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及实践

2017-03-08白纪红梁志清王昌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专业型住院医师专业技能

白纪红,梁志清*,王昌明,吴 岚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及实践

白纪红1,梁志清1*,王昌明2,吴 岚1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专业型及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探讨加强研究生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为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医学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的精英教育,不仅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还具有熟练的临床技能和较好的临床思维。2014年底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正式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引入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培训模式,完善监管考核体系,从而有效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要加强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真正体现研究生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本研究对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全割裂

1998年我国开始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5年全面推行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已正式形成临床医学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两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主要有两个极端[1]:一是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简称专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其必须在3年的硕士在读期间完成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相应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并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面对这样的硬性要求以及学生学习时间、精力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及研究生导师单纯培养研究生临床技能,认为科研能力培养无关紧要。在这种模式下虽然研究生临床思维和技能得到加强,但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较低,人文精神和医德教育缺乏[2,3]。二是针对学术型研究生(简称学硕),部分学校及导师认为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科研相关工作,3年时间全部扎根实验室而未接触临床工作,导致研究生毕业后临床能力较低,甚至不及本科生。

1.2 培养环节及评价考核方面的不足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虽然已在全国推广,但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结合初期,仍存在各地培训及考核标准不一、信息不联网、部分学员跨省市考取硕士后需要重复轮转及培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问题。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出现专硕只在临床、学硕只在实验室的局面;学校、医院、科室研究生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缺乏监控和评价机制,相关科室缺乏专业、规范的临床技能培养计划,不能达到教育部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1.3 临床科室及带教教师对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同

国内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大多采用以下方式: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到二级学科科室轮转,在病房管理住院病人,参加手术、门急诊等工作,接受本学科专业技能训练,最后进行对病人的诊疗训练。由于目前专硕培养需要轮转33个月十余科室,学硕也要进行至少6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研究生不只接受导师的单独指导,更多的时候需要多名带教教师协作培养。但是部分带教教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繁重以及未能做好角色转变,临床带教散漫,考核流于形式,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2 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的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应热爱医疗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进行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并有一定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是专硕培养质量的核心,同时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不容忽视。

我院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因此,应根据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把握其内涵与差异,相互借鉴与指导,切实体现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3 加强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

3.1 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蓝本,制定专硕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及考核方案

各学科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科特色,丰富和规范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制定规范化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从理论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从而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研究生入学即进入科室进行临床学习,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缜密的临床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同时完善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环节考核制度保证培养质量。

3.2 根据专硕临床能力培养经验,加强学硕临床培训管理

结合专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制定合理的学硕培养方案,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严格监督培养方案的执行和落实,合理安排学硕到科室轮转,严格审核轮转计划,这是临床技能培训的基础。三级学科的规范化轮转不仅能保证临床训练时间的充足,更能保证轮转科室的全面性,在理论知识充足的基础上,临床培训非常重要[4]。同时加强临床培训管理,培训过程中了解研究生临床技能学习情况,进而重复训练,以保证培养质量。

3.3 加强临床科室管理,充分发挥临床科室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临床科室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单元,临床科室管理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科室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生培养也对科室业务建设和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5]。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抓手,发挥科室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3.4 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

运用现代技术与手段加强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让研究生有更多操作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院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量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标准化病人、医学模型、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模拟病历等,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能力[6,7]。模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临床教学病历不足、操作训练少、病人不配合的缺陷,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通过多次模拟训练,研究生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基本技能[8]。

4 加强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4.1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我院有专门的科学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对全校开放。同时,我院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包括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采取多种举措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第一,加强人员配置,保证科研平台人员结构合理,为研究生开展课题提供指导。第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研究生科学研究日常管理,规范科研行为。第三,举办实验技术培训班,从实践入手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及实验技术培训。第四,建立定期学术汇报制度,关注课题进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生自学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第五,充分利用新的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建立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实验技能指导,切实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2 加强学术行为管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素养

为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作风和学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尊重科学、信守科研规律等的宣传。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思想,制定《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学术规范》,加强学术行为管理,对课题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尽可能防止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效遏制不良风气,规范研究生良好学术行为的养成。

4.3 加强研究生科研过程管理,提升科研能力

以阶段性实验进展汇报为抓手,综合评价研究生各阶段实验进展情况及完成质量。针对研究生不同学习阶段,进行课题阶段汇报、中期汇报及毕业答辩等,注重过程管理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深入的指导,切实监控研究生课题进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4.4 成立研究生论坛,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成立研究生论坛,常态化开展学术性、人文性讲座。多样化的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开阔视野、了解各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术灵感和创新意识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9],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5 结语

无论是临床医学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研究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都是其基本素质,也是合格医学人才必备的能力。医学研究生培养必须通过一系列培养环节来实现,培养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结合自身特点,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大背景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切实保证和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1]王成芷,傅晓敏,郭玲玲,等.近年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模式展望[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79-380.

[2]唐乾利,刘明,蒋秋燕,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培养思路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5):748-751.

[3]冯静静.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70-71.

[4]罗琦,肖宁,吴小健,等.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4):232.

[5]徐世平,吴本俨,万军.重视发挥科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10-12.

[6]施楚君,许杰州,陈葵,等.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与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74-75.

[7]许杰州,罗敏洁.临床技能中心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23-25.

[8]文宏,邓东红,程鹏.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3):67-68.

[9]张艳,张玉杰,任然,等.科研管理对提升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6,9(2):229-230.

(*通讯作者:梁志清)

G643

:A

:1671-1246(2017)17-0001-03

注:本文系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项课题(JGY2014125,JGY2015125)

猜你喜欢

专业型住院医师专业技能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