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历史感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017-03-08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中学林兴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感隋炀帝思维习惯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中学 林兴满

培养学生历史感,就是要求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谓历史感,指的是时空历史感,即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而不能把当代的观念和自己的兴趣、喜好置于历史观念之中。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不成熟,容易被一些有悖于历史真实性的影视剧和文学刊物的影响,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不正确、甚至完全错误的判断和认识。如对曹操的评价,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他阴险狠毒、玩弄权术心胸狭窄的一面,而看不到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才能,顽强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对武则天、慈禧太后只有感情丰富、聪颖睿智、处事果断的女强人的形象,而看不到她们祸乱宫闱、狡诈的另一面;甚至,同一个历史人物、事件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贬多于褒,有的褒多于贬。这种不客观的戏剧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势必影响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历史历史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历史感,要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用全方位、立体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来理解历史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我们所接触的历史材料,历代史学家只能根据当时的统治者的需求和好恶去认识历史,编写历史,这就使历史往往具有时代现实感和局限性,而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就是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人由于所处时代,所处的立场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来。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鉴别、去伪求真、去粗取精,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以隋炀帝开凿运河为例,有的认为开凿运河劳民伤财,引起民怨,是最后隋朝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浪潮所淹没的主要原因,有的认为隋炀帝在生活上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开凿运河为隋炀帝下江南扬州提供便利,有的认为开凿运河为隋炀帝搜刮掠夺江浙一带较富庶地区的财富创造条件;有的认为开凿运河功大于过,充分肯定运河在沟通南北所起的作用。从表面上看,似乎都言之有理,各持其据。但究竟谁的看法更真实,更客观呢?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以人民的利益为衡量的标尺,客观有地去判断、去分析。隋炀帝利用运河游玩,搜刮掠夺所造成的过,并非运河本身造成的,而是隋炀帝的过,运河只是被利用罢了,而在当时运河的开凿确实加强了南北的交通,巩固了隋朝在全国的统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此可见,认为运河的开凿功大于过比较符合历史。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分析历史问题我们不能任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并在掌握感性材料基础上去感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用全方位、立体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历史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历史背景环境有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因此我们要全面立体地分析历史,使历史事件具有立体感。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是农民运动,为什么太平天国反清而义和团又扶清呢?这就不能单纯从中国国内历史潮流演变的历史角度去考虑,而应将其置于世界历史这一大的背景环境中进行分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能偿还赔款,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搜刮掠夺,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因此,在这种背景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而到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背景下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就具有明显的反帝爱国性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种现象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对中国领土的瓜分,是中国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的结果。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在动荡变幻的世界形势下谱写成的。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白,中国历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应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学习,用全方位、立体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和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又包罗万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特点。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又有不同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找出本质规律,如通过上述事件就不难发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清政府的不同态度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运用这一规律,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国共两党为什么会从十年对峙走向联合抗日,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爆发了四年内战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抗日战争为什么经历抵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最后取得全面抗战胜利。

以上历史现象都有一个共同规律性,都是随着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因此,学习历史要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找出其规律特点,这对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有帮助。

培养学生历史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外,还必须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师生建立民族平等的新型关系。老师还应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为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历史感隋炀帝思维习惯
长春花蓝+中国红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早期《三国》插图:熊清波本《三国全传》的插图问题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李渊起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