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信息技术巧妙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2017-03-08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龚雁腾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龚雁腾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兴趣是要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培养起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刺激学生感官有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平台,可以实现多种信息渠道的传递,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学生经常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到课题,自然而然地对桂林山水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是我利用设计好的课件,把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一边播放课文录音,一边让学生细心欣赏。桂林山水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看着一双双惊奇的目光,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我又开始布置任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四人学习小组互相朗读,互相评价。课堂学习气氛马上高涨起来。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我对学生提出要求:“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现在,你们做个小导游,为游客介绍介绍这里的风景。”话音刚落,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再次播放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介绍桂林的山山水水,他们个个眉飞色舞,生动精彩,简直就是一个个出色的小导游。可见,巧妙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可见阅读教学是非常注重创设情境的,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先播放视频《狼牙山五壮士》与敌人激战的画面给学生欣赏。那枪声、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五壮士英勇奋战,为了配合大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五壮士一起跳下悬崖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能够悉心揣摩五壮士的心理,读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以往在没有多媒体电教平台时,学生是难以捕捉细微信息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往往平铺直叙,提炼主题时也丢三落四。而如今有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之后,有计划的制好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画面、聆听情景音乐时,用自己的想象,融入情境之中,让阅读教学效果迅速提高。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很讲究技巧,尤其学生在品析文章的好词好句时,方法得当,效果倍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会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让每个学生纠正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特地安排学生从课文里准备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先在四人小组之间朗读、互相点评,然后上台表演。学生戴上耳麦和话机,同步录制。全部录制完后,按照顺序播放。大家听后都非常奇怪,甚至震惊:这就是自己的声音吗?为什么这么难听呢?怎么连最简单的字都读错?有的同学低下了头,有的同学羞红了脸。这时,我告诉大家,要想拥有高水平的朗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是必须下苦功夫的。当然,我们教师也会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运用方法在揣摩的过程中完成技能训练。朗读常用的技巧有三种:第一,注意运用“四到”进行朗读,尤其“心到”是最为重要的。第二,要恰到好处地处理重音、轻音,适当掌握速度和停顿,特别要注意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注意轻重缓急。在语法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第三,强调朗读应做到“准、深、真”。“准”、“深”是指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准确;“真”指表情、音调真实不造作,不夸张,即是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借用信息技术,提高朗读水平
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没有捷径,只有“熟”才能带来“巧”;而要想“熟”,唯有“勤”。所谓“勤能补拙”,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当学生的阅读热情日渐衰微时,就会出现审美疲劳,注意力转移。那么,用什么来激励学生并让他们的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呢?用甜蜜的果实!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兴奋剂,更是最持久的动力。每次朗读竞赛,我都会进行全程录像,然后上传到学校网站,由老师、家长、学生进行点评,进一步触动学生的上进心。
指导学生朗读很讲究方法。我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分全班读、男女生读、个别读、同桌对读、赛读或分小组读、分角色读、个别背诵等多种形式。尤其是朗读比赛,最能激励学生的信心。朗读比赛,可以学生与学生比,还可以师生之间比。这样,师生之间如同朋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没有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教师,也没有正襟危坐、战战兢兢的学生,一节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就此诞生。在这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竞争意识,向教师展示自我。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适应教育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必定可以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迎来一个更加美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