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探析

2017-03-08吴秀芳李忠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生态

吴秀芳 李忠艳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十分的重要位置。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生态文明行为,为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育的概念及内容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

根据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概括,不同学者们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界定是一致的,即生态文明教育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而这里所谓的联系不是单纯的人与人的联系,而是人与自然的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理论依据就是生态学。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信息化、目的性等特点,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探讨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从理论层面上,即把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使得大学生在生态道德意识及素质方面有所提高,使大学生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等问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第二,从制度层面上,其宗旨是保护和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制定与校园生态环境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意识建设和校园生态行为建设顺利进行;第三,从价值层面上,即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正确生态文明观念和理念,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践行正确的生态文明行为,增强此方面的责任感;第四,从行为层面上,就是将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一种理想和观念,更是体现在人们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最终必须落到行动上,否则生态文明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因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早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就着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政策。教育部在2003年印发给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院校开设环保课程普及环境教育有关情况的函》中明确指出:“为了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将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中。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并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根据各学校的类型、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的课程,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还不高,设置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课程任务和教科书。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理论认知不足,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践行生态文明能力较差。而从高校教师层面分析,教师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当中注意的,应对症下药。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工业文明后形成的社会固有价值观是阻碍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原因。经历工业革命的几个阶段,人类进入了工业时期。而工业革命对人类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业革命虽然使得人类经济快速而高效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但是在这种发展背后,存在着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所取得那些成绩是以破坏环境和生态为前提的,人类使用科学技术肆意的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削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所产生的自然观是扭曲的,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的普及。其次是社会和学校因素。社会和高校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不够,个别高校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存在搞形式主义、敷衍应付、强拉硬拽的现象,不能做到很好的将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活实际合二为一,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③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据调查,高校开设与生态文明相关课程的比重很小,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左右①。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各高校对学生生态文明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低。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提升授课比重与比例,开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有趣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对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丰富有关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首先,开设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应主要涉及国内、国外的生态现状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现状,生态文明教育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背景,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意义、目标、内涵、功能及教育体系建设,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系统地了解生态文明教育,从而转变旧的错误的世界观,尊重和热爱自然。

其次,开设与生态文明有关的选修课。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托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生态文明教育的选修课。开设的选修课应该具有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度,使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中。

(二)构建生态校园文化体系,创造浓郁的生态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高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在校园中学生聚集的场所,悬挂关于生态文明的条幅,大力宣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提高学生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其次,要加强校园的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生态文明理念和人文环境建设。大学生只有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够更好的在生活和学习中去践行。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建设;再次,要加强校园生态人文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和人际关系、制度建设的生态化。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校训等体现校园精神风貌的文化元素;人际关系生态化就是构建友爱、平等、尊重等情感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制度建设生态化,是指学校根据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校园规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构建生态实践活动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大学生仅仅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不够的,应该将这种观念与理论知识带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去。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②。生态文明教育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多方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首先,组织生态文明小分队。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集体活动,由专人带领学生们去野外,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明确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那些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地方,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与体验,生成一种危机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其次,策划主题宣传日活动。在生态文明宣传日可以展览一些与生态有关的图片,设置一些关于生态文明的带有警觉性的话语,还可以融合一些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问答小游戏。开展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传播低碳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再次,开展大学生学术性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相关知识,通过科学研究来展现学习成果;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开展对环境问题、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邀请一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座谈,提升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

注释:

① 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06):18.

② 华启和,高金龙.试析生态人格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5-48.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