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鉴赏性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3-08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第六中学曹保红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第六中学 曹保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教学语文的态度,同时还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想象、去体会、去感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
1.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品读古诗词,要读出韵律之美。
如阅读赵师秀的七言绝句《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节奏的划分,使古诗具有了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韵律之美。
品读古诗词,要通过重音的变化,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前/千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品读时,除了节奏的划分,音调的高低曲折、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也至关重要。读首联,“凄凉地”“弃置身”都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要读出作者长期贬谪的抑郁不平和愤懑之情;读颔联,要抓住“空吟”二字,读出诗人对旧友王叔文的悼念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颈联和尾联,要透过“千帆过”“万木春”“长精神”,传达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奋发昂扬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通过重读音节和语调感情的融合,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一种跌宕之美、反差之美。再加上配乐朗读,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身心融会到课文的情境氛围中,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进入作者的心灵,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2.读诗作画,再现古诗词的画面之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辑录的古诗词,不仅文质兼美,凝练传神,而且画面感非常强烈。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借助想象作画,可采用教师画、学生画、师生共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体会古诗词的画面之美。
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如梦令》一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湛蓝的天空、微黄的斜阳、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白色的鸥鹭,这些色彩鲜明的景物,高低远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教学时,在让学生体会郊游快乐的同时,我趁势引导学生,由景入手,再现词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让学生自由作画,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利用幻灯片把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词中的画面美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3.激发想象,鉴赏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如今,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每位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会产生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如分析《如梦令》这首词时,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三幅幻灯片。第一幅:溪亭日暮;第二幅:藕花深处;第三幅:一滩鸥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导游,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进行现场解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
生甲:这里的夕阳美,你看,太阳缓缓地落下西山,晚霞染红了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树木、亭子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岸边的垂柳郁郁青青,碧绿的倩影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师评:甲同学语言生动形象,描写时注意到远景近景的层次,写出日落时的静谧、宁静。很好。
生乙:这里的荷花美,你看,湖面上的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花瓣完全展开了,露出嫩嫩的莲蓬,在田田荷叶的映衬下,各色荷花显得亭亭玉立。一阵微风吹来,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馨香。
师评:乙同学从形状、颜色、嗅觉等方面对画面进行了细致地描述,这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怪不得诗人看得如痴如醉,连小船进入藕花深处也没有察觉。
生丙:这里的白鹭美,你看,争渡的桨声击打在水面上,一行白鹭在人们的欢笑声中冲破夜幕,扑剌剌地飞向天空,那场面是多么壮观!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啊!
师评:丙同学的描述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鸟,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啊。
在对画面的具体描述中,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在对画面的合理想象中,古诗词优美的意境 就像一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一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4.思考感悟,品味古诗词的内涵之美
徜徉在古诗词的殿堂里,先哲们深邃的思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读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归隐田园的闲适恬淡,净化着学生的心灵;读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份笑迎困难的执著自信,洗涤着学生的灵魂;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份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指引着学生的人生。
诗歌是诗人社会人生的浓缩,它引领着学生认识社会,直面人生。因为喜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生才会感受到刘禹锡的愤懑与昂扬;因为向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才会体会到杜工部登临绝顶、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因为仰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生才会动情于李商隐对爱情的忠贞无悔;因为欣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学生才会感喟于李清照的颠沛流离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恨。
在诗中,先哲们为爱情的如花绽放而微笑,为自己的命运多舛而伤感;在诗中,先哲们为百姓的生活疾苦而痛心,为国家的多灾多难而揪心。这一位位诗人,怎能让学生不动情;这一篇篇佳作,怎能让学生不长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穿越时空,直抵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震撼着学生的心扉,滋养着学生的灵魂,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豁达着学生的人生,他们诗中的精神内涵早已定格为苍茫人世间最动人的瞬间。
品读古诗词,在清新的书香里,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品味,唤醒思维,放飞想象。
品读古诗词,在隽永的字句间,让学生学会鉴赏,学会审美,涵养气质,浸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