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7-03-08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 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魁元
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 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魁元
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进入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生态学视角去思考和把握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审视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构建生态课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李森在《课堂生态论》中指出: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生态课堂应该符合教学主体的生命成长特征、遵循教学规律的一种课堂形态,是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组成一个教育的生态系统。
本文认为,生态课堂是指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关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途径,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相长与师生共同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旨在让学生在一个生态和谐美好的环境下,主动自在地探索知识、获取能力,进而多元化地促进学生和谐共生发展、健康成长。
一、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
生态课堂是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依据课堂生态系统运作的内在规律,对生态课堂现有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协调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的一种相对稳定、全面综合、人性化的课堂管理程序与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反思完善的范式。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成事育人”为核心取向。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主动开发其教育价值,不断追求高品质的课堂生活,让课堂教学成为一项又一项生态教育活动,启迪生命智慧。二是以“培育自觉”为教育基础。通过构建生态课堂,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去启迪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养成他们在遇到事情时积极主动思考、自觉行事的习惯。三是以“交往共生”为教育方式。教师与学生是生态意义上共生共荣的关系,课堂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不是独立意义的个体,都会在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
从生态视角上理解,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主体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的统一体。
(一)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积极的课堂环境本身通常被认为是在教育上的理想目标。包含物理、社会、心理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具有重要的陶养作用和教育价值。心理学家勒温曾用一个公式表述了人的行为规律: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人的因素,E表示环境因素,f表示函数符号。其意表明,人的行为是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课堂生态系统中,除了师生本身的因素之外,生态课堂环境是教学成败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师生行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生态课堂主体互动。生态课堂把课堂活动视为师生共同的生活形态。教师与学生是生态课堂主体,教育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教师与其提供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精神环境,这种环境与学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师生的互动关系,共同决定着班级教育教学的成效。传统模式下的师教生学将让位于应然模式下的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生活共同体”,在教学中和谐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师生之间共生关系的形象写照。
(三)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生态课堂教学目标不再以单纯的升学考评为指向,重点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上。生态课堂致力于把教学目标演绎为生活目标,把教学情境设置为生活氛围,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在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进而引导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和素养,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与身心自然及社会的和谐整合。
(四)生态课堂教学方法。生态课堂倡导体验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及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以实现知识从书本到实践应有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反馈矫正与归纳总结的环节,以此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理解、引导学生回归正确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学习。
三、生态课堂的实现策略
根据调查访谈,发现当前多数课堂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环节松散;教室缺乏生态设计,新式多媒体运用缺乏;班风不良,学习氛围不佳,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积极性等。针对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相应策略,倡导教师向着创造性、多样性、互动性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沟通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共同构建良好的生态课堂。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独立个体的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承认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认可不同的观点,肯定学生所发出的不同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来自个人的、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出特别的努力,向全体学生表明自己的能力和热情的关怀。多花一些时间同他们讲清各种课堂秩序,私下讨论学生的功课并提供及时的帮助。为使新生在班级或学校内能积极地和所有成人沟通,可以制订一个有趣又有效的“欢迎新生方案”。班主任发给每个新生一个小本,每页列出一个在班级或学校帮助这个学生的教师名字。在开学初的一周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该教师的签字,教师会告诉学生帮助他们的方法,教师可以赠送一个小礼物(如书签、学校简报等)给学生。一周下来,新生实际上见到了他们以后要打交道的每一个成人,与这些成人建立了积极的、亲切的初级关系。
(三)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改善师生关系。
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并积极地对班级内部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和调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每个集体成员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生态课堂的形成和发展。循序渐进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和睦程度。特别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兴趣培养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以及影响学生生活的社会因素,增强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时刻注意师生交往的质量,教师多对学生说肯定的和鼓励的话,尤其要经常保持师生之间相互激励的交谈;创造与学生交往的机会;显示出对学生看重的活动感兴趣的态度。
(四)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融洽师生感情。
教师在教室里与学生共进午餐可以创造师生共处的机会,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自己的私事,听听学生说些关于个人以及班级或学校的事情,但不讨论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教师在校外的兴趣和生活,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采访”,教师甚至可以让配偶和孩子“访问”课堂,并接受全班学生的“采访”。给学生写一封亲笔信是建立亲密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比如当学生行为得到改善的时候,当学生为某件私事发愁的时候,或学生过生日的时候等,通过写便条或写信传递想法或建议,学生会非常感激。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参与他们的体育活动,教师在休息时间与学生共同游戏是展示人情味和表示对学生喜爱的最好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与学生分享快乐时光,让学生有机会把教师也当成一个普通人,从而增进师生关系。
(五)教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
纪律最理想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自律,减少对教师干预的需求。健康的班级纪律是给学生以适当的自主权,是以平等相待和相互尊重为基本出发点,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惩罚和羞辱。建立良好纪律的有效策略有:1.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话语系统,不要说一些伤害学生感情或羞辱学生的话,这样不利于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2.教给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强调个人责任感。当学生认为自己在为班级做贡献时,他们就会产生归属感。3.共同做出决定。学生如果参与了决策过程,就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决定负有责任,有利于发展合作行为。4.慎用惩罚。惩罚只会起暂时作用,还会引起诸如愤怒、仇恨等负面情绪。5.保持冷静。如果你觉得生气,必须在面对学生之前使自己冷静下来,并做好与学生交流的准备之后,再有礼貌地接近学生。6.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发生冲突时应保持尊重,将重点放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且不伤及到他们的自尊上。学生需要知道,即使犯了错误,他们仍旧是被尊重的。
(六)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实施生态课堂管理时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3年度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3E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