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教学模式初探

2017-03-08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课题组

湖南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教课自然段自学

文︳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课题组

“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教学模式初探

文︳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课题组

在全区轰轰烈烈开展生命化课堂研讨的大潮中,围绕“生命”这一关键词,我校开展了“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的课堂模式研讨。大教育家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们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在“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的路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收获,尝到了一些甜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提问”转化成“质疑”,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满堂灌、照本宣科、“十万个为什么”充斥课堂。教学现状与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相距甚远。学生厌学,学习过程缺乏自主,疲于奔命,看不出生命的拔节,体验不到成长的快乐。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对学生“激疑”“释疑”“控疑”“存疑”,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让课堂为学生服务,让课堂开展有序有效。

(一)明了课文内容的质疑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质疑是最直观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引导。如针对课题提问,针对文章主要内容提问,针对课文的过渡句、中心句等提问,激发学生质疑的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下面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太阳》一课的执教片段。

师:大家看到这个句子——“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反复默读,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师:我们把这个问题记在课题的边上。

生:太阳和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师:大家觉得这个问号应该标在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合适?

生:标在课文的四至八自然段。

生: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师:我们可以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答案?

老师利用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前三个自然段后,针对自然段继续激疑,学生又提出了“为什么要把地球和太阳放在一起作比较?”“为什么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老师很好地利用与引导,用问题来组织教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掌握了太阳的特点,明白了太阳和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这样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轻松。

不光是在这样的说明文中,在神话故事里,我们也利用这种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升思维品质。

下面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盘古开天地》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找到这篇文章的中心句,看看你能围绕它提出哪些问题?

生:文章的中心句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生: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生: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

生:盘古给人们创造了怎样的宇宙?

师:这三个问题在哪些自然段可以解答?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来深入学习。

整堂课,老师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被老师采纳,并运用到课堂上,非常感兴趣。整堂课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下相当精彩。

(二)指向文章表达方法的质疑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质疑远远多于对表达方法的质疑。但我们没有止步于此。我们由老师带着学生提问,到慢慢放手,让学生不仅关注内容,也关注表达方式。

下面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看到课题,轻声读,你想知道什么?

生:少年闰土长什么样?

师:这个问题你在读第一遍课文时应该就能找到答案。等下我们自己在文章中先找。

生:少年闰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估计你想问的应该是他有什么特点,而不仅仅是长什么样。好,让我们保留这个问题,等下一起来学习。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也就是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少年闰土?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直接指向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值得我们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大家都记下来,备用。

……

师:学了看瓜刺猹这个片段,同学们再看看开头,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开始写了闰土刺猹,后面又写了一次,这难道不是重复吗?

师:太好了。

师:我们仔细看第一自然段,这段话与后面的看瓜刺猹还是有不同,后面的看瓜刺猹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听闰土说的)作者听闰土说了刺猹的经历,然后根据想象把它写到了文章的开头。

师:这样像电影镜头一样,把画面拉近、放大,把所有无关的杂物都去掉,来表现一个局部画面就叫——特写。它能使描写更生动,更吸引人。【板书:特写】

在《太阳》一课中,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开头要用一个传说呢?”在《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有学生对第三自然段中,“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句中的“扫”提出质疑,为什么用“扫”而不用“吃”?在《桥》这篇课文中,学生质疑“为什么要把真相放到结尾?为什么全文用这么多很短的段落?”这样点点滴滴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质疑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语文素养,在疑问中成长,把握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我们还尝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如在部编教材《一分钟》这篇课文中,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提出疑问“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接下来,老师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教学,学生兴趣浓厚,从而非常明确地知道了一分钟导致了很多不同的后果出现,应该珍惜时间。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运用了质疑。在三年级《嫦娥》这首诗中,老师圈出“悔”字,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嫦娥悔什么?嫦娥为什么悔?”教师继续激疑:“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悔’字前面还有一个字——‘应’,‘应悔’,把‘应悔’改成‘后悔’有什么发现?”学生继续质疑:“应悔是应该后悔。谁认为嫦娥应该后悔?”这样抓住诗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质疑,对古诗主旨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生命化课堂倡导培养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人,在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质疑途径和方法,逐步把教师的“提问”转化成学生的“质疑”,将学生的质疑巧妙地纳入教师导学中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教”是为了“不教”,变知识为能力

(一)让“自学提示”落地

生命化课堂的研讨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学校“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的教学模式中,第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积累,借助各种学习条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学习内容,为深入探讨奠定基础。这个环节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可指导自学方法或提供自学提纲。它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策略,在课堂中步步落实,带着学生从字、词、句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培养自学习惯、提供自学提纲、指导自学方法、检查自学效果开始,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依赖的变为主动的、自觉的。自学提纲的设计,一要紧扣教材,突出双基;二要启迪思维,富有创意;三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解答为宜。教给学生“默读、浏览、画记、批注、标序、生疑”等自学方法后进行自学效果的检测,这些过程均在课堂中完成,一课课、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学生明显有了变化。能将敷衍了事的预习变为有实效有实用的自学过程,能把应付老师的任务变成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完全转变了以前的学习观念。其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示中,学生对双基学得较扎实,特别是在当堂检测的过程中,完全改变了以前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局面。

以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蝙蝠和雷达》一课的自学提示。

1.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①飞机 ②蝙蝠 ③雷达

3.分段朗读,质疑问难。

这样看似简简单单的自学提示,涵盖了字词句段的练习,也包含了听说读思的能力。特别是在老师当堂的检测中,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实处。

以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自学提纲。

1.字词自学情况。

⑴正音:花的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多音字:莞。

⑵强调个别易错字字形:脊。

⑶交流字义、词义。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⑴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⑵质疑问难:自学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解决浅显问题,以达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①德国人为什么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③作者为什么说“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作出反馈和处理,或学生释疑、或自我释疑、或存疑)

长此以往,学生的双基得到夯实,自学能力也得到提升。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

(二)让“言语实践”贴地

“以生为本 以疑促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质疑,并努力将学生的质疑纳入导学环节,有效地实施教学。言语学习是阅读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联系语境,学习语言,以突出学科特点。我们一般运用删除法、缩减法、变换法、扩充法、变式、变序等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体会词句的妙处,然后仿写。

下面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盘古开天地》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看,这里出示的句子,和原文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露……

生:书上的好。因为书上有很多好词。

生:书上的句子好。因为可以写出很多美丽的画面。

生:书上的句子好。因为读了就可以想到很美的画面。

师: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大家试着边读边想象。

生读。

师:大家觉得只有这些变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想象说话。

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黑幕一样的黑夜。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牢牢地扎根在地上。

生:他充满爱的眼神,变成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和大地。

……

这样及时有效的句式训练,既能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又能进行言语实践,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帮助巨大。

除了句子的训练,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言语训练,从词语到句子甚至段落,都是训练的重点。只有让言语训练贴着课文而行,学会仿写,学会运用,学会方法,才能将这些知识变成能力。

以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的教学片段。

师:一个眼神、一个数字表达老人与海鸥深深的情义。一个数字的背后我们不难想象,老人为海鸥付出的点点滴滴。

十年来,朝朝暮暮,暮暮朝朝,老人与海鸥之间一定有很多有趣、有味、有情、有义的瞬间,你大胆发挥想象,觉得他们之间可能还会有哪些故事?

生:有可能红嘴生病了,老人跟它包扎脚。

生:有可能公主在逗老人开心,因为它看出老人那天不说话也不怎么笑了。

生:有可能哪天他们一起在湖边舞蹈,秀出他们的快乐。

生:有可能老人跟它们讲故事。它们在认真听。

师:把你们的想象变成文字,用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出来。试试看。

学生作品举例:

老人今天心情郁闷,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走动,呆呆地一个人坐着。公主看见了,歪着脑袋仔细瞧了瞧,飞到老人的肩上。老人摸摸它,也不说话,眼睛看向远方。公主把脑袋蹭到老人的脖子上,轻轻地,似安慰又似在挠痒痒。老人把眼神从远方收回来,伸出手,把公主放在自己手心上。公主这下更来劲了,又是动腿又是动脑,不停地扭来扭去,就像在有节奏地跳迪斯科一样。老人微笑地看着它……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点评一下这段文字。

生:我认为这段话写得还不错,主要运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交错式描写。

生:将老人与公主的动作写得比较细致,这也是我们今天学到的。

生:我认为,还可以写写公主的眼神,甚至在后面加入一点点老人的语言就更好了。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学到的方法掌握得还算不错,在表现关系亲密时可以使用交错式描写,同样在情况紧急时也可以使用,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发现,看看交错式描写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抓住读写链接的训练点,创设语言转化的情境,把外在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个人语言,让言语实践成为本色语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执笔:张继红)

猜你喜欢

教课自然段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秋天
要账
美丽的秋天
吓人的尖叫课
香港国民教育争议中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