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到底是什么

2017-03-08

湖南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课堂

教育到底是什么

杨晚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十一学校,现场体验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与实效性。校长李希贵谈到:“我们为什么这样去做一个学校,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校园里,听到孩子们花开果树的声音。有些人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我特别欣赏一个叫马克思的教育家说的一句话,他说,教育就是一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迷恋着孩子们成长,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个孩子们向往的新学校。”

在校园里,我看到了李校长亲笔书写的道歉信,全信内容如下:“亲爱的同学们,因国际部大楼改建工程顺延至明年暑期,原定2014年实事实办之‘学生影院建设工程’作为改建工程的一部分顺延至明年进行,为此我向全体同学道歉。李希贵2014年10月12日。”

跟十一学校的孩子交流,感觉到孩子们真的很快乐,他们脸上洋溢的笑意是真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校长,只有真心把孩子们放在心上,才敢于坦诚地向学生道歉。生活在时刻被校长放在心上的校园里,至少孩子们的内心是轻松的。爱的精髓,就是尊重。处处被尊重的成长环境,孩子们能不向往么?

周国平老师微博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认识一位校长,在当地最好的中学任职,这所学校考上北大、清华的很多,考北师大的算差的。怎么做到的?全封闭管理,两周休息一天。在应试体制下,不这样做,他的学校就会出局。他见我的第一面就说:周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们将来是要受历史的审判的。”

高考的高压,压着校长,压着教师,压着孩子,也压着家长。某重点高中某位女教师的皮肤很白很白,女性朋友问她的保养秘诀。她说:“教了一年高三,每天清早天不亮赶到学校,每天晚上至十点后才能回家,几乎一年没见过太阳,所以白了。”皮肤是苍白的,回答却有点沧桑。

前些日子,亲赴沪浙感受他们的新高考改革。两地的改革聚焦点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增加选择性为基本逻辑,以未来适应性为基本目标,以满足个性化为基本要求,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对每个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严格的学时规定;学校、社区对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客观如实描述,而不能做任何评价,高校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新生。

湖南的高考改革也指日可待,改革若能将顶层设计者的理念落到实处,孩子们既要分数,也要分数以外的体验,或许能让孩子们从题海战术中有所解脱,而我们看到的,必将是孩子们更丰富的生活。

孩子备战高考前,我看到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写的《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一文,其中有个“惊诧”让我很是惊诧。

作者说:“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美国女孩看着我的孩子一脸羡慕地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我们的孩子从小一到高三,将踏踏实实地花费12年的光阴,记忆、背诵、做题。未来将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重学习,更重实践,有知识,更独立。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不一样的人才。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得到怎样的发展?进题海,也要跳出题海进社会,才能让孩子得到时代需要的发展。

去年秋,我有幸走进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参加了“中日‘变教为学’同课异构交流活动”。主办方的教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知识呈现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

人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日本教师的授课。平心而论,日本教师的课堂远不如我们的课热闹和出彩,但是,他们的优势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他们朴实的课堂风格,他们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案例一:团队合作精神。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对称》,执教者加藤伸秀,课堂上共有8个教师在行动:有人做课堂师生表现的记录,有人拍摄现场照片,有人专门负责观察师生表现,有人负责分发学生学习资料,有人负责收集课堂资料,有人负责搬桌凳,有人专门负责给学生递话筒。整个团队配合得非常默契,不用一句交流,全凭眼神和体态语完成。

案例二:朴实的课堂风格。一共听了三位日本教师的课,两节数学课,一节英语课。三节课共同的特点是:每节课教师事先都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的资料;教学设计很传统,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引入课题,然后教师一次次提出问题,一次次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一次次展示学生讨论的答案,最后教师总结。课堂上教师语言不多,极少有表演色彩,但是喜欢不时地记录学生的发言。

案例三: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说课的时候,日本教师多次说:“我对中国的超市文化不太了解,讲得不够生动。”“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中国孩子的知识体系不太了解,交流活动灵活性欠缺。”“我在课堂中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得更深远。”

中国小学课堂的热闹已成特色,师生都积极表现固然有其优势的一面,但过于浮躁、过于追求形式新颖。这样的课堂往往难以让学生静心思考,思维的深度自然难以达到。想起了爱丽丝·门罗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虚假。”最打动人的是真实的力量。课堂教学,还原师生的真实表现,或许少了些华丽,必然会多些实效。日本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我们似乎有所触动。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育?好的教育,应该对学生给予尊重,给予解放,给予磨砺;要分数,也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始终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洞口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