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麦哨》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

2017-03-08山东省临沂市华盛实验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5期
关键词:浅黄色哨声芦苇

山东省临沂市华盛实验学校 李 晨

一、美文美读,感知修辞

师:课文都预习了,那麦哨声你一定还记得!谁来读。

“呜卟……呜卟……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

师:多美啊,我们一起吹吹麦哨吧。听,呜卟……呜卟……

生:男生吹、女生吹、一起吹(吹出忽高忽低的节奏)

师:这麦哨声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如此美妙,怪不得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呢!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女生:“呜卟……呜卟……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

男生:“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师:麦哨声中,我们就走进了这片欢快的田野 。快速浏览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生:自由读文章。

生1:分享“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你把一片醉人的田野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这片田野里,你觉得美在哪里?(板书:美景)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阅读能力,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方法。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和结构,粗知文本大意,读出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预设1:

生:“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我仿佛看到一个穿着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

师:在作者笔下浅黄色衣裳的小姑娘是什么?

生:麦田。

师:你给想象插上了翅膀。原来麦田幻化成了俏皮的小姑娘。一个“换”字就把麦田写活了。

预设2:

生:“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你感受了什么的美?(花朵美、颜色美)

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配乐读)。你仿佛看到?

生:1、2、3。(你想到了怎样的嫩荚?花在变、在动,你听到了什么?)

师:一幅幅画在我们面前展现,如此的美景,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生:用了排比。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都有谢了……结了……谢了……结了……谢了……长了。

师:是的,作者这样写,就让我们感到一种节奏,一种气势。这,就是排比的效果。来,读一读。

师:此时田野里还有什么花开呀?

生:1、2、3

师: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啊! 欣赏(盛夏花开的微课)多么美的画面啊,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赏一赏,说一说。(引导观察果实的形状)

生:创作1、2、3“—— 谢了,结出了——”

师:请小作家们连起来读一读。(请你先读第一句,··接着读··)

生:1、2、3、4、5、6。(六个排比配乐读)

师:心中有景,才更会表达。咦,同学们,你们觉得把我们的刚才的创作加入到课文中,可不可以啊?

预设:生1:可以。(那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三种事物?)

生2:不可以。(又是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有一句话说的好,事不过三啊,所以排比句式一般以三句为主。

(师:让美继续,你还陶醉在了哪片美景中? )

二、延读《故乡的芦苇》,体会修辞

静心读《故乡的芦苇》。找到带有修辞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主学习。

师:这么专注,肯定有新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

预设1: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郎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师: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蛛网似的小河、群星般耀眼的野花、碎金一样的油菜花、仿若白云的棉花)

师:此处的美景和陈益故乡田野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排比。

师:这就是一首诗啊,读一读。

生:齐读。

预设2: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师:不起眼的、朴实的芦苇,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富有诗意。请你读一读这句。

师:这样美的句子,值得一读再读。请你读。

预设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可爱、调皮的芦苇,你已经读到了。请你把它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在文本中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语用点,尽可能多地调动、整合课内外教材资源对此语用点进行捶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努力去实现语文主题教学取舍有度,难点突破的策略。)

三、运用修辞,描绘家乡

师:此时此刻,情由景生,景随心动,拿起笔,写一个片段,描绘一下那青青的竹林、那嬉戏的鱼儿、或者潺潺的流水吧。(出示竹泉村图片)

生:创作、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基于阅读,面向写作,让语文课成为学生语言文字的实践课,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古诗升华、总结全文

师:简简单单几句话、真真切切一片情。家乡的美,通过你们的笔尖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文字的浸润,语言的精美,源远流长,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创作,一起来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来读。(指读。)

师:此时江南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生:如轻烟薄雾。

师:如轻烟般的细雨,加上绿原、白川、子规,向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江南。再读一遍。(齐读。)

师:翁卷是这样写的,贺知章也曾在春风中轻轻吟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中这样感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王安石在青山绿水间这样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也会和诗人刘禹锡一同沉醉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猜你喜欢

浅黄色哨声芦苇
石磨豆腐
芦苇
那一刻
诗二首
问答歌
秋词(其二)
芦苇
看啊,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