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后增强CT和MR对比研究
2017-03-08庄翔,张强*
庄 翔,张 强*
(包头肿瘤医院放射介入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致死率很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且多数肝癌的患者都是由乙肝或是肝硬化发展而来,因此许多患者的自身状况比较差,有的患者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数患者都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2]。本文就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使用增强CT及MR检查治疗效果做详细对比分析,具体描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年龄为
35~81岁,平均年龄为(58.4±2.6)岁;入选患者的临床标准为:或肝硬化晚期,或乙肝患者,甲胎蛋白的持续增加且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1.2 检查方法
对85例患者都给予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所有患者中介入治疗前共检出病灶115个。在介入治疗2个月后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后可见病灶中阳性病灶65个,阴性病灶35个,不确定病灶15个,并以此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增强CT及MR检查,其中增强CT用飞利浦CT选碘海醇作为造影剂,速度0.27s/r,扫描厚度1~2 mm。MR检查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系统,造影剂使用莫迪司,分别做常规及DWI与多期增强扫描。
1.3 对比指标及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两组检查方式所得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阳性灵敏度、假阴性率以及总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对比分析中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意义标志。
2 结 果
对85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增强CT检查后可见阳性病灶51个,阴性病灶49个,不确定病灶15个;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可见增强CT检查的阳性灵敏度为78.5%(51/65),假阴性检查率为40%(14/35),总符合率为70.4%(81/115);使用MR检查后可见阳性病灶62个,阴性病灶39个,不确定病灶14个,阳性灵敏度为94.7%(62/65),假阴性检查率为11.4%(4/35),总符合率为88.7%(102/115)。分别比较增强CT检查与MR检查结果可有阳性灵敏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假阴性率可见前者要明显高于后者,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统计总符合率可知前者要显著低于后者,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因肝癌病情的隐匿性强,确诊时大多数都发展为中晚期,首选方案为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术,但介入治疗很难一次灭活所有肿瘤细胞,一般都需要多次微创介入治疗,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需要对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多次复查评估[3]。早有研究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诊断及评估的金标准[4],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复查治疗使用MR检查比增强CT具有更高的阳性灵敏性与成像显著性,且具有更低的假阴性检查率,MR可以分辨肿瘤坏死与存活组织,从而进行疗效评估,并且反映瘤细胞内组织学变化、能量代谢及功能变化等情况,还能避免CT检查中碘油沉积及周围血管的影响,因此MR可以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的首选检查方法。
[1]谢 敏.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23):59-61.
[2]柴 超,范文骏,夏 爽.CT增强与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2):1953-1958.
[3]黄军祯,王大健,罗耀昌.MRI与DSA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放射学实践,2015,30(1):49-53.
[4]梁 韬,易旦冰,丁建林.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随机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