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组合作学习”激活“ 课间活动”
2017-03-08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初中初建亮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初中 初建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
一、农村初中“课间活动”存在的弊端
我们知道:课间活动十分钟是休息、活动的时间。懂得课间礼仪,你会玩得更开心。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课间活动秩序怎样呢?
(一)追逐现象严重
课间十分钟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 去小便的路上, 拥挤现象难以避免;
(二)教室内秩序乱
学生精力旺盛,好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常会3~5聚在一起说天论月,落实“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摆放物品”成为空话等 。
各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也采取了措施,要求学生:
如下课后及时整理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
提前进入教室,预习课本即将学习内容,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好上课准备等。
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所以,课间十分钟确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了。
二、尝试“微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斐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要求学生在课间10分钟做到:预习课本即将学习内容,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好上课准备,做到“进门就静,坐下就学”,不准喧哗走动。
本学期,我借鉴“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和综合素质要求,尝试“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成效显著。
三、“借东风”---“小组合作学习”, “微小组合作学习”油然而生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那么,“微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2个学生一组为佳,自由结合;他(他)们的性格相似,学习成绩不分上下,坐次为同位或前后位,甚至爱好相同,活动起来简单、自然;他(他)们确定学习内容一触即定,有兴趣即可,学习内容数量多少量力而行,难易程度接近小组成员基础,有巩固已学习知识为宜,创新培养能力最佳。
就英语而然,记忆单词——可以,熟读短语——行,背诵句子——好,朗读一段短文——中,朗读一段对话——当然好,等。
四、“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方式,适合课间活动的益处和要求
“微小组合作学习”适合课间活动中休息后至上课前二分钟的活动,好处如下。
第一,学生自觉提前进入教室,避免有的学生上班迟到;
第二,避免到教室后吵闹,使课前秩序混乱;
第三,选择课前2分钟复习内容,使学生巩固以前学习内容和预习即将学习知识,使课堂有效衔接,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四,相同水平的2个学生为一组,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贵贱”之分,容易接受,不伤自尊;
第五,2人一组确定学习内容使用时间少,进入状态迅速,节省时间;
第六,每一位学生自愿组“组”,互相检查容易,无一生“掉队”。
它要求学生做到只有三条:
一是休息后提前2分钟迅速进入教室,坐下就学;
二是每节课前选择内容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或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即可;
三是要求将学习内容记录到“微小组合作学习”专用本上,避免重复。
总之,经过半个学期的尝试,“微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了课间活动的真正含义,规范了课间活动的秩序,使课间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有意义起来。使每个学生“动”有所得,“学”有趣味,“绩”有提高。
当然,尝试才是个开始,有待继续完善,推进和提高。让“微合作小组”更有效发挥它的作用,让课间活动真正“活动”起来,还要继续尝试和总结,在尝试中成熟,在不断总结中完善,定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为课程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