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学数学 根据实际解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7-03-08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B区柏代琴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B区 柏代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数学很枯燥、乏味,有些东西太抽象,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多大用处,学得没兴趣;不少教师也觉得数学教学很乏味,于是教得没激情。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知识传授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传授生活化,就是要求数学知识必须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小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必须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和匹配。这个要求在新课程改革教材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数学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做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快乐。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数字编码,预习时我先让孩子们登记家长的身份证号,并向家长了解或上网查询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出来的,孩子们兴致很高,检查预习作业时个个有话可说。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身份证每个数位数字的编法。在正式学习时,我还将自己的身份证扫描成图片,通过电脑投影给孩子们,让他们从我的身份证中找出与我相关的信息,比如所在省份、城市、区县、出生年月日、性别等。孩子们本来就非常喜欢我,当然想了解与我有关的信息,所以都很想说出他们知道的信息。很快地他们就明白神奇的数字编码的运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这样,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效果立竿见影了。
二、数学技能培养生活化
数学技能的培养训练“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数学训练时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饼干块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6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饼干块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包饼干,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饼干块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包饼干,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包”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四、统计教学的生活化
统计训练“生活化”是指把统计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上完“统计”这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统计一下我校共有多少人?”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在星期一升旗仪式结束时数一下就知道了;有的学生说去问各个班主任每个班有多少人再加起来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去问教导主任;还有学生说到学校的校长办公室直接查电脑就行了不用算。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五、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譬如为上好“归一应用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一年内一个生产队的粮食产量;有的深入到动物园,了解动物园一周内游客个数;有的深入到商场,了解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在教学归一应用题解法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联系生活学数学,根据实际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