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08广东省龙川县实验小学叶雪华
广东省龙川县实验小学 叶雪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一定要体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另外,时代的发展,对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要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好符合这一时代要求。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条件是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而保证心理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教师应放下外在性的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置身宽松、愉悦、安全的氛围之中,他们会无拘无束,无所不敢,无所不能。参与的欲望,表现的激情会完全释放出来。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为强烈。”因此,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合理选用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求乐趣,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中无穷的乐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年、月、日”时。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这样连续问,让大家感悟到一般几岁就过几个生日。最后设疑:“小叮当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想知道吗?”这时就会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抓住时机,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和时间。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教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他们很快就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继续问:“还有其它折法吗?”这时很多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寻求其它折法,肯定会有同学找到不同的折法。如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凡此种种,学生都会折的出来,只要教师愿意提供机会和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潜力总是无限的。
四、完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评价是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作出了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重于鼓励、肯定、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事实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乐于使用自主学习
课后要延续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单要在课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要把这种热情延伸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能主动积极地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激情,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才会达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才会尝到终身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自己主动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动调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