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委会“有位”又“有为”

2017-03-08陈文静

湖南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运动会家校亲子

本刊记者︳陈文静

让家委会“有位”又“有为”

本刊记者︳陈文静

近日,为了能竞选进入家委会,上海浦东某外国语小学的几位家长纷纷晒出“神履历”“神学历”,竞选家委会变成一场“名利秀”。学校家委会功能出现异化,变了味,走了样,这背后折射了什么?怎样让家委会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家委会如何“有位”又“有为”?

家委会竞聘“变味”了

“博士期间曾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校研究生会主席”“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就是整个公司的大管家”“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前段时间,在上海一所小学的家长群里,家长们竞选家委会时亮出的“宣言”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些家长还被网友冠以“戏精”称号。

其实,“家长群里的戏精”“妈妈群里的江湖”隔段时间就被舆论揪出来抨击一番。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一位刘姓家长表示,他儿子所在小学的班级家委会竞选虽没有这么夸张,但确实有家长将之视为“秀优越”的平台。

曾在某公立幼儿园担任大班家委会主任的陈女士认为,有人将班委会冠以“江湖”之称不无道理,这其中避免不了各种明争暗斗。班级内部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甚至连选什么颜色的班服都要争论半天;班级之间,尤其在学校举行大型竞赛活动时,更是关乎各家委会之间的资源比拼和创意比拼。

“去年,儿子所在幼儿园举行亲子运动会,需要家委会参与筹备,考虑到已是大班的小朋友,运动会所需要的道具都由小朋友自己和父母制作,出场的服装也没有特别准备,大家统一穿幼儿园园服……”陈女士告诉记者,谁知到了亲子运动会那天,有的班级不但统一了亲子服,还请来专业的啦啦队员,连加油的道具都是统一的。亲子运动会一结束,一位家长埋怨家委会没有精心准备:“不就是几个钱吗?我们都出得起,弄得我们班的家长多无能似的……”

在选择谁是家委会成员的问题上,不少家长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是“你有什么资源?可以为孩子提供什么服务?”例如,班上有家委会成员在医院工作,班上孩子就可以开展参观医院标本室等开拓视野的活动。

事实上,家委会竞选成为“名利秀”并非个案,甚至还有家委会成员成了“第二任课老师”“助教”或“实习老师”。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当前学校的家委会大致可分为四类:“摆设家委会”“工具家委会”“变相联谊会”以及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家委会。“但目前中小学家委会中,前三者占了大多数。”熊丙奇说。

家委会“异化”折射教育焦虑

“家长活跃,孩子才能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吗?”在记者的走访调查中,不少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明显分歧。但对这个问题给出肯定答案的家长大多没有家委会服务经历。

有趣的是,记者将“家委会在你们心中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抛给孩子们时,得到的回答却简单得多:“家委会的叔叔阿姨,就是帮我们搬东西的”“开运动会时,他们给我们送水”“六一儿童节时,他们还帮我们化妆”……在孩子心目中,家委会的家长大多扮演“帮助者”的角色。

“其实,只有真正参与家委会的工作,你才会发现,家长活跃的程度和孩子受到的关注并不成正比。但是一些家长对班级活动的热心程度倒是会影响孩子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岳麓区谭明君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名师谭明君说,很多家长在不了解家委会职责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有“家长越活跃,孩子才能受到老师更多关注”这样的主观推断,事实上这是一个“伪命题”。班主任在选择家委会成员上不会以“谁的资源更好”或是“谁的学历最高”等作为标准,而是会选那些“热心教育、有沟通能力,也有精力”的家长。

“家委会异化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认为,家长们拼命挤进家委会就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高看一眼,多些关照,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说到底,许多人的初衷是想为了孩子好,但家委会这活,若光考虑自己,没有一颗愿意付出的心,那也干不长久。”从女儿读幼儿园到小学,干了快9年家委会主任的丁先生如是说。

当前,家长在育儿、教育等问题上的担忧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2016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教育界人士认为,家委会的异化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这源于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家校之间缺乏互动,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生活漠不关心;另一方面则是家长过度关心。而过度关心的体现就是“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做”,家委会要么成为“摆设会”,要么成为“打杂会”“收费会”。

让家委会发挥积极作用

其实,家委会并不神秘。早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由在校学生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

“家委会不过是学生家长协助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参与协调事务的小机构,不代表某一个人,而是代表其他家长,更代表班上所有孩子的利益。”谭明君说,从本质上看,进入了家委会就意味着家长自愿承担更多的义务,为孩子们服务。

随着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家委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以郴州资兴市一完小为例,该校除了家委会这样的常规机构外,还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协会。该校已有近2000名家长报名参加,其中经常到校进行公益服务的达400人。在这里,有的人当起了临时爸妈,与留守儿童共度快乐时光;有的人当起了临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攻克难题;有的人则为贫困生送去一份份爱心礼物……

资兴市一完小校长宋孝伟说,这些家长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学校并没有特别挑选,其中有不少是全职妈妈,也有个体商户、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家长都是热心教育事业的。”宋孝伟认为,学校成立的家长志愿者协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委会的延伸。

家委会如何“有位”又“有为”呢?毋庸讳言,家委会的设立,就是想弥补以往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家校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教育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而打通家校之间的壁垒。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家委会应当是学校的帮手,孩子的助手,家校沟通的桥梁。要解决家委会的尴尬处境,首先就要明确家委会的职责和功能,例如在学校选拔老师和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纳入家委会参与评估。其次,家委会内部成员之间也要达成共识,选出那些懂教育的人来担当此任。再者,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明确家委会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划分,比如规定家委会可以参加学校教育计划的制订和意见征询等,让家委会和学校之间有明确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运动会家校亲子
龟龟运动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