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新格局建设探索

2017-03-08

华中传播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格局舆论媒介

姚 婷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内容提要:随着新旧媒体进一步加速融合发展,整个媒介生态以及舆论环境都在发生巨变,信息分享已经逐渐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不断转移。融媒介使广大民众能够广泛参与信息的传播,缘此,舆论的表达、舆论引导的时空建构以及渠道重塑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整个舆论格局无不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本文基于融媒介的研究视角,在对舆论传播和引导进行多维构筑的基础上,对融媒介环境下构建舆论新格局的意义进行梳理,为融媒环境下舆论新格局建设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2016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 299万人,增长率为6.2%。在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入口价值大幅度下降,核心竞争力被严重削弱,进而导致“阵地在、用户已不在;阵地在,广告主已不在;阵地在,骨干已不在”的窘境。为了应对传统媒体入口价值的快速丧失导致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的问题,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主流媒体机构在融合创新发展方面正进行着积极探索和实践。融媒介的出现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信息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及渠道,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发生和存储(舆情、潜在舆论)、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环境。面对转型期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构建一个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势在必行。

一、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新常态

融媒介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态势下的新作业模式,它把各类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发展衍生的其他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之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舆论引导是对社会思想和公众议题最直接的影响和疏导,旨在统一认识、弥合分歧,形成推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和谐舆论环境[1]。融媒介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对传统媒体的固有看法,改变了年轻人对新媒体的过分依赖,同时改变了社会舆论的原始格局。

融媒介构建了全新而有力的媒体平台,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和舆论参与有较强的聚合力和引导力,舆论形成和传播的速度成倍递增。在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形式上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自下而上”的传播和“自上而下”的引导以及碎片传播与整合引导有机结合。首先是 “自下而上”的传播和“自上而下”的引导。

公众在舆论形成、传播以及引导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改变,其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融媒介打破了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支配和利用的主流媒体稀缺资源,普通民众正逐步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主体,自下而上地传播观点。作为曾经的被传播者和被引导者,融媒介时代的公众不仅可以独立发声,还可以选择在主流媒体上留下评论,阐明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不仅能够得到意见一致的人的响应,同时能在融媒介平台上使自己的观点被放大、被辨析和佐证,更有利于疏导民意,培养民众的客观评判力以及有效传播的能力,全面实现融媒介的沟通功能。

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应对,借助融媒介的精准快捷等优势,主流媒体也能够快速、准确地洞察到大众对于时政的看法,从而能够通过媒体迅捷传达信息,追本溯源、阐明真相,揭示事件背后的真实,还原新闻的全貌。同时,也促使主流媒体在全面了解民众意见之后给出积极回应,引导民众的意见集合,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形成了不用“微服私访”也能明察秋毫的舆论引导新局面。

其次是碎片传播与整合引导有机结合。融媒介人人可用,“守门人”把关日渐弱化,发布的信息和发表的意见以碎片形态出现。融媒介促使民众能够实现言论自由权利的最大化,各类言论则在融媒介的助推下得以在虚拟环境中快速传播。但是,由于网民职业、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的差异,观点多种多样、杂乱无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泛滥。在这种局面下,一部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很容易被掩盖掉而无法被大多数网民所识别和接收,导致一些无明确价值立场的网民对失实言论和一些极端偏激的观点盲从,对媒体公信力和舆论环境造成伤害。

当然,舆论传播碎片化虽然对构建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造成了诸多危害,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舆论传播碎片化也为融媒介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大量的群众信息基础[2]。这种碎片化传播的模式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强了民众与主流媒体的互动沟通,重塑了信息传播模式,加速信息在大众群体中的传播进程,有效扩大传播范围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传播效率,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使大众更容易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和认知。不仅如此,借助信息终端技术的不断推广,媒介的融合使普通大众更愿意参与舆论信息的互动,也使主流媒体能够更快速、更全面地借助碎片去了解群众的声音并作出积极应对,从而有效整合多方意见,洞察普通受众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诉求、新需求,并据此优化传播方式,让自身传播的信息被目标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跳出“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引导公众对舆论作出客观、准确、积极的判断。

第二,从结构上主要表现为:三场融通,互动博弈。在融媒介时代,社交媒体和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日益升温的舆论场,同时成为新闻媒体、公众群体、政府组织的主要信息发布平台。借助融媒介的特性,广大民众可以轻松获取可信度高的即时信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对某个网络议题的观点和感受,当参与讨论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多、讨论范围不断拓宽时,众多的个人意见和更新信息经过复杂的交流、协调、取舍和整合,最终震荡性地发散开来,便形成“舆论场”。

在创新传播技术的赋权下,社会舆论正走向多元复杂的局面,借助融媒介的优势,公众表达意见的方式更加公开化,表达的意见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五花八门,草根情绪得以充分地宣泄和释放[3]。这种表现不仅构成了融媒介语境下的舆论传播新常态,也构筑了更为复杂的传播网络图景,社会舆论形态因此显得丰富多样,呈现出官方、媒体和民间三个舆论场之间的舆论博弈、交相辉映的局面。

三个舆论场也在互动和博弈中渐达共识:以大局为重,注重舆论融合,重视民生,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在平等互信的协商中打造立体的舆论传播网络,引导社会大众理性表达诉求,共同倡导主流舆论,以更好地维护主流价值观,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三个舆论场的同频共振。

第三,从管理上则表现为:乱象杂生,不易管控。融媒介的强交互性使海量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既有对传统媒体信息的转载和网络媒体自行采编的信息,又有网民提供和发布的大量信息,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容量在反映社会动态变化信息的同时,也集纳了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和建议、情绪和诉求。渠道不畅等相关问题持续困扰着我国当下的主流社会舆论的表达路径,导致网络成为社会情绪发泄的重要领域,这无形中对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权和调控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负面社会情绪的传播与放大提供了信息爆炸的平台。

融媒介促使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舆论管控就变得难上加难:首先,民众利益诉求迥异,表达方式杂乱无序;其次,外来的冲击和内在的孕育,使国人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复杂格局,由内而外地影响着国内民众的价值取向;三是随着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期和转型期,言论出版自由也日有所进,民间资本对社会舆论的控制能力在逐步加强的同时,“国家队”却面临窘况、略显无力,主流媒体希望的“一个声音”在融媒介时代虽在舆论管控上初显成效,但离“一声令下,三军随”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此种情况,不仅表现出国家对社会舆论控制的乏力,也从侧面说明主流媒体在融媒介时代,在与网络平台的博弈中,价值引导、是非判断和真假澄清的能力有所弱化,其管控能力亟须加强。

综上所述,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新常态呈现出复杂多变、困难重重的基本态势。因此,舆论引导工作者要在全面认识当下的新常态的前提下,加深学习、提高认识,尊重、服从舆论传播规律,在正确把握民众的社会心理和全面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研判舆情,在尊重舆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舆论表达的诉求,同时,又科学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对舆论引导政策及策略进行不断的调适[4]。除此之外,在融媒介环境下把网络等新媒体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起来,实行媒体间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推动社会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格局也是舆论引导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方向。

二、融媒介环境下构建舆论新格局的创新思路和策略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体环境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大众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成长发展?创新的舆论格局如何构建?如何促进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融媒介条件下做好舆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持续创新中抢占舆论制高点?每一个媒体人时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类媒体想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扬帆起航,都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思路和策略,为加快构建健康的舆论格局贡献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媒体人甚至包括普通受众都应该充分遵循融媒介的发展特征和规律,才能利用不同媒介之间的优势互补,不断创造新的舆论引导方法和途径,最终构建出创新融合型的舆论引导局面。以香农—韦弗模型为理论支持,结合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新常态的三点表现,构建舆论新格局的创新思路应从信源、信道、信宿三个方向着手进行全面布局,从而构建以政府舆论场为中心主导舆论发展方向、以社会媒体舆论场为策略影响舆论发展范围、以民间舆论场为反馈掌控舆论发展结果。根据当下我国融媒介发展的实际现状,具体的构建策略可总结为:源头治理以正知,三场共振以正行,终端引导以正思。

第一步是源头治理以正知。源头治理是要从信源进行管控,治理的方法是要从教育入手,治理的目的是从信息发出的源头进行扶正,让舆论引导者和舆论接受者都能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传播理论和方法并且了解舆论的影响和威力。除此之外,还要普及和舆论引导相关的基本法律,从而规范和约束人们对舆论的传播行为,使得融媒介环境下的每一个“声音”都具有公正、客观、科学的基本特征。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这种巨大变化,无疑是摆在舆论引导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令人忧虑的是,虽然“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而造成这种偏差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舆论引导者本身的新媒体传播素养的欠缺,我们的队伍里缺乏“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也就是缺乏融媒介时代传播素养达标的舆论引导者。要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舆论引导者必须转变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学习,培养适应互联网传播格局的思维特质,重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化社会和日益移动互联网化的世界, 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观察世界,并按照网络社会新的传播规律来引导舆论。

源头治理以正知,不仅仅是针对舆论引导者,更应该是一场全民学习的革命。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百姓,都应该加强对舆论和传播工作的基本学习,这项学习对学生群体的培养尤其重要,年轻人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速度极快,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如果没有主流价值观的科学引导和对传播理论的基础学习,很容易误入歧途,使思想出现偏差。因此,要在融媒介环境下构建创新的舆论格局,第一步就应该帮助民众理解“是什么”的问题,才能继续引导民众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对普通民众如此,对舆论引导者更是如此,其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传播学知识和技巧,才有能力自觉更新传播观念,去学习新的传播技术,不断提炼与网络环境和网民认知特点相适应的传播艺术,从而继续占领舆论高地,传播主流价值、引导正能量;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融媒介环境下掌控舆论阵地,担当起新时期有效引导舆论的大任。而针对舆论引导者,只是学习和巩固是不够的,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更多地需要拓展和开发,通过潜心研究和实践,挖掘创新型的媒体平台,培养忠实铁粉,引领时代脉搏,这才是从源头治理的重中之重。

第二步是三场共振以正行。所谓三场共振,主要是从“信道”入手,控制舆论传播的过程,而三场就是指三个舆论场,即:政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三个舆论场。面对三场融通、互动博弈的新常态,应该以政府舆论场为中心积极整合有效资源,用互动和对话影响三个基本舆论场,三场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本着共享资源、共同进步的大前提,确保三个舆论场健康和谐、共同发展。而所谓“正行”就是要武装思想,端正行为,有理有据传播舆论,有责任有担当影响舆论,有情有义反馈舆论。“正行”不只要引导民众的行为,更要引导媒体的行为,同频共振实现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首先,主流媒体应该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三个舆论场的舆情。近年来,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合发力,《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得到放大和增强,其报道风格与评论力度不仅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上发生了较大转变,而且人民日报社在网站与新媒体建设上集中发力,以“友好不讨好、亲和不迎和、对话不对立”的姿态,与网民开展交流互动,紧跟热点事件,既接地气,又合民意,人民网与客户端的文字风格与话题更为灵活,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口味,在传统媒体与新融媒介上走出了一步好棋[5]。现阶段,主流媒体需要面对重大舆情,积极作出应对,主动回应,速报事实,利用融媒介的特性快速澄清误解,强化正面引导,满足社会媒体和普通民众的信息需求,有效化解舆情危机。除此之外,挖掘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场的潜力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主流媒体的有效构建,立足于广泛的人际舆论场,让公众进行交流和对话,引导干部群众共对改革难题。

其次,要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发挥社会媒体舆论场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各类社会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抗灾抢险、社会救助、公民道德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在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能力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特别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启动,中国整体社会面貌和社会结构也正在和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媒体推动下的社会媒体的崛起,在公权力不及和不足之处起到了“补位”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不容忽视。所以,政府相关机构要借助融媒介的力量,及时在社会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和影响媒体并对新闻热点进行反馈,再经媒体引导民众对议题进行讨论,引导社会媒体舆论场向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和政府舆论场形成合力,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应该在相关社交媒体上建立政务微博群、专家学者群、记者编辑群、名人政要群和明星新秀等,利用其号召力、示范性和影响力,为主流媒体培养自己的舆论领袖和精英博主,最大程度扩大受众范围,保持其强势舆论引导者的宣传地位。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或者负有这方面责任的研究者,一定要为社会信号的解读提供正确的方法。不要被表面的舆情话语牵着鼻子走,不要用简单的逻辑进行肤浅的图解[6]。一个睿智且负责任的媒体,应该体察民意、顺应潮流,并善于把握社会脉搏、研判时局走势,从而提出关键命题、进行核心引领,引导民众多做有益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事,积极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舆论信息,为构建主流舆论引导格局作出贡献。

最后,在渠道多元、选择自由的背景下,传统单向的、运动式、灌输式的舆论传播很难真正被民众入耳、入脑、入心,因此若想促使三个舆论场同频共振,必须以平等、尊重、互信为前提,了解民间舆论场的格局,注重与民众展开深度对话,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三场共振。民间舆论场往往具有双向通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且拥有更强大的参与能力,不仅如此,民间舆论场还具有把分散的人群重聚起来的巨大作用,因而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被不断放大,形成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民间舆论场是一种非自觉、非自主、边缘化的舆论场域。它连接底层社会,直观反映“草根”的呼吸,质朴表达底层社会的情绪。民间舆论场不具有翻江倒海的舆论能量,与其他舆论场比较,其影响力很小。但是,民间舆论话题维系周期较长,影响时效也相对较长[7]。例如:坊间有传《运动曲》对官场“潜规则”的揭示——“生命在于运动,提拔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面对类似的民间批评议题,在融媒介环境下就不能只是置之不理或者所谓的“和谐掉”,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融媒介的活力和张力,通过设置热点议题,组织讨论并调查民意,综合和归纳代表绝大多数民众利益民间舆论场的观点,获得新闻素材,放大草根言论的正能量,形成舆论热点和焦点,再通过有说服力的宣传达成社会共识。对于政府舆论场而言,不仅要借助融媒介发现民间舆论背后的社会民生问题,而且要监督政府信息公开,促进现实社会中民生问题的解决,及时扭转舆论的走向,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积极引导其疏导网民情绪,发挥其舆论引导主渠道和新阵地的作用。

由此可见,想达到三场共振并不是单向性的和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以政府舆论场为中轴呈现双向互动和反复互动的态势,并且其交叉互动的频率越高、动态性越强,就越容易产生正向的舆论引导效果,实现三个舆论场的同频共振。

第三步是终端引导以正思。终端就是信息的接受者,所谓终端引导就是从“信宿”着手,让信息接收单位或者个人都能够在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多维度地去思考舆论本身的价值意义,并反思传播舆论的利弊。当下,借助新媒体,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者即草根媒体人,创造并传播自己的信息,受众在接受信息后,身份也可以转化为传播方。传者的观点会直接影响舆论发展的方向,传者的多样形成了舆论多样,而传播者本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舆论的偏失有着很大关联。因此,终端引导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求官方主流媒体不仅要管控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还要引导舆论的接收者正确解读相关舆论信息,并引导他们在自由、平等、互信的融媒介环境中进行舆论的“二次传播”,在社会上引发正面、深层的话题讨论和思考,充分体现主流媒体在无形之中引领舆论导向、提升舆论品格的职能,从而逐步构建融媒介下的舆论新格局。另外,终端引导的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流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调控,以社会舆论调控管理社会情绪,牢固把握社会舆论阵地的主导权,实现社会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调控和社会情绪管理的协调互动,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中牢牢把握社会管理的方向,既能为社会反向情绪找到有效的宣泄途径,也能将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控制在社会主流思想的价值共识之下。

面对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的新常态,舆论引导要想达到“一声令下,三军随”的局面,实属不易。只有对舆论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后,才能更好地执行源头促进成长、过程互动影响、终端管控引导的思路和策略,实现各类媒介从“相加”到“相融”,在着力打造创新型融媒介的同时帮助主流媒体主动适应大众传播模式的新变化、新格局,将资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形成适应分众化、差异化受众的传播能力,全力打造全流程的立体传播圈,实现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终极目的。在我国,构建融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新格局并没有成功的道路可以复制,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照搬,媒体人面对着的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和重塑,这是一段全新的征程。

三、融媒介环境下构建舆论新格局的意义

根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在“最受公众关注的五大信用领域”榜单中,媒体信用排名第四。公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信赖似乎已成为习惯,“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公信力最强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而同属社交媒体的微博与微信在公信力的较量中,获胜的是微博。此公信力排名也从侧面表明,融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有了一定的成效,在融媒介环境下构建舆论新格局的意义主要可以表现为三大方面,以下分别从政府、媒体、民众三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构建舆论新格局有利于政府在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稳定社会结构。舆论引导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中国融媒介如火如荼地发展,主流媒体必将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凸显其特有的公信力,成为引领主流舆论、传播中国声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阵地。通过舆论新格局的构建帮助舆论发展因势利导,发挥舆论的积极社会效应,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执政党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创新的舆论格局能确保官方轻松获取来自社会基层的各种消息,借助融媒介的优势保障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借助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了解到真实民意,通过梳理与分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无疑有利于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已有一些省委书记、省长和地市领导先后公开回复网友留言,并有专门机构及人员处理网民反映的问题,建立了回复留言的固定机制。除此之外,舆论新格局还在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舆论传播的空间,扩大了舆论宣传的覆盖面,受众人数从传统的有限变成了无限,对于稳定社会结构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执政党向外界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构建舆论新格局有利于社会媒体锻炼其宏观运作能力,提升服务效能和社会责任感。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在保障人民享有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民众们却发现自己常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在娱乐化、低俗化的新闻中痛苦挣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创新舆论格局的建构不仅有利于促使媒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更能够锻炼其站在宏观层面去整合运作舆论导向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其服务水平,有责任感地去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8]。

最后,构建舆论新格局有利于民众提升自身对舆论传播和舆论管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民众加强舆论监督,也会促进形成民间舆论自我净化,在民众传播舆论时形成相互监督机制。传播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舆论的偏失影响巨大,互联网的便利使人们看到和听到的新鲜有趣、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些信息充斥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多数民众会针对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人愿意去听、说,那么无论民众是用喉舌还是用键盘,自身已经进行了身份的重叠,即:既是听众也传播者。一直以来,政府和媒介都在研究和思考如何化解和分析大众舆论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与其在发生之后去奋力补救不如未雨绸缪,教育引导,普及舆论学和传播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提升大众的传播水准。通过新型舆论格局的构建,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为普通大众提供学习机会,不仅能够管控好舆论传播终端,为舆论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还能促进整个媒体行业的持续繁荣。除此之外,民众传播能力的提升以及对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融媒介并不是简单的新兴媒体的攻城略地、传统媒体的嫁接再生,而是集合各方力量的有机交融、实现各类资源的智慧共享;创新舆论格局的塑造也不是简单地将三大舆论场“封土为疆,各自为主”,而是以结构的优化促使舆论效能的最大化,展现其应用价值,有效促进舆论建设有效、有力、有光芒、处处焕发正能量。

舆论格局的构建关系到国计民生,三个舆论场要协同发展,特别是官方主流媒体更要不断学习,坚守价值,提升修养,才有可能在融媒介环境下的舆论新格局中站稳脚跟。从学习到创造,从研究到引领,从单一媒介呈现到融媒介的转型,整个社会不仅需要“面包和牛奶”,同时需要“多种维生素”和“益生菌”的滋养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融媒介正在改变着当下的舆论格局,舆论新格局的构建也势必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多的改变。

注释:

[1]高晓虹, 陈欣钢:《新格局、新路径:媒体融合中的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电视研究》2015年第4期,第34~36页。

[2]刘政序:《“碎片化”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探析》,《今传媒》2013年第4期,第39~40页。

[3]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4]童兵:《新媒体时代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新格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7期,第5~7页。

[5]卢新宁:《“穿越”在两个舆论场 》,《新闻战线》2013年第8期,第19~20页。

[6]喻国明:《舆情研判不能简单草率》,《中国青年报》2014年4月10日,第11版。

[7]荆林波,甄宇鹏:《两个舆论场的碰撞与挑战——网络时代的舆论新格局(上)》,《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26日,第2版。

[8]李杰:《以“人文关怀”功推社会和谱》,《传媒观察》2015年第8期,第63页。

猜你喜欢

新格局舆论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