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树莓与红树莓果皮解剖结构的比较

2017-03-08李雕秦艳筠黄唯子杨静慧王茂思龚无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诺娃树莓厚度

李雕,秦艳筠,黄唯子,杨静慧,王茂思,龚无缺

树莓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多年生半灌木果树,又名覆盆子、马林、木莓、托盘等[1-2]。与蓝莓、沙棘、醋栗、刺梨、桑葚、无花果和酸枣等被称为第三代水果,其果实营养极其丰富,被称为“维生素宝库”、“天然绿色食品”[3-5]。树莓成熟果实风味独特,色泽宜人,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食品、美容、医疗保健等多领域的开发利用价值[5-8]。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树莓果实也成为新时代绿色食品的新宠。树莓品种较多,分为红树莓、黄树莓、紫树莓和黑树莓,主要以红树莓和黑树莓为主。红树莓主要品种有‘哈瑞太兹’、‘红宝’、‘莎妮’、‘香妃’、‘澳洲红’、‘诺娃’等,黑树莓主要品种有‘凯欧’等[9-10]。目前国内外关于树莓果实解剖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仅见Sexlon等[11]对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与纤维素含量关系的研究,杨国慧等[12]对树莓果实超显微结构的观察。本试验以两个不同品种树莓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较了它们果实的解剖形态差异以及果实细胞大小的差异,为树莓品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黑树莓‘凯欧’和红树莓‘诺娃’的果实于2015年8—9月采集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后桑园树莓实验基地(该地区土壤为黏壤土、肥料中等、土壤pH7.5、土壤含盐量0.25%),树龄为二年生。苗木采用扦插繁殖,篱壁式整枝,生长季摘心,冬季埋土防寒等管理措施。土肥水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栽培管理中未发现病虫害。

1.2 方法

在同一块实验地中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每个品种选取5株做好标记,每次从每株上采取15枚成熟的果实(‘诺娃’为鲜红色、‘凯欧’为黑色)放于不同的保鲜袋中,贴好标签。样品采集后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观察,未观察的样品放于4℃冰箱中保存。

选取成熟度、大小基本一致的果实进行横剖和纵剖观察,5个重复。选取5组切片,运用目镜测微尺分别对每组切片中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中的细胞大小进行测量,每组切片选取10个细胞测量,测量方法采用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的方法[13]。用NiBlackberry SMZ25体视显微镜和LEICA DM2000解剖显微镜进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个品种树莓外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由图1可知,不同品种树莓外果皮细胞大小不同。黑树莓外果皮细胞的横切面平均面积为0.973 μm2,红树莓外果皮细胞的面积为 0.483 μm2,黑树莓外果皮细胞的面积是红树莓的2.01倍。

图1 ‘凯欧’与‘诺娃’外果皮表皮细胞的大小比较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个品种树莓的外果皮结构有较大差异。‘凯欧’外果皮由2~3层细胞组成,表面光滑,无毛,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诺娃’外果皮表面有2~3层细胞,外表皮有大量的表皮毛,细胞呈圆形、方形、棱形或不规则形,一些细胞以表皮毛根部为中心呈花环状排列,排列疏松。

图2‘凯欧’与‘诺娃’外果皮的解剖比较(10×20)

2.2 两个品种树莓中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图3 显示,不同品种树莓中果皮细胞大小不同。‘凯欧’中果皮细胞的横切面积为40.35 μm2,‘诺娃’为11.37 μm2,‘凯欧’中果皮细胞的面积是‘诺娃’的3.55倍。与图1比较,中果皮细胞较外果皮细胞大,其中‘凯欧’中果皮细胞面积是其外果皮的41.5倍,‘诺娃’中果皮细胞面积是其外果皮的23.5倍。

图3 ‘凯欧’与‘诺娃’中果皮细胞的大小比较

从图4中可以看出,‘凯欧’中果皮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排列疏松;‘诺娃’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紧密,液泡中内含物相对较多。两个树莓品种的中果皮细胞均较外果皮细胞大,与外果皮有较明显的界限。

图4 ‘凯欧’(左)与‘诺娃’(右)中果皮解剖结构比较(10×20)

2.3 两个品种树莓内果皮解剖结构比较

图5显示,不同品种树莓内果皮厚度不同。‘凯欧’内果皮厚度为18.09 μm,‘诺娃’内果皮厚度为12.20 μm,‘凯欧’内果皮厚度是‘诺娃’成熟果实内果皮厚度的1.48倍。

图5 成熟‘凯欧’与‘诺娃’内果皮厚度比较

从图6中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内果皮均较厚(图b、c),内果皮表面由不规则形状的凹槽组成。但两个品种的内果皮表面的纹理有所不同。

从果实纵剖面上看,两个品种树莓的内果皮可以分为3部分或3层(图7)。外层最厚,为波浪状结构,细胞为圆形的厚壁细胞;中层厚度为外层厚度的1/3~1/4,由扁平的、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组成;内层较薄,仅仅由2~3层细胞构成,细胞为圆形的厚壁细胞。

图 6‘凯欧’与‘诺娃’内果皮结构比较

图7 ‘凯欧’与‘诺娃’内果皮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黑树莓与红树莓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红树莓外观首先表现为小而绿,然后逐渐膨大,转白,再逐渐变红,成熟后的红树莓果实和花托分离,形成中空状,果实柔软多汁最后全部着红,果肉和花托分离,果实变软;黑树莓外观开始表现为小而绿,然后逐渐膨大转红,最后逐渐变黑,成熟的黑树莓果实与花托不分离。黑树莓与红树莓的果实特性与葛秋来[14]、谢娟[2]等的研究一致。

通过解剖观察表明,黑树莓外果皮表面较为光滑、无茸毛、细胞长方形,而红树莓外果皮表面布满了茸毛、细胞多为不规则形;黑树莓外果皮细胞较大,黑树莓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红树莓松散,细胞较红树莓大;黑树莓果皮的厚度为18.09 μm,红树莓的厚度为12.20 μm。此外,两个品种的内果皮硬化、并分3部分(3层),其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异,外层部分形成了不同的纹理结构。总之,黑树莓与红树莓果皮在解剖结构上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外果皮有无表皮毛,内果皮表面的纹理等差异都可以作为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1]张敏.不同树莓品系果实特性评价及采后两种处理方法对果实特性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谢娟.红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超显微结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3]李公存,苏佳明,张洪胜.树莓和黑莓优良品种简介[J].烟台果树,2014(125):25-26.

[4]张群英,文光琴,李永霞,等.优良树莓品种及当地野生树莓的引种比较研究[J].种子学报,2015,34(1):100-103.

[5]张爱正.树莓——风靡全球的第三代黄金水果[N].中国贸易报,2015-01-27(H01).

[6]屈小媛,田维荣,胡萍,等.黑树莓乳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2012,33(16):324-328.

[7]屈小媛,胡萍,周光桥.黑树莓夸克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灰色分析[J].中国酿造,2011,235(10):176-178.

[8]李华,赵凤芹.不同HVEF处理对树莓VC含量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2(11):146-149.

[9]程云清,耿婉婷.不同树莓品种光合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5):23-27.

[10]宋建新,孟宪军.聚类法分析不同品种树莓的加工特性[J].食品科学,2015,36(6):130-135.

[11]Sexton R,Palmer J M,Whyte N A,et al.Cellulase,fruit softening and abscission in red raspberryRubus idaeusL.cv Glen Clova[J].Annals of Botany,1997,80(3):371-376.

[12]杨国慧,王冰,谢娟,等.树莓果实显微及超显微结构观察[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1920-1922.

[13]程丽娟,薛泉宏.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4]葛秋来.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诺娃树莓厚度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深耕,才会有报道的温度和厚度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女孩患病后满脸络腮胡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加权平均厚度法计算变厚度钢壳体在均匀外部压力作用下的屈曲应力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酒发酵工艺
川烈风暴英雄教程【第6期】幽灵特工诺娃
欧盟:速冻树莓比鲜食树莓市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