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017-03-08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徐 莉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教坛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得教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这句话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的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自找水喝”——即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人才。
要使学生形成“自找水喝”的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总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保证主动学习时间,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找水源”的意识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的、专注的、饶有兴趣的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的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时、适当点拨,要精讲。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成为了一条主线: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教师应以这一主线为凭借,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内容。而解决这个主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以自学为主,通过读、圈、画、批、注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自动的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以学路带教路在扣住重点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深究。这不仅为学生参与发现提供了机会,而且伴随发现所带给学生的愉悦、成功又会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组织合作交流,在共同探讨中悟出“自找水源”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的组织伙伴学习,教师要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读读诗句,观察插图、联系注释想想诗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小翻译、朗读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当小画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诗意,当翻译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当朗诵家以朗诵的形式朗诵诗句;然后再让学生推荐汇报学习结果,班中其他学生当小评委,与汇报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快、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懂了古诗,而且在课堂中构件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立体性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三、引导深入探究,在“辩论式”的学习中逐步形成“自找水源”的能力
一篇篇看似浅近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的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句、课文插图、课间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进行之一;并且,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有时,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中的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
例如,《登山》一文的教学,当学习“列宁还要走危险小路下山”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你认为列宁这次该不该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下山?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之间两种不同意见进行辩论。有的学生认为:列宁这次还应该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下山。因为她不想让害怕征服自己。也有的同学认为:列宁不该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下山。因为他走这条小路上山是为了赶时间看日出,而下山时他不需要赶时间,就没必要再走这条危险的路了。面对学生的辩论教师要适时调控,要结合课文内容,参考同学们意见,做出合理的解答。这样,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得到了融会贯通,理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