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017-03-08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唐卫明
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 唐卫明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知恩图报已离他们太遥远。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大自然的赐予等,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从没有想到回报。从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让人堪忧,这迫切需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的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和资源。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剖析五年级语文教材,弄清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涉及自然之恩、养育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其中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梅花魂》《圆明园的毁灭》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有如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感师恩的文章,《再见了,亲人》《草原》等感恩的课文;还有描绘自然之恩的《黄果树听瀑》等。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文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有效利用文本,在情感体验中培养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知恩,才能图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因此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能达到目的。报恩和施恩是目的,只有将情感回归于现实,付诸于行动,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
1.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感激之情
适宜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金色的鱼钩》一课,抓住文中,突出主要人物——老班长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学会看病》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母亲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到浓浓的母爱;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充分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激起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草原》,要抓住描写草原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美,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在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欣赏插图中领悟图意,渗透感恩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表现大自然之恩的,通常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在知恩之后,要让学生体验,俗话说: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如《草原》《黄果树听瀑》等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感知大自然之恩。如教《拉萨古城》一文,除了看拉萨古城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拉萨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拉萨古城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古城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3.在想象中激发感恩的心
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渗透感恩,让学生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如教学《桥》一课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得救的村民,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让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使中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得以源源流传。
4.在思维中体验恩情的深广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如《狼牙山五壮士》《梅花魂》《金色的鱼钩》等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件的意义,能让学生感受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感知祖国之恩。
语文课情感培育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感恩,渗透感恩,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这样感恩之花开遍每个孩子的心间,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祖国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