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打破—整合”论高校辅导员中途接手班级的管理策略
2017-03-08常春爱
◆常春爱
“融入—打破—整合”论高校辅导员中途接手班级的管理策略
◆常春爱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中途接手新的班级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经常遇到的难题。相对于“原生班级”中途接手班级很难与新辅导员建立信任感,业已形成的班级习惯对新辅导员的管理风格和方法产生抵触。本文结合中途接手班级的群体心理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中途接手班级提出“融入—打破—整合”的管理略。
中途接手班级,信任,融入-打破-整合
一、中途接手班级的概念及特点
中途接手班级不是由大一入学即接手的班级,而是因为岗位流动等原因,接替原来辅导员的工作而后接手的班级。
中途接手班级一般已适应了前任辅导员的管理风格、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应对策略形成班级的习惯,特别是对某些事情形成了固定的看法和程序。这些习惯、固定的看法和程序一旦受到破坏,便会引起班级里的某些同学的不满,甚至是触动到整个班级的情绪,对新任辅导员带来挑战。另一方面,辅导员的更换使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破坏,这种破坏不仅是指信任对象的更换,更有对重新确立新信任关系变地不确定,特别是对辅导员更换频繁的班级,对新辅导员更难建立信任关系。然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直接影响到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1]。同时,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程序与辅导员工作岗位时间长短也成正相关关系[2]。因此,中途接手班级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挑战。
同时,处于辅导员更替期的学生们,存在着新奇和“看客”心理。他们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存在观望的心理,既期待新辅导员的出现,期望心中完美的辅导员的出现,又做好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符合期望——配合;不合期望——不配合。这为新任辅导员的融入提供了可能。
二、融入—打破—整合策略
对中途接手班级,辅导员要重新获的同学的信任,打破旧有的班级陋习,建立新风气,需要采三步走的策略即:融入、打破、整合。其中获取信任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即班级和辅导员的重新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才能改变旧有的班级陋习,建立新的制度规范形成新班风。
(一)融入策略
即了解班情,做好服务,打破隔阂,得到中途接手班的信任和认可。融入是进行后接班级管理的前提,是一切后续工作的基础,对中途接手的辅导员来说,要得到所带学生的认可是一项常期的工作。初期融入需要的工作有:
1.做好摸底,了解班情。在接班之前即做好准备工作,对接手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班级的数量信息,质量信息,评价信息及“人物典故”。了解信息得注重信息渠道的获取,不同的信息渠道得到不同的信息,前任辅导员、身边同事、班干部及个别同学,对不同渠道的信息要进行甄别分析,信息中的“矛盾点”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重点关注分析。
中途接手班级要尽快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个人情况。班级情况,包括班级学风、班级凝聚力,班委管理能力。学生个人情况包括班级成员基本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学习状况及心理状况等,特别班级特殊学生信息并做好及时的跟进和关注,减少辅导员交替过程中“管理空白期”发生事故。
2.走进心中,建立信任感。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与心理学现象。由于人们对信任研究的视角及理解不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Rattle 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口头或书面陈述的可靠性的一般性期望。人际交往中,信任可降低交往双方的不确定性,促进彼此了解,增进信息沟通;信任可以促进双方分享思想、情感和意见,信任可增加彼此合作,提高合作效率。[3]
建立信任感先从主要班干部做起,抓好领头羊。特别是对于辅导员更换频繁的班级,他们对新任辅导员的信任还没有建立,但是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反而在班里会得到更多同学的信任和依赖,往往在班里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班级的工作便容易开展。因而,在工作初期要建立完善班长、团支书值班制,加强对主要班干部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从他们身上了解到班级信息,另一方面,促进班干部对辅导员的认识和接纳,从而有利于辅导员进一步的融合。对于班级同学,要通过走宿舍、查课堂、跟自习、个别谈话、积极参与他们的集体活动等,了解和走近他们,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感。
3.办实事儿,解决实际困难。根据年级特点,了解学生的迷茫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解决学生的实习困难和需求,可以进一步促进中途接手班级对辅导员的信息。
辅导员要结合年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比如,大一是适应期,抓好学风和纪律,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注重习惯的养成。大二是定向期,度过了适应期到大二要树榜样,定好标兵,抓好党建。大三是发展期,进入专业学习的关键期,抓创新,抓科技,加强实训,强化能力。大四是实现期,面临毕业的恐慌,确保毕业,做好就业指导,关注毕业前的心理问题。
(二)“打破—整合”策略
打破即打破中途接手班级管理中的幛碍,让融入更进一步。整合,树立新规则形成新风貌,建立新秩序,为新规则的建立打下基础。这是一个有机循环的过程,即在融入中打破,在打破中进一步融入和整合。
打破以融入为前提,在融入的过程打破,在打破中进一步融入。打破,分为打破自我和打破中途接手班级中原有的问题,改变原有班级的陋习。
1.自我的打破和重建。自我打破,是辅导员自我的改变。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不同学生群体有不同的特点,并且随着社会变革,每个学生身上都打着家庭和时代的烙印。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辅导员不能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而是要“多把钥匙开不同的锁”。因些,辅导员要不断的打破自我,不断的更新观念,善于接纳新事物。对于后接手班级,由于与前任辅导员的管理风格、方法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在适应期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此时,辅导员要接受和允许有摩擦和冲突在产生,理性对待摩擦和冲突,找至摩擦和冲突的原因,适当的时候需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偿试新方法。
2.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和重建。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其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对于中途接手班级,新班风的培养需要制度的强化,另一方面,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突出了公正,从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磨擦和冲突的产生。例如,针对随意旷课和请假,重建《请假和销假制度》严格请假程序,界定可请假条件,改变请假随性。请假后的销假制度,也进一步引导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建立班级标准化管理制度,明确班委职责,将班级考核量化管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3.通过活动重建。学生活动、第二课堂是学生管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有较多的可发挥空间。学生活动和第二课堂让辅导员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的成长。辅导员老师要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吸引同学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辅导员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学有所得,得到提高。
中途接手班级相对原生班级管理难度大,但是危机中有生机,中途接手班级也是让辅导员成长改变的机遇。面对中途接手班级,辅导员要做到不畏惧,把握和分析好班级特点做好融入工作,敢于打破自我和班级陋习,做好班干部的管理,通过好制度建设,在活动中创新中进一步对班级进行整合。
[1]卢伟,顾晓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信任结构探析——基于社会学的视角[J].教育与教育学研究.2015,(1).
[2]周春国,白促琪,曹欢欢.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影响因素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5,(1).
[3]范兰霞.浅议辅导员中途接班的管理[J].商情.2013(13).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