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树莓与红树莓果皮解剖结构的比较
2017-03-08李雕秦艳筠黄唯子杨静慧王茂思龚无缺
李雕,秦艳筠,黄唯子,杨静慧,王茂思,龚无缺
树莓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多年生半灌木果树,又名覆盆子、马林、木莓、托盘等[1-2]。与蓝莓、沙棘、醋栗、刺梨、桑葚、无花果和酸枣等被称为第三代水果,其果实营养极其丰富,被称为“维生素宝库”、“天然绿色食品”[3-5]。树莓成熟果实风味独特,色泽宜人,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食品、美容、医疗保健等多领域的开发利用价值[5-8]。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树莓果实也成为新时代绿色食品的新宠。树莓品种较多,分为红树莓、黄树莓、紫树莓和黑树莓,主要以红树莓和黑树莓为主。红树莓主要品种有‘哈瑞太兹’、‘红宝’、‘莎妮’、‘香妃’、‘澳洲红’、‘诺娃’等,黑树莓主要品种有‘凯欧’等[9-10]。目前国内外关于树莓果实解剖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仅见Sexlon等[11]对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与纤维素含量关系的研究,杨国慧等[12]对树莓果实超显微结构的观察。本试验以两个不同品种树莓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较了它们果实的解剖形态差异以及果实细胞大小的差异,为树莓品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黑树莓‘凯欧’和红树莓‘诺娃’的果实于2015年8—9月采集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后桑园树莓实验基地(该地区土壤为黏壤土、肥料中等、土壤pH7.5、土壤含盐量0.25%),树龄为二年生。苗木采用扦插繁殖,篱壁式整枝,生长季摘心,冬季埋土防寒等管理措施。土肥水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栽培管理中未发现病虫害。
1.2 方法
在同一块实验地中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每个品种选取5株做好标记,每次从每株上采取15枚成熟的果实(‘诺娃’为鲜红色、‘凯欧’为黑色)放于不同的保鲜袋中,贴好标签。样品采集后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观察,未观察的样品放于4℃冰箱中保存。
选取成熟度、大小基本一致的果实进行横剖和纵剖观察,5个重复。选取5组切片,运用目镜测微尺分别对每组切片中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中的细胞大小进行测量,每组切片选取10个细胞测量,测量方法采用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的方法[13]。用NiBlackberry SMZ25体视显微镜和LEICA DM2000解剖显微镜进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个品种树莓外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由图1可知,不同品种树莓外果皮细胞大小不同。黑树莓外果皮细胞的横切面平均面积为0.973 μm2,红树莓外果皮细胞的面积为 0.483 μm2,黑树莓外果皮细胞的面积是红树莓的2.01倍。
图1 ‘凯欧’与‘诺娃’外果皮表皮细胞的大小比较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个品种树莓的外果皮结构有较大差异。‘凯欧’外果皮由2~3层细胞组成,表面光滑,无毛,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诺娃’外果皮表面有2~3层细胞,外表皮有大量的表皮毛,细胞呈圆形、方形、棱形或不规则形,一些细胞以表皮毛根部为中心呈花环状排列,排列疏松。
图2‘凯欧’与‘诺娃’外果皮的解剖比较(10×20)
2.2 两个品种树莓中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图3 显示,不同品种树莓中果皮细胞大小不同。‘凯欧’中果皮细胞的横切面积为40.35 μm2,‘诺娃’为11.37 μm2,‘凯欧’中果皮细胞的面积是‘诺娃’的3.55倍。与图1比较,中果皮细胞较外果皮细胞大,其中‘凯欧’中果皮细胞面积是其外果皮的41.5倍,‘诺娃’中果皮细胞面积是其外果皮的23.5倍。
图3 ‘凯欧’与‘诺娃’中果皮细胞的大小比较
从图4中可以看出,‘凯欧’中果皮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排列疏松;‘诺娃’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紧密,液泡中内含物相对较多。两个树莓品种的中果皮细胞均较外果皮细胞大,与外果皮有较明显的界限。
图4 ‘凯欧’(左)与‘诺娃’(右)中果皮解剖结构比较(10×20)
2.3 两个品种树莓内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图5显示,不同品种树莓内果皮厚度不同。‘凯欧’内果皮厚度为18.09 μm,‘诺娃’内果皮厚度为12.20 μm,‘凯欧’内果皮厚度是‘诺娃’成熟果实内果皮厚度的1.48倍。
图5 成熟‘凯欧’与‘诺娃’内果皮厚度比较
从图6中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内果皮均较厚(图b、c),内果皮表面由不规则形状的凹槽组成。但两个品种的内果皮表面的纹理有所不同。
从果实纵剖面上看,两个品种树莓的内果皮可以分为3部分或3层(图7)。外层最厚,为波浪状结构,细胞为圆形的厚壁细胞;中层厚度为外层厚度的1/3~1/4,由扁平的、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组成;内层较薄,仅仅由2~3层细胞构成,细胞为圆形的厚壁细胞。
图 6‘凯欧’与‘诺娃’内果皮结构比较
图7 ‘凯欧’与‘诺娃’内果皮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黑树莓与红树莓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红树莓外观首先表现为小而绿,然后逐渐膨大,转白,再逐渐变红,成熟后的红树莓果实和花托分离,形成中空状,果实柔软多汁最后全部着红,果肉和花托分离,果实变软;黑树莓外观开始表现为小而绿,然后逐渐膨大转红,最后逐渐变黑,成熟的黑树莓果实与花托不分离。黑树莓与红树莓的果实特性与葛秋来[14]、谢娟[2]等的研究一致。
通过解剖观察表明,黑树莓外果皮表面较为光滑、无茸毛、细胞长方形,而红树莓外果皮表面布满了茸毛、细胞多为不规则形;黑树莓外果皮细胞较大,黑树莓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红树莓松散,细胞较红树莓大;黑树莓果皮的厚度为18.09 μm,红树莓的厚度为12.20 μm。此外,两个品种的内果皮硬化、并分3部分(3层),其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异,外层部分形成了不同的纹理结构。总之,黑树莓与红树莓果皮在解剖结构上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外果皮有无表皮毛,内果皮表面的纹理等差异都可以作为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1]张敏.不同树莓品系果实特性评价及采后两种处理方法对果实特性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谢娟.红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超显微结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3]李公存,苏佳明,张洪胜.树莓和黑莓优良品种简介[J].烟台果树,2014(125):25-26.
[4]张群英,文光琴,李永霞,等.优良树莓品种及当地野生树莓的引种比较研究[J].种子学报,2015,34(1):100-103.
[5]张爱正.树莓——风靡全球的第三代黄金水果[N].中国贸易报,2015-01-27(H01).
[6]屈小媛,田维荣,胡萍,等.黑树莓乳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2012,33(16):324-328.
[7]屈小媛,胡萍,周光桥.黑树莓夸克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灰色分析[J].中国酿造,2011,235(10):176-178.
[8]李华,赵凤芹.不同HVEF处理对树莓VC含量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2(11):146-149.
[9]程云清,耿婉婷.不同树莓品种光合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5):23-27.
[10]宋建新,孟宪军.聚类法分析不同品种树莓的加工特性[J].食品科学,2015,36(6):130-135.
[11]Sexton R,Palmer J M,Whyte N A,et al.Cellulase,fruit softening and abscission in red raspberryRubus idaeusL.cv Glen Clova[J].Annals of Botany,1997,80(3):371-376.
[12]杨国慧,王冰,谢娟,等.树莓果实显微及超显微结构观察[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1920-1922.
[13]程丽娟,薛泉宏.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4]葛秋来.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