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法的病理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7-03-08刘馨莲刘漪沦
孙 静,刘馨莲,李 娟,刘漪沦
(1.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基于PBL教学法的病理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孙 静1,刘馨莲1,李 娟1,刘漪沦2*
(1.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医学教育全球化、深化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现阶段我校基于PBL教学法实施的病理学双语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探索相对可行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案,促进病理学双语教学开展。
病理学;双语教学;PBL教学法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考,能熟练应用英语语言技能从事教学、翻译、教育与医学相关工作。就病理学双语教学而言,其核心目的是熟练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病理学知识的教与学[1,2]。PBL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临床环境,通过对临床病例及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来掌握临床推理步骤,通过对临床问题假设建立机制的探讨以及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校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病理学双语教学,总结出一套基于PBL教学法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现就病理学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以及基于PBL教学法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总结。
1 病理学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整个医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基于此,在病理学实施双语教学有诸多优势:(1)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英文专业词汇,为病理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2)病理学实验课都是在理论课学习和复习之后开展的,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病理学理论知识积累,对于双语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和消化,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其特殊优势,描述性强、图片多。教师制作幻灯片时,可以将文字与图片、动画相结合,图文并茂;用英语表达时,可用图片作引导,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此外,我们还可以发挥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优势,师生可以用英语面对面交流,学生直观地观察切片、标本,采用英语提问和回答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英文使用比例,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水平。(4)实验课内容多、学时相对较少,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较长,师生之间有很强的互动性,在标本和切片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会局限于病理学专业术语,还可能涉及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等学科名词和概念。(5)在面临临床医学认证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学校进行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对实验课授课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基于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学校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双语教学的高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2 基于PBL教学法的双语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3,4]。PBL教学中,学生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因此,PBL教学法属于一种合作学习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PBL教学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者转变为主导者。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3种: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及保留式双语教学[5]。就我校现阶段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而言,主要采用保留式双语教学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双语教学。每一章节均选定一至两个疾病作为重点进行双语教学。例如,在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章中,主要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作为双语教学实施的主题,其余内容均采用母语教学。这样合理地选择授课重点,既能减轻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又能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基于PBL教学法的病理学双语教学主要有4个环节:(1)引入关键词;(2)PBL问题构建;(3)PBL问题解决;(4)PBL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现就各环节具体实施分别进行讲述。
2.1 引入关键词
以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为例,介绍引入关键词的具体方式。首先,引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英文词汇“atherosclerosis”,然后将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用英文进行描述,加深学生对此病变的理解,并尝试学习此病变的英文表达。例如,课上通过PPT给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英文定义:Atherosclerosis is a chronic progressive vascular diseasewhich targets large and medium-sized elastic and muscular arteries.It is characterized by accumulation of lipids and fibrous elements in the artery wall.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学生既可以侧重语法语言表达方面,也可以侧重病变特点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医学的英文思考习惯。此环节非常必要,既可以引出本堂课的关键知识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为后续的讨论做铺垫。
2.2 PBL问题构建
PBL教学中,学生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驱动问题是本堂课的核心,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围绕着问题的解决。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马乔尔(Majoor)等提出了4个PBL问题构建标准[6]。首先,一个问题应该与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匹配;其次,一个问题应该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再次,一个问题应该能适用于应用的分析过程;最后,一个问题应该必不可少地把学生定位于一名或多名教师的教育目标上。
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习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设计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的PBL教学通常采用将PBL病例以PPT形式展示给学生的方式进行。笔者在教学中也应用PBL病例。但需要指出的是,用于临床课程教学的PBL病例并不适合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因为,病理学实验课旨在通过学生对于病变的认识,进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病理学的PBL病例应该侧重于以病变描述为主的小病例,并且配有准确的病变图片,同时图片的图注要有相应的英文描述。鉴于国内英文资源相对有限,笔者参阅了大量国外著名大学的网站,对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经精心设计改编后用于病理学双语教学。在选择PBL问题时,不仅可以选取文字和图片形式的病例资料,还可以选用经典的有讨论价值的英文视频资料作为题材,力求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学科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视频资料具有图文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动态和直观的优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PBL教学实施的后期,可以选定一至两个章节,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质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自带病例到PBL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2.3 PBL问题解决
PBL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方式代替班级授课制。首先,按照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学习特点组建合作小组,每组10人,并选出各组组长,负责课堂讨论的协调。在双语教学前,教师先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7],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责任以及应该积极配合完成的任务,即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组长(group leader)、记录员(secretary)和发言人(reporter)等。在PBL问题解决环节,学生的讨论可以是自由的,但教师必须掌控讨论进程并予以引导。小组讨论形式能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
3 PBL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评价体系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PBL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而不是教学结果。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于传统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笔试,而是将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纳入最终考核中,以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以期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双语教学配套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施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有力保障。我校对病理学课程进行了整合,病理学实验部分有独立的考试与评估体系。病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分3部分,60%为理论考试成绩(卷面成绩),10%为实验报告成绩,30%是形成性评价成绩。理论考试为闭卷笔试,其中的名词解释为英文。实验报告主要是绘图,采用英文图示、标注和描述。形成性评价部分包括课堂英语发言情况及随堂英文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建立与双语教学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 结论
我校病理学双语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借鉴其他高校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日趋完善。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PBL教学法的优势,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1]郑少燕,苏敏,田东萍.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310-313.
[2]崔晓阳,李益,廖虎.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9(4):439-442.
[3]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0(1):126-127.
[4]李静,晏伟,叶菁.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杂志,2013,21(4):784-786.
[5]张丹晔,崔雷.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9(4):1053-1057.
[6]Barrows H 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methods[J].Med E-duc,1986(20):481-486.
[7]Robert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M].First Edition.Frankfort:Laderival Corporation,1980.
(*通讯作者:刘漪沦)
G420
:A
:1671-1246(2017)17-0056-02
成都医学院2014年教改课程“《病理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G20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