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访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

2017-03-08白云翔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白云翔

访谈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请您谈谈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肖贵清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不忘初心”的概念,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具体阐释了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概括,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精辟归纳了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奋斗的意义。

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0多年的风雨征程,前行路上面临无数艰难险阻、困境挑战,但正是因为始终保有建党时的精神品格,始终怀抱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守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谱写了改革新篇,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继续奋进,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充实,使中华民族更加强盛有力。经过90多年的不懈奋斗,党和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这一梦想,但仍然需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新时代奋发向上、顽强拼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的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和评价尺度,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全面推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

讲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不是说我们党放弃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一致的。我们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国力以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为我们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讲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表述和实现共产主义是统一的。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必然是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社会,是中华民族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换句话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访谈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请您给我们谈一谈新时代的涵义。

肖贵清教授: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把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和我们前面的发展割裂开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它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新时代要做到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当然,既然是新时代,也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具有许多新的内容和特征。

首先,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为我国未来30多年的发展谋定了战略规划,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过程,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的强国夙愿越来越接近现实。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是一个历史的交汇期,要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转化,责任极为重大,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不断化解重大风险,保证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其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讲:“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趋势,地区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差异明显,这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可以说,我国当前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广泛现实基础。因此,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以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工作的引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同时,这一新的发展阶段还是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善于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又善于将中国的发展转化为世界发展的机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同世界人民一道推动解决共同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访谈人:党的十九大还有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大家对之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都很熟悉了,那么现在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个转变?请您谈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肖贵清教授: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到十九大以前,我们党一直延续这个论断。历史实践证明,这一主要矛盾的概括是适宜的,以这一主要矛盾为依据,我国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随着实践发展,这一符合当时实际的概括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文化层面,而是向更广泛的政治、精神、环境等方面延伸,综合来讲,就是人民期待有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用“美好生活需要”替代“物质文化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也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使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一些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已经具有世界领先优势,落后的社会生产表述也已经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即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地域来看,我国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从发展的整体层次和质量来看,我国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可以说,最新的主要矛盾表述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也适应了人民生活向更高层次提升的现实需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并不是对1981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的否定,而是对原来表述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也是实事求是的,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的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均收入、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释放。因此,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国情,在党的十三大,我们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遵循,是要管长远的。

总之,我们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我们的政策和方针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辩证关系,不因阶段性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也不能因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否定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认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访谈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党的十九大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肖贵清教授: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丢失了这个根本,就会在前进道路上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纵深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广泛弘扬。正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继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结合中国发展实际进行了独特创造,创新发展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基本国情、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一致的,两者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价值准则和理论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准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而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贯坚持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与以前相比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然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指导的发展实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构成部分。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成果。

访谈人:请您谈一谈我们该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肖贵清教授: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际工作,首先应当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一系列新特征、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认识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二是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大国外交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特征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十九大报告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也就是十四条基本方略。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展开,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把握好“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具体要求,就能够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三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首先是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时代的应用。同时,它也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二是创新性。它不是对原有体系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在完善的同时重视理论创新,比如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大大丰富和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三是时代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在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实践中形成,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以解决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课题。四是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中国发展大计。从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方面入手,我们能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访谈人:我们常说,理论源于实践,理论一经形成,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请您具体谈一谈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肖贵清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同时它又进一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继续开展。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首先就在于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它明确了我国接下来发展的任务和方式方法,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它提出了总任务和奋斗目标。古人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国共产党人深谙这一道理,善于通过“立长志”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当前,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新表述,一是增加了“美丽”的内容,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提出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既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认识,也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总任务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这一总任务和奋斗目标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攻坚克难,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第二,它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党通过设定时间节点,将这一总任务分解为几个步骤,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可操作性。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基本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之后,对第三步战略安排进行了具体化,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赋予了“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新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2020年的接近,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十九大又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新的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的战略安排对以往的百年目标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即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预定时间提前15年完成“三步走”战略构想的最后一步。再奋斗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

第三,它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十九大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战略举措,不仅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为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经济建设方面,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政治建设方面,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革走向深入,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保障精准扶贫工程的顺利完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疏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继续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战略举措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具体详细的指导。

访谈人:党的十九大把文化自信,还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同写入党章,请问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我们该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

肖贵清教授:党的十九大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正式在党章中确定下来。关于文化自信和其他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最大的价值,在于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理论,从理论上保证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总结实践经验、继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指导思想,所以必须坚持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就在于我们确立的制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关于未来社会制度构想的基本原则,也利用、借鉴和吸收了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共同成果。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设计,保障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所以是必须坚定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也就是说,只有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树立起文化自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因此,我们谈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个自信,还包括对我们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自信,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所创造的先进文化的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访谈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政治建设,而且将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请问您如何看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样一种新提法?

肖贵清教授:党的十九大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项重大政治原则写入了新党章,进一步肯定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将中国共产党锻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建设。而要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就必须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抓住能够起引领作用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从我们党十八大以后的反腐经验和教训来看,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一个重要症结就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纲”,纲举目张。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就是抓住了党建的核心和要点,能够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创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对一切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土壤,推动形成真讲政治、敢讲政治、严讲政治的氛围,从而使党的政治风气和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牢抓实。保证全党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升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