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促进中职护理教学改革
2017-03-08李夫艳
李夫艳,穆 彤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浅析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促进中职护理教学改革
李夫艳,穆 彤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 探究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的中职护理教学改革策略。方法 总结参赛经验,查阅文献,分析护理技能大赛发展现状、理念、意义、特点和要求,发现中职护理教学与大赛标准的差距,确定大赛的导向性。结果 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中职学校应以大赛为导向,科学进行课程改革,规范护理教学标准;创新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培养护生综合素质,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院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护理教学水平。结论 护理技能大赛是促进中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制度,发挥着引领作用,各院校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实践研究,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无缝对接,从而促进护理教育更好地发展。
护理技能大赛;中职;护理教学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办好职业技能大赛的战略要求[1],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于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院校技能竞赛序列。近年来,我校积极参加全国各级护理技能大赛,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积极探索,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实践研究。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从护理技能大赛的基本情况入手,将大赛对中职护理教学的影响做一综述。
1 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1.1 大赛理念
护理技能大赛的理念是贴近临床,宗旨是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岗位实际要求,为患者实施科学、整体和连续的护理,从而全面考核选手基本职业素养、临床思维能力、护理基本技能和操作水平等临床综合能力[2]。大赛分为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根据护理岗位能力与国家护理职业技能标准命题,反映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能力的要求[3]。护理技能大赛已由单一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发展为护理综合素质竞赛,强调护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1.2 大赛意义
第一,护理技能大赛为护生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切磋技能和展现风采的舞台,以检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既是护理职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又是体现我国护理教育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窗口。第二,护理技能大赛是护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搭建了院校合作平台,促使中职学校适应行业发展现状;也是促进和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动中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4]。第三,护理技能大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社会对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工作的认同度。
1.3 大赛导向分析
通过探究近年来护理技能大赛的发展,分析竞赛内容、形式、要求和标准等,总结护理技能大赛特点:一是贴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二是强调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重视护理人文关怀的评价,四是突出护理综合职业素质评价[5]。
护理技能大赛的本质是回归护理教学,以大赛理念为导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改革策略,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按照护理技能大赛标准,发现中职护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操作水平与大赛要求的差距,分析教学与技能大赛标准的差距[6],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课程设置标准与技能大赛要求、临床实际脱节,重理论轻技能;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仍以传统灌输式讲授为主;护生缺乏临床思维、沟通能力,整体护理观念和人文关怀意识淡薄;护生缺乏实训机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护理教师知识落后,对行业新发展不了解。
2 护理技能大赛促进中职护理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科学进行课程改革,规范护理教学标准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因此中国有很多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相对应的传说故事。相比之下西方的节日就显得有些单调且节日数量远不及中国。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上,中国节日的专有词汇比其他西方国家要多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节日的英文翻译具有多样性。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护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能力结构的形成[7]。护理技能大赛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启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护理课程设置符合行业新标准,按照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规划[8]。中职护理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为目的,立足于“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从而保证护理人才的市场竞争力。针对目前中职护理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结构不合理、与岗位脱节等不足,中职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必需、够用”原则,积极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和专业特色,坚持护理职业能力培养,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过程中,合理分配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强化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按照岗位本位原则整合课程,并注重护理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满足临床需要[9]。
2.2 创新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目前,中职护理教学模式单一,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存在刻板化和机械化问题。为适应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应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转变教学思路,将大赛要求和理念融入教学。我校通过分析护理技能大赛特点,根据大赛要求和标准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常用护理实训技术》,将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细化,以促进大赛标准在教学中的普及。另外,我校积极探索以大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2.2.1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竞赛式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先导,通过问题启发、任务驱动,将教学内容与临床任务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0,11]。另外,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微课程,展播优秀大赛视频,分享护理先进技术,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12]。
2.2.2 完善教学评价 理论考核命题要贴近临床,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技能考核参照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13],以临床案例为背景,应用模拟人,设置临床场景,学生依据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按照护理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在考核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对职业素养和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
2.3 培养护生综合素质,提升护理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医学提出“医乃仁术”观念[14],社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护理专业实践性强,需要护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高尚的职业精神,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护理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社会需求,现代护理人才不能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应变能力、整体护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15],其中,人文关怀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中职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
2.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院合作
护理实训教学条件是中职学校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基础。中职学校以护理技能大赛为驱动,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设模拟医院,改善实训条件,使学生能够在高度仿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院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工学结合,开拓校外实训基地[16],增加课间见习和集中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此外,还可以聘请临床护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保证其尽快适应未来工作。
2.5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护理教学水平
高素质的护生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根据护理技能大赛要求,教师必须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双师型”护理教师既是护师又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护理经验,既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又能承担护理教学工作[17]。中职学校应根据实际,建设院校联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校院合作和引进临床兼职教师的基础上,组织在校专职护理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和培训,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18]。
3 展望
护理技能大赛已成为新时期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护理教学改革开辟道路。中职护理学校要把握护理技能大赛的导向性,科学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护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以满足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形成“大赛—临床—教育”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2]莎日娜,王庆,薛梅,等.以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引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35-37.
[3]杨彩先,蒋婧,刘新华.对全国中职护理技能大赛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81.
[4]吉银柱.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75-77.
[5]刘艳.通过对护理技能大赛的导向分析促进护理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1):89-90.
[6]陆一春,沈维清.从护理技能大赛看护理技能教学改革[J].河北医药,2012,34(19):3019-3021.
[7]白洁,徐淑秀,谢虹.国内外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2,26(1):97-99.
[8]夏立平,魏志名,王树树,等.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开展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4-85.
[9]杨建宝,王毯,傅红琼,等.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5,37(3):258-260.
[10]孙梦霞,姜娜,廖桂香.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2140-2141.
[11]黄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2]程若莺,俞茹云,邱东民,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外科护理教学改革[J].全科护理,2015,13(23):2322-2323.
[13]程利,袁杰,何平先,等.护理专业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3-35.
[14]郝璐,陈梅.传承医学人文价值:医乃仁术,大医精诚[J].医学与哲学,2014,35(7):1-3.
[15]陈梓珊,黄惠根,吴库生.中职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检验[J].护理研究,2015,29(26):3281-3284.
[16]孙海燕,潘红宁,肖佩华.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及运行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4,29(10):69-71.
[17]赵莉,雷蓉,龙霖,等.“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136-138.
[18]韩慧娟,邸红军,吴秋霞,等.临床护理教学“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96-97.
G420
A
1671-1246(2017)15-0105-03
注: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2015zcj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