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探讨

2017-03-08周微红邓建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骨伤病证所学

周微红,邓建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探讨

周微红,邓建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探讨

我校中医骨伤专业以培养在各级医疗及康复机构从事中医骨伤诊治、中医临床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二学年以骨伤课程为教学重点,中医内科学课时相对不足。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因此,如何让以男生为主的中医骨伤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值得探讨。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述在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 理论联系实践,调整课时比例

高职高专院校中医骨伤专业的中医内科学通常为90课时,但以中医内科学教材收入疾病所需讲授课时来说却远远不够,因此,教师授课时只能结合临床,压缩课时,高度概括,导致学生难以消化理解,教学效果不佳。中医骨伤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大多性格外向,好动,很难通过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记忆也不深刻[2]。因此,适当增加课时,提高临床见习比例,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2 多学科交叉,温故而知新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预防康复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1]。本课程以中医学各学科理论为基础,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知识,虽然学生上一学年刚学完这些课程,但因大专课时安排问题,大部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本课程教学重点,又要联系其他学科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温故而知新。

3 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

中医理论深奥、抽象,讲授中医内科学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辨证论治时,只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与传统授课方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所学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多媒体,运用图片、动画、视频或者特殊线条文字来展示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防治措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并以课件形式展现给学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可使学生对重点内容一目了然,降低学习难度,易于对知识的巩固、积累、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病例导入式教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引入临床病例,提出需要分析及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与病例有关的讨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病例进行辨证分析、遣方用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内科疾病的积极性,培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课上除教授书本上的内容外,每学习完一个病证,便以多媒体形式引入一个相关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观察学生对所学病证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教学实例:患者,男,30岁。时值盛夏,昨晚应邀赴宴,醉酒而归,半夜腹痛,拒按,泄泻出酸腐秽臭后,疼痛缓解,继之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而来就诊。诊见体温38℃,有汗,口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要求:写出本病案的诊断、病机、治法和方药。

学生针对案例讨论,各抒己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疗原则和方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3 中西医融会,拓宽学生知识面

目前,中医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必然会涉及现代医学知识的运用,并需要做出中西医双重诊断,提出西医治疗干预措施。所以,在中医内科疾病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相应现代医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认识疾病的诊治过程并正确处理[3],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应遵循以“中医内容为主、现代医学内容为辅”原则。这样,既可以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适当说明和诠释中医内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也可以阐述中医理论与理念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例如:讲授消渴病证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症状时,可以适度切入糖尿病知识,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证范畴,“三多一少”症状的产生和高血糖有关;癌病治疗中,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差别较大,可适当提及现代医学对于癌症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等,但不可深入讲解,以免喧宾夺主。

3.4 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性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针对部分章节病证,学完一个病证后,安排学生模拟患者就诊过程,针对就诊过程中望、闻、问、切的方式方法以及诊断治疗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掌握疾病发生过程、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治疗。由于医患关系紧张,通过这种互动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为以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医骨伤专业性较强,加强该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适合各级医疗及康复机构从事中医骨伤诊治、中医临床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陈建章.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聂爱迪.骨伤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16(8):51-52.

[3]尚文斌.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J].中医教学,2013,45(12):61-62.

G420

:A

:1671-1246(2017)17-0064-02

猜你喜欢

骨伤病证所学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非所学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