB/OL].(2014-12-06).http://news.66wz.com/system/2014/12/06/104293309.shtml。。四是基地智库继续向前推进。从本世纪初以来,中央统战部在全国按照工作对象和工作领域的不同,依托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以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的名义陆续建立了11个基地。这些基地近年来积极向现代新型智库转型,如设在武汉大学的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每年都举办“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出版专著,承接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的重大课题,成为全国党外知识分子研究的品牌。五是专门智库,如国务院参事室、藏学研究中心等不断推出新的成果。统战智库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启动,自《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初探》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发表后,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迅速升温,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国知网上以“统战智库”为主题的已公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已达 30篇,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首个关于“统战智库”的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8篇,结集成《统一战线与中国智库发展》出版。

尽管统战智库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得以推进,但与全国其他领域的智库建设热潮相比,统战智库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刚刚破题阶段,亟须理清一些关键性基础问题,亟须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下面,笔者拟对其中的10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初步勾画出统战智库建设的大体架构。由于笔者在《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初探》中已探讨过统一战线与现代智库的关系、统一战线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统战智库建设的动因、主体、机构、对象或领域、队伍、资金、渠道、基础、制度、交流这10个基本问题。

一、动因:为什么要建设统战智库

为什么要建设统战智库,这看起来不是什么问题,然而真正要把它说清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之所以要建设统战智库,决不是因为全国都在搞智库建设,所以统战领域不能落后,而是因为统战智库建设是统一战线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统一战线领域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从民主党派来说,多数认为有基本政治制度作保障,每年搞点调研,提点建议和提案,党委和政府部门多数也比较重视,参政议政的感觉还不错,并没有多少强烈动力去搞现代新型智库;从统战部门来看,大概与民主党派认识也差不多,再加上对现代智库的基本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往往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与现代智库的咨询研究混为一谈,要么对智库建设无动于衷,要么是成立的智库有名无实;从社院来讲,虽然关注热度很高,但囿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统战系统内一些专门智库,如参事室,由于都是国家正式工作部门,尽管号称“国家智库”,但在建设现代新型智库方面并没有多少重大举措,其咨政建言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个人发挥上。那么统一战线究竟要不要开展新型智库建设呢?回答是肯定的。

1.建设统战智库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对统一战线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决策咨询早已不是以前那种完全凭个人经验就能进行的时代了,越来越复杂化、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越来越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团组性、系统性。而现在统一战线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已经不再是完全靠领袖旗帜人物个人发挥作用的时候,参政议政在中央、省级层面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集体行为,但在具体组织工作中,仍然还表现出业余性、随机性、临时性,很难持续保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质量。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央、省级层面有明显表现,而且在市区县这一级还十分突出。这些地方统一战线的建言献策,更多地只是一种政治形式,很难找出当地党委、政府哪一项重大决策是根据统一战线的建议而作出的。长此下去,必然影响统一战线的声誉和地位,必然影响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效能,以至影响在世界政治制度竞争中的生命力。

2.建设统战智库是统一战线自身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就在于其社会基础的多元化。一是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从过去主要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人士、港澳台侨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二是统战工作层次由主要是做中上层人士工作延伸到基层;三是统战工作类型由主要是政治统战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统战。这些变化决定了统一战线自身也有许多重大基础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而这些问题同样具有越来越复杂化、专业化、专门化的特点,仅靠统战部门内设研究处室一般性的工作研究越来越难以解决,亟须在统战系统内外建立起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研究。

3.统战智库建设也是统战工作方式创新的一种重要路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智库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就是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过程。通过动员和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对统战服务大局和发展自身等重大问题开展专业研究和政策咨询,有助于更好地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各项建设和统战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在观点、思想及对策的碰撞与交流中会逐步形成最大公约数,从而为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在统战智库建设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支致力于统战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工作队伍,可以为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创造人才、阵地条件,这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过程。

二、主体:谁来建设统战智库

建设智库要防止“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现象。自从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两办文件公布后,全国掀起智库建设热潮,统战系统内出现跟风问题,许多连现代新型智库的基本特征都没有弄清楚,就一哄而上,结果往往是成立时热热闹闹,成立后无声无息。笔者认为,当前在统战智库建设主体问题上,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二是要分层分类建设。

关于顶层设计,也就是整个统战智库建设规划问题,中央统战部责无旁贷。因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调查研究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向党委全面反映统一战线情况,提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协调统一战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检查执行情况,协调统一战线各方面关系。统战智库建设作为事关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和决策的一个基础性工作,统战部理当担负起牵头协调职能。之所以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是因为统战系统是一个庞大系统,横跨党委、政府、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由此相应影响到智库建设也是多个领域,如果不搞好统筹协调,很容易出现一哄而起、重复建设、互相雷同、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建议中央统战部尽快起草制订《关于加强统战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贯彻中央两办《意见》的具体措施。在中央统战部搞好全国层面统战智库建设统筹工作的同时,地方党委统战部要搞好所在行政区域的统战智库建设统筹工作。

关于分层分类建设问题。所谓“分层”建设,是指在全国不同层级,建设主体应有所区别。在中央和省级层面,统战部主要是搞好顶层设计、统筹指导,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其他全国性统战单位建设一些示范性智库,当然也可依托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直接建立一些智库,就像10年前中央统战部在全国按统战工作领域和对象不同建立的若干研究基地一样。在省以下,恐怕多数地方很难建设单一专业类智库,可由统战部牵头建立地方综合性智库。所谓“分类”建设,是指根据自身研究力量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建设主体也应有所区别。一类是各民主党派通常采取“联合建”的方式,这是因为尽管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但党派机关专职从事研究的人员并不多,真要想参政议政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还得借助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事实上近些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普通采用的都是这种“联合建”的方式。另一类是中央社院、参事室、藏学研究中心这些以研究为主业的单位可以采取“单独建”的方式。再一类是省级以下民主党派、社院及其它统战系统单位可以根据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采取“参与建”的方式。还有一类就是以地方统战部牵头,整合整个统战系统力量,采取“综合建”的方式。

三、机构:统战智库载体或实体化问题

中共中央《意见》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第一条标准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这里面关键是“实体性研究机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智库不同于现在统战系统各单位内设的研究处室或部门,因为这些处室或部门日常主要工作虽然是在研究政策、服务决策,但是它们与真正的智库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是从研究人员构成来说,这些处室人员多数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而是国家机关干部,他们会根据工作的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很难做到研究的专业化、持续化;二是从研究内容来说,这些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承担各种公文起草或者把关职责,显然与智库的专门专业研究工作存在很大的不同;三是从研究性质来说,智库应具有相对独立性,而这些部门是从属于所在统战部。基于以上理由,我们不可能以这些内设处室为基础去组建什么智库。但要在这些内设处室之外去建设统战智库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当前的确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笔者认为,不管多难,这一步必须要迈过去,否则统战智库只会在全国智库建设热潮中越来越落后。当然在具体组建方式上,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甚至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方式,即不是按过去行政方式搞什么编制,而是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的组织结构、独立的运作机制。

四、对象或领域:统战智库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重心问题

《意见》的要求是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这也是最能衡量统战智库特色的地方。笔者曾在《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初探》中将过去统战智库按研究领域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建设,二是服务于统一战线自身发展,三是一些专题性新型智库[2]。笔者认为,今后统战智库建设大体也可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一,要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开展对策性、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类智库主要可由民主党派智库、参事室来建设。这里涉及到与全国其它智库如何联系和区别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其它智库的智力和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发挥基本政治制度的保障效力和广大统战成员的民意基础,否则很容易与其它智库混同。当然每个党派智库应注意结合自己成员领域,相对地专注于某一方面,如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智库研究应如他们目前所做的,更多聚焦于教育领域。其二,围绕统一战线自身建设和发展来做统战智库建设。这类智库主要可依托社院来搞,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统战系统其它单位也可针对自身建设和发展问题,建设一些专门智库,如各民主党派中央完全可以建立些研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的智库,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民主党派工作蓬勃发展而参政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除了中央社院可以建立综合性智库外,其它社院恐怕只能针对统一战线某一方面,结合自身地域和专业优势来建设。其三,围绕一些地域性、交叉性、特色性问题建设智库,这些可以依托一些专门机构来建设。如藏区建设问题,就可依托藏学研究中心来进行。

五、队伍:统战智库建设的核心问题

任何一个真正能有效运作起来并产生影响的智库,无疑都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这也是《意见》的要求。从目前来看,五类统战智库中,中央层面的四类智库可能要好一些,但总体来看,大概除了专门智库和基地智库外,其它智库都存在“乏人”问题。这也是导致许多统战智库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下列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充分挖潜统战成员资源,把统战成员的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但是,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就以民主党派建言献策而论,每年能够有所贡献的恐怕不到成员总数的10%,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各个地方可以通过摸底调查,把某一专业领域的统战成员集中起来,遴选出其中的专家,成为某一专业智库的骨干队伍。

二是积极借助社会人才资源,采取课题委托或合作形式广揽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方面,各类统战智库都开始起步,但还缺乏成熟的运作机制。我们要破除一个认识误区,即统一战线尽管“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但那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整体而言,今天恐怕不得不承认:国内优秀人才越来越多集中于中共党内,而不是党外;由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分工等原因,各民主党派人才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领域,并不具有人才类型的广泛性;即使是以培养统战人才为职责的社会主义学院,自身研究力量也存在着人数少、专业弱、经历差、动力缺等问题[3](P229-237)。

三是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专职队伍。这是衡量是否是“实体性研究机构”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统战智库建设最大的短板,恐怕除了少数专门智库外,绝大多数统战智库工作者要么是由统战单位内设研究处室人员兼任,要么是由合作单位派出。这就很难保证研究的专业化、持续性,更难造就专业代表性人物。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长期在统战智库从事专职研究。就像民进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建院之初,北师大就提供了10人的固定岗位编制,组成核心研究队伍,经过五年建设,形成了跨部门、跨地域、跨机构、跨学科领域的200多人的专兼职、长短期、单双聘相结合的高水平的研究力量①解艳华.新型智库: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探索之路[EB/OL].(人民政协报 2015-12-16期 10版)http://www.mj.org.cn/zsjs/content/2015-12/23/content_209033_2.htm。。

六、资金:统战智库建设的保障问题

《意见》要求智库建设要有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这世界,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当前,不管是哪类统战智库,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各类智库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光靠财政经费显然不够,许多委托课题经费只有一、两万元,甚至连付资料费、文印费都不够,更不用说研究人员脑力价值补偿。除了经费不够,还有效力低的问题。财政资金往往是申请程序复杂,使用条件限制很多,并不能真正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开源增效势在必行!一是增大财政投入,因为不管哪类统战智库,基本上要解决的都是公益性政策课题,直接或间接都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财政增加投入是应该的。这里面关键是要树立“人才值钱、成果有价”的理念。长期以来,一些主管部门习惯于无偿占用统战成员的智力成果,无偿借用专业人员为其服务,就比如民主党派建言献策,高质量的往往都是要花费巨量脑力劳动,但很少听到过有什么物质奖励,更谈不上按值付费了。二是建设专项基金,建议建立若干个开放式主题智库基金,以财政投入为引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明确公益性、非赢利性。三是创新付费机制,可以考虑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虚拟的智库成果估价市场,真正体现成果价值、人才价值。

七、渠道:统战智库智力成果如何转化问题

《意见》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目前,统战智库成果转化渠道总的来说比较单一,往往是以内刊或专题报告形式送有关部门或党和政府领导,民主党派的形式要多些,可以通过提案、议案、社情民意等方式,转化的标志主要是党和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有关部门肯定性答复,真正能直接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的并不多,为社会知晓的就更少了,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确有必要。一是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都有若干论坛,如民建中央的“非公经济论坛”、“风险投资论坛”,民进中央的“中国教师发展论坛”、“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农工党中央的“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某种智库功能,可以将其改造提升,更加突出其广聚群言、聚合众智的功能,成为某一主题的咨政舞台;二是建设新的平台,可以面向某一专题定期持续发布报告办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这一专题最新研究成果;三是更新成果评价理念,成果转化不仅要考虑即时性,也要考虑前瞻性,也就是说,智库的成果不能仅看是否当时被决策部门采纳,还要看是否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为后续研究、决策打下基础,看是否形成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八、基础:统战智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意见》要求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这恐怕是各类统战智库建设都存在的较为薄弱的一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统一战线领域长期以来所强调的建言献策,其实只是一种政治表达,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上的精准对策研究;二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的运用不是十分及时;三是观念上的原因,习惯于概念而非数据,习惯于模糊而非精准。因此,对各类统战智库来说,都有一个重新建立资料库、数据库问题。其实统战智库真要开始在这方面的工作,它具有一般智库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如社院智库完全可以依托种类齐全的学员来进行,党派智库完全可以依托数量众多的党派成员来进行,而且这样采取的数据、信息要比一般智库进行的社会调查真实可信得多。但很遗憾的是,目前统战智库进行的信息采集,包括以前统战系统各单位进行的各类问卷调查总的看都是分散进行的,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导致这类工作经常在重复进行,而且不同信息采集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相关性,形成严重的浪费,需要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进行统筹。

九、制度:统战智库的治理体系问题

《意见》要求健全智库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近些年来,统战系统建立的新型智库一般都还是有较清晰的治理结构,不少也有组织章程,如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了层次架构,探索建立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与智库建设相适应的新的科研评价和人事制度;探索建立了以政策建议、咨询服务的质量与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体系与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实行了年薪制,建立了目标责任管理制度①民进中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以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全面创新[EB/OL].(2016-05-12),http://www.mj.org.cn/mjzt/content/2016-05/12/content_224999.htm。。温州统战智库在建立之初就发布了《温州市统一战线智库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从智库性质、组织类别和原则、职能与工作内容、专家聘任和管理、工作制度、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4]。建议中央统战部在顶层设计中可以把这一层考虑进去,明确提出要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四层架构。

十、交流:放大统战智库功能问题

《意见》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应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这恐怕是统战智库最弱的一项。近些年来,中国高端智库快速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大大提升,中国高端智库人员频繁出现于各种国际论坛,但基本上见不到统战智库的身影。笔者在网上查询了一下,近些年关于统战智库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报道仅有中央社院、国务院参事室等廖廖几条②拉美智库学者媒体人士考察团来访[EB/OL].(2014-07-18).http://www.zysy.org.cn/a1/a-WKW5J0A9A8545833C7D7C8;国务院参事室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举办“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端智库研讨会”[EB/OL].(2017-05-27),http://www.counsellor.gov.cn/gjhz/2017-05-27/57107.shtml。,统战智库很大程度上还是限于自说自唱阶段。各类统战智库都要努力走出去,特别是党派智库、社院智库、基地智库这些最能体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智库更应该积极在世界政治智库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形成中国话语、展现中国力量。

[1]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关于加强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

[2]徐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

[3]徐军.社会主义学院智库建设研究初探[A].统一战线与中国智库发展[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4]李俊,付伟.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温州市为例[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

(责任编辑 张秋实)

徐军(1968—),男,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与实践。

D26

A

1671-7155(2017)04-0044-05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7.04.008

2017-07-06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智库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微智库
微智库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