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中古汉语条目商补
2017-03-08杨康
杨康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汉语大词典》中古汉语条目商补
杨康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汉语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成就最高的汉语历史词典。但中古汉语条目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利用佛典语料修正《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一些帮助。
《汉语大字典》;条目;商补
《汉语大词典》因其“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大型历史性语文词典,是从事文史工作者的必要工具书。但由于编撰时条件所限,《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前贤时彦已就此做了不少拾遗补缺的工作,但却远未结束。中古汉语是汉语史的重要组成阶段。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传世的中土文献来了解这一时期的汉语状况,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许多语言现象往往超出想象,难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长期忽视了汉文佛典语料的特殊价值和利用。“汉文佛典,包括翻译佛典与本土佛教撰述,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来说甚至具有比同期中土(世俗)文献更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在中古时期。”[1]方一新先生在谈及佛典语料对《大词典》修订的价值时曾说:“如果有条件对其作全面修订的话,似可考虑在众多的译经中按年代挑有代表性的若干部佛经采集资料,收立词目,以弥补现今之不足。”[2]文章拟用佛典语料修正《汉语大词典》之不足,弥补其缺漏,希望能为《大词典》的修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一、释义问题
“在汉译佛经中,同一部经会有不同的译本,被称为‘同经异译’。有不同时期的异译本,也有同一时期不同译者的异译本。通过异译经的对比,可以展示佛经语言的特点,同时也为疑难词语的考证提供了有利证据。”[3]文章尝试通过《维摩诘经》同经异译的对比,解释一些新词新义及疑难词语。
(一)义项不全
1.俛仰
哽噎涕泣,悲怀喐吚,感恋靡逮。事不得已,俛仰放舍,遣人载出,当埋弃之。悉取太子所有衣被、璎珞、珠宝,皆用送之。(后汉安世高译《太子慕魄经》,3/408c)①
时诸商人俛仰不已,以僧护比丘,舍与龙王。龙王欢喜,将诣宫中。(东晋失译《佛说因缘僧护经》,17/566b)
太后语言:“夫天神者,有慈悲心救一切苦,婆罗门者皆应如是。子今愁毒,唐自失命,天神岂能救子命耶?宁当服药,消散忧患,得全身命。诸婆罗门未得天眼,安能知子隐密事也?”逼迫再三,俛仰从之。(南朝萧齐释昙景译《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17/585c)
上述诸例中的“俛仰”都可归结为一个义项:无奈、不得已。
通过下述支谦译本《佛说维摩诘经》与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的比较,“俛仰”的词义更为清晰。
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现其神,了不得去。而闻空中声曰:“波旬!以玉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强与玉女。(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下,14/524b)
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与。(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14/543a)
支谦译本中“强”对应鸠摩罗什译本“俛仰”。强即勉强,俛仰”一词“无奈、不得已”之意甚明。《大词典》没有立这个义项,只设有“应付;周旋”这个义项,欠妥。“应付;周旋”在使用中往往出现在消极的语境中,其[+不情愿]的义素渐渐成为中心义素,最终引申出“无奈、不得已”之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义项,《大词典》应该另立。
2.荣冀
《汉语大词典》四卷释“荣冀”:“谓对荣华富贵的欲望。”[4]但下述例子恐怕非“谓对荣华富贵的欲望”所能解。
其修行者,以是之比拔众恼根,断生死流,心则欣悦;已度三涂不犯五逆,离于异道遇其所知,不从外道悕望荣冀。(西晋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卷5,15/218c)
佛语须菩提:“是事应当分别。须菩提!有因缘令菩萨适发意便应深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不见诸法荣冀,终不诽谤,终不离六波罗蜜,终不离诸佛世尊。”(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9,8/62c)
试看同经异译的比较。
问我言:“罗云!汝佛之子,舍转轮王,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荣冀?”我即为如事说沙门之荣冀。(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上,14/523b)
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14/541c)
稽首作礼而问我言:“唯,罗怙罗!汝佛之子,舍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为有何等功德、胜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胜利。(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2,14/563c)
后出的罗什译本“功德之利”、玄奘译本“功德、胜利”对应较早的支谦译本之“荣冀”。《汉语大词典》释“胜利”:“谓举办法事的盛大利益。”[4]6-1335B“功德”“胜利”皆为佛教用语,义同。可见,“荣冀”一词有“利益、好处”这一义项。特指与佛教有关。《汉语大词典》当另立。
(二)释义不当
1.蹴踏
《汉语大词典》十卷553页“蹴踏”条:“亦作‘蹴蹋’。亦作‘蹴蹹’。亦作‘蹵蹋’。亦作‘蹵躢’。”义项?:“行走;奔跑。”并引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贯休》:“虽尚崛奇,每得神助,余人走下风者多矣。昔谓龙象蹴蹋,非驴所堪,果僧中之一豪也。”②该例书证晚出。三国时期佛经已有用例。“譬如,迦叶!龙象蹴踏,非驴所堪,为若此也。”(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上,14/527c)此用法的“蹴踏”佛经中多见,但《汉语大词典》对其释义有待商榷。这里我们主要谈谈词义的问题。“龙象蹴蹋,非驴所堪”习见于佛经且使用频率很高,光凭字面似乎并不好理解。通过同经异译,我们或许能有所启发。
菩萨者,当上及不可使凡民逼迫之也。譬如,迦叶!龙象蹴踏,非驴所堪,为若此也。其余菩萨莫能为。(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上,14/527c)
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14/547a)
大迦叶波!譬如萤火终无威力映蔽日轮。如是,凡夫及下劣位无复势力逼迫菩萨为此乞求。大迦叶波!譬如龙象现威鬪战非驴所堪,唯有龙象能与龙象为斯战诤。(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6,14/572b)
传世的《维摩诘经》三种译本中,玄奘译本内容最多,虽“繁略折衷难逮秦翻”,但为我们提供了最为完备的、最迫近梵本的汉译本,在梵本亡失了的时代,奘译本因其最为完备而应受到我们的重视。“蹴踏”一词,奘译本用“现威鬪战”来描述,则豁然冰释。“龙象”是佛教中勇猛有最大能力者。“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胡吉藏撰《维摩经疏》卷4,19/212b)僧肇注曰:“能、不能为喻,象之上者名龙象。”(后秦释僧肇撰《注维摩诘经》卷6,38/383b)兽类争斗往往以足踏地以示威怒,勇猛的龙象非驴一类的动物所能抵挡,常用来比喻人卓尔不群。用来指“现威鬪战”,还是基于“踩;踏”这一义项。《大词典》训为“行走;奔跑”,似未确。
二、条目失收
(一)撮摩
按:“撮摩”为中古新产生的词汇。于佛经常见。“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于泡沫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补特伽罗、无意生、无儒童、无作者亦无受者;”(西晋法护译《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24,11/840a)“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4/539b)“复次诸长者!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如浮泡不得久住……是眼浮伪摧散破坏灭尽之法,眼如丘井常为老逼,眼无住际终归磨灭。”(唐玄奘译《大宝积经卷》卷35,11/200c)
《汉语大字典》释“撮”:“握持。《广雅·释诂三》:‘撮,持也。’”[5]释“摩”:“抚摸。”[5]1940所谓“撮摩”,即握取于手中。
(二)友娱
其优陀夷聪明智能,巧解种种殊方善论,谏太子言:“大圣太子,我被大王敕来至此友娱太子,我今谘白,愿太子听。”(北凉昙无谶译《佛本行经》卷16,3/726c)
杨会永在其博士论文《〈佛本行经〉词汇研究》中提到:“友娱:义不明。待考。”[6]
按:其实“友”是古代王府职官名。《晋书·职官志》:“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景帝讳,故改师为傅。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号。”[7]而《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8]则更清楚地描述了“友”的职责为“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例中优陀夷“谏太子”之句可看出“友娱”的中心义素即[+直言规劝]。而往往于游乐中以诙谐敏捷的语言来实现。《大词典》当收此条目,以便词义理解。
(三)懈废
按:“懈废”一词为中古新产生的词汇,于佛经常见。可大致归为两个义项。①松懈、放松;休息。引申为停止。“云何卿优为?本可所事神;祠祀归水火,日月众梵天。事来为几何?夙夜精进学;心中不懈废,宁尽致神仙。”(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8,3/532c)例中“懈废”意为“松懈”。“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1,3/77a)此例“懈废”作“放松;休息”讲。“于时王施未曾懈废,心自愿言:‘令诸仓谷,莫使消减!’”(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3,3/91c)字亦作“懈癈”。“于是颂曰:‘譬如有人行入海,未曾懈癈乃至耳,合人乘船至龙王,从求大宝如意珠,以施一切莫不蒙。’”(西晋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卷7,15/228a)此二例训为“停止”。②低下。“度着国土、财色、万物,贪求之想尘劳颠倒。开化诸着万物之想,慕离于家而为寂志;懈废羸劣等脱诸相,成入佛土欲垢之法。”(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阿惟越致遮经》卷中,9/209a)《汉语大词典》释“羸劣”:“谓低下。”并引《抱朴子·擢才》:“往者之介洁,乃末叶之羸劣也。”[4]6-1401A此处“懈废羸劣”同义连文。“观我等懈废下劣,而不分别不能志愿,此如来法珍宝之藏,于今世尊以权方便,观于本际慧宝帑藏,蠲除饥授大妙印。”(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卷3,9/80c)此例“懈废下劣”亦是同义连文,词义更为明朗。
(四)称度
按:“称度”为中古新产生的词汇,同义连文,意为计量、测量,计算。“十方恒边沙一沙为一佛国,尔所佛国其中所有皆为如来,教化众生不可计量不可称度,众生之性无增无减。”(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9,8/66a)这里“计量”“称度”对举,义同。“佛言:‘阿难!汝起疲厌之意,于弟子中为最多闻,比诸菩萨未有见焉。菩萨志愿所作弥多,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智慧诸持定念,种种所得不可称度。’”(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卷下,14/533c)这里“称度”与“测量”对举,义同。
注 释:
① 本文所引佛经均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新修大藏经刊行会编,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24)。2/874b分别表示册数、页码、栏次。下同。
②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1]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2.
[2]方一新.从《汉语大词典》看大型历史性语文词典取证举例方面的若干问题[A].《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上册)[C].成都:巴蜀书社,1998.320.
[3]江傲霜.从《维摩诘经》管窥同经异译在词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94.
[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4-1231A.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湖北,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57.
[6]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祠开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5.17.
[7]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743.
[8]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05.
杨康(1992-),男,江苏沭阳人,贵州师范大学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训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