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7-03-08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调街珊瑚小学李永贞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调街珊瑚小学 李永贞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配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学活动缺乏民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的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民主、平等、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以先知先觉的智者面目出现,而是与学生一起,是有着共同目标的合作者,求知领域的共同探索者,问题研究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在没有压抑感、不受拘束、身心放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学习。教师则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每个学生一起,围绕教学目标共同交流、合作。并促使所有学生进行多向互动的学习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愉悦、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前提,而愉悦、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处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封闭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讲”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漠视了学生的真正需要,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已不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让位还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时间与空间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讨论、评价、归纳去获取知识。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自我学习指向
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上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情感升华。除了使用表扬和方法外,同时可以利用如创设情境法、激疑法、悬念法、探索法、幽默法、竞赛评优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可以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有结构的材料、一些有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讨论、发言、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起学生群体间合作(竞争)的学习关系,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就一些问题展开多种目的的讨论、研究。例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食盐、糖等易溶物,按老师分定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小组交流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集体归纳总结。通过动手操作,顺应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对抽象的知识快快乐乐的获取,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学生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流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与技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从而为每位学生积极主动的行动提供较强的动机。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兼顾到每位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和答对问题的可能,在问题布置上分“选作题”和“必作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学生一时的对错,而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出发,不断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和学生共同感受求知的欢乐。经常使学生感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会更为自信,日益奋发向上,主动地去完成更深、更重的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勇于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就要大胆质疑,勇于解疑。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互有所创新,正是人们发明创造的一般规律。因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钥匙,是探索问题的动力,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有疑而入,无疑而出”,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证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纵上所述,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能让学生做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去概括、去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