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家纺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
2017-03-08王明星
王明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产品设计专业(家纺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
王明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要求。本研究项目通过系列调研手段,分析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问题,解决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制定并完善课程体系的内容,并对产品设计专业(家纺设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产品设计专业(家纺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大量高端应用型设计人才。通过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并付之实践,以实现设计人才在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技术研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等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层次,促进职教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有益探索与实践支撑。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调研与分析
(一)调研方法与过程
在牵头院校统一部署下,本着广泛覆盖和重点关注的宗旨,与共建单位分组工作,深入江苏区域内相关家纺企业和区域内中、高职院校进行了参观考察与调研。共举办了十五场专题调研会,重点调研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等,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以及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很多良好的提示与建议。
课题组设计了多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在企业的实习生、毕业二年左右的高职毕业生、企业管理人员。对应往届毕业生的调查重点是了解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情况、对于自身和企业的评价等;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问卷重点是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情况、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调查的准确性,课题组在众多企业及高职院校的大力支持下,随机抽取了90余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两所高职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二)调研结论与分析
家纺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在专业、学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衔接,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中、高职衔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衔接,打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无论对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是做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最基本前提。结合前期的调研结果分析,参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课题组牵头学校与共建院校、合作企业多次开展专题研讨,对中高职3+3衔接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定位,中高职6年衔接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家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本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家纺面料艺术设计与家居款式配套整体设计、家纺市场督导与陈列艺术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而确定“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3+3”中高职教育的分段培养目标。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
以合作的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及行业企业为课程体系的开发主体,既强调了中职阶段课程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保证中职毕业生具备就业的能力与素质,更强调六年学习内容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实现中职和高职的充分衔接。课程体系不是中职课程体系的延长,而是面向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技术技能、教学方式、质量标准,根据知识发展逻辑、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学生的心理特征分配两阶段的人才培养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序衔接,形成六年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中高职衔接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创意思维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了专本递进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框架,制定并完善了转段升学考核方案及分流方案。
四、“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分析结论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取向更为精准
新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第一线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家纺行业、企业的相关产业领域,对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个是“一般(经验技能)”,一个是“高端(策略技能)”。
(二)职业资格、双证融通更为明确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家纺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制定岗位资格标准,积极推进课证融通,在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社会化考试,获得岗位资格,在做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的同时做到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通过实施双证融通,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对中职、高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改革与整合,实现了中职和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三)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更为恰当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重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中职阶段着重培养基础文化知识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在高职阶段,通过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着重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中职阶段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艺术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绘制能力,同时通过系列的实训操作对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产品的工艺流程了解熟悉,积累一定的经验,为高职阶段的设计实践打下基础。在高职阶段,侧重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设计观念的培养,从而实现设计创意能力的提升。中职阶段侧重于针对每个岗位的单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单一岗位的单项技能。高职阶段是单一技能向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阶段即要求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协调处理设计相关事务的能力等。 (四)课程体系衔接更为紧密有效
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了“文化素质养成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中,高职阶段是按照“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构建了“双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重在单一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则是在中职基础上的全面提高,专业理论的提升和专业综合技能的拓展和职业素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革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即根据不同阶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理念,遵循“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校校、校企合作构建中、高职阶段课程体系。通过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了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专业选修课、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素养的对接,避免了中高职课程及内容的简单重复。
基金: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项目“产品设计专业(家纺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85)成果之一
【1】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41~44.
【2】许淑燕,郑小飞,王颖.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41~44
【3】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B
1671-3389(2017)04-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