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17-03-08陈金龙谢玉珍
陈金龙,谢玉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
导师制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陈金龙,谢玉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
针对手术室工作性质和新入职护士特点,在手术室进行导师制探索与实践,并就目前导师制在手术室专科带教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完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带教模式,增强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归属感,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护理水平。
导师制;手术室;新入职护士;专科培训
手术室护理是护理专业中基础理论知识与综合操作能力并重的一门分支学科,对新入职护士实施规范化的专科培训是手术室护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相关研究显示,护理培训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体,而传统带教模式重实践轻理论,使得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具有分散性和不连贯性,造成新入职护士接受培训被动且缺乏主观能动性[1]。因此,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引入新的层级导师制带教培训模式显得极为迫切。面对我科新入职护士急速增加且手术技术快速更新状况,我科开创性地实施层级导师制带教模式,让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在较短时间内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手术室工作。实践证明,我科层级导师制实施3年以来,对提高科室人员整体素质,培养技术过硬的手术室护士效果显著。
1 层级导师制基本模式
导师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指定教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培训的教学方法,目标在于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
层级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全程责任到人、层级递进、一对一,导师放手不放眼,指导所带教的新入职护士制订学习计划,规范填写专科培训手册,提高新入职护士学习兴趣,并尊重个体差异,对新入职护士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点评及解答,以在短期内培养出业务能力突出的手术室护士。
目前我科按照《广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试行)》(2013版)所制定的7个岗位层级,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合格的N3级以上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导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专科特殊性,要求手术室护士快速达到规范化培训目的。而层级导师制能充分发挥因材施教(一对一)、启发诱导、优生优教和教学相长的特点[3],根据学员自身情况执教,充分激发新入职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在操作配合过程中全程带教、适时提问,使新入职护士意识到自己的弱项,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及动力,从而调动新入职护士的积极性[4]。
2 组建规范、高效的层级导师队伍
2.1 层级导师队伍组建
我科负责新入职护士带教培训工作的层级导师均为护理部认证的N3级以上护理人员,手术室通过严格选拔确定专科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接受护理部师资带教班专项培训的人员,考核通过后获得带教资格,每年护理部统一实施聘后管理考核。
2.2 层级导师管理
科室建立规范统一、有序的层级导师管理与培训制度,设立层级导师遴选机制、导师评价机制及导师激励机制[5],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层级导师带教积极性。由科室教学培训组长对层级导师定期考核、培训,相关人员必须保证参加统一的培训,并将相关记录纳入绩效考核。标准统一、有质量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导师带教水平,遴选出了不仅具有丰富专科知识,熟悉手术室前沿动态、发展趋势,而且具备高尚师德、医德的导师,从而保证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 层级导师制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养中的优势
3.1 优化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
以往我科新入职护士是在全院统一进行为期4周的岗前培训后进入手术室,导师分散随机带教,采取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临床培训模式。导师不固定,对其带教资格也无统一要求,新入职护士只需自行学习,完成规范化培训手册里面规定的培训内容即可,无相关的评价机制,导致新入职护士理论基础薄弱、操作欠规范、信息面狭窄。且无导师的分散带教使新入职护士工作质量监控难度大,加之各导师重复教学,影响了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实施层级导师制,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提高高层级护士的综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导师深入了解每一位新入职护士的特点、专长,因材施教,使新入职护士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手术室基本理论,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手术室专科技能,解决了传统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2 解决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发展时间短,培训不规范,普遍存在带教师资准入门槛较低,要求不统一,对新技术、新知识渗透不强,对手术室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理解片面问题。另外,我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均为通科性质的知识、技能训练,导致新入职护士在培训过程中过分强调技能的获得,而未注重临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手术室高强度、紧张的工作模式,使得传统集中培训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新入职护士培训还面临着高层级师资缺乏,创新素质不足,师资支持力度不强的现实压力。
4 层级导师制具体应用效果与展望
由科室统一制定培训大纲、目标、计划,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且责任到人。导师按照培训大纲,以手术室日常工作理论及操作配合知识为基础,围绕所带教的新入职护士提出的问题让其自学。自学阶段新入职护士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及结合案例,自行理解并提出问题。每季度讨论一次,新入职护士通过PPT形式进行汇报或导师按照专科培训手册追踪,持续管理,定期组织讨论。最后由培训管理组长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6],提高新入职护士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及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减少安全事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4.1 层级导师制实践效果
我科自2014年6月以来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了具有手术室专科特色的层级导师制新入职护士带教培训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目前,我科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受到医院领导及其他科主任点名表扬共11人次。科内层级导师制模式下培训的新入职护士的护理创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获奖作品数量、质量屡创新高。
我科2015年荣获“优秀护理集体”称号,在每年度护理部组织评审的全院37个护理单元总体评价排名由2014年度的第三十一名跃升至2015年度的第十一名,2016年度则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2016年度广州市“优秀护理集体”荣誉称号。
4.2 层级导师制展望
目前,手术专科技术日新月异,专科护理相关知识更新加快,借助新技术打造培训新模式是眼下层级导师制向外延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院内办公网络等,一方面,更好地实现层级导师对新入职护士的全程管理。利用无时不在的信息优势,导师随时可与带教的护士就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增强互动,及时解疑答惑,了解所带教新入职护士的最新动态,使其更快适应手术室工作,完成角色转变[7]。另一方面,导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更直接、有效地调动新入职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新入职护士的创造力,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层级导师制模式优势明显,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做好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对科室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手术室专科护理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并加以发展,提高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提升手术室整体核心竞争力,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健康发展,最大限度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1]张汝攒,邢琰,高阿芳,等.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带教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7(38):1110-1112.
[2]胡电,贾艳爽,古航,等.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住院培训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3-4.
[3]蒋朱秀,江劲,胡莲波.导师负责制在本科生实习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71-72.
[4]谭红梅,戴红霞,常后婵.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1,26(12):18-19.
[5]张莉,汪本荃,马媛.从卫生技术资格考试看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25):2921-2923,2930.
[6]费薇,梁燕,段海霞.PBL教学法与导师制结合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5,11(10):690.
[7]张远玲,王婷.全程导师制在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143-144.
R192.6
:A
:1671-1246(2017)17-0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