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经类ESP课程研究综述

2017-03-08曾璐璐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财经类商务英语学报

曾璐璐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辽宁 沈阳 110122)

高职院校财经类ESP课程研究综述

曾璐璐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辽宁 沈阳 110122)

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加深,专门用途英语(ESP)将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相融合成为一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学科。我国针对ES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层次,而对于高职财经类ESP研究并未给予足够关注。现有的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成果存在研究课程单一、学术影响力有限、缺乏资金资助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高职财经类ESP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学界的关注。

高职;财经;ESP;研究综述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简称ESP)是在二战后随着各国间日益广泛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ESP的概念,而我国关于ESP概念的明确则是在上个世纪之交。[1]相比于外国学者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在经济融合与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如何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技巧,以应对未来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刘润清教授提出: “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 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2]蔡基刚教授提出,随着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3]

相对于本科层次的研究型教育,我国的高职教育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2000年,高等教育司正式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强调应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基本任务基础上,必须结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安排专业英语的课程。这些内容落实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正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集中体现。本文以高职专门用途英语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财经类ESP课程为切入点,搜集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上2007-2016年的十年间我国学者发表的高职ESP课程教学相关论文708篇(2016年8月25日检索)。由于各院校所设课程名称的差异,本文检索的财经类课程包括:金融英语、经贸英语、外贸英语、财经英语、会计英语、商务英语等。为方便起见,检索文章按学报类期刊、教育类期刊、财经商务类期刊、外语类期刊和综合类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学报类期刊288篇;教育类期刊150篇;财经商务类期刊40篇;外语类期刊78篇;综合类期刊152篇。根据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收录目录,708篇文章中有8篇发表于《中国成人教育》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篇发表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综合学报类核心期刊。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梳理,整理出现阶段对高职ESP关注的作者群和刊物类别,了解现阶段我国高职ESP课程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高职ESP课程教学特别是财经类ESP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二、研究综述

1.整体综述

2007-2016年的近十年间(检索至2016年8月)我国学者公开发表高职财经类ESP课程的相关论文700余篇。按时间统计,发表论文数量呈现递进式增长,从2007年的20篇,增长至2015年的90篇。研究成果的增加一方面体现出国内学者对于高职财经类ESP研究的重视,另一方面,从课程分类上看,也暴露出研究课程的严重失衡。

近十年间关于商务英语课程的研究论文共计508篇,占全部研究成果的71.8%,外贸英语论文75篇,占10.6%。出现这一结果既有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从课程本身来看,商务英语相对其他财经类ESP课程具有一定的易普及性,课程自身的专业性与会计英语、金融英语等课程相比较弱,更容易被非英语专业学生所接受。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许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在其他相关专业如外贸、文秘、会展、物流等专业也开设商务英语的初、中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社会环境来看,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变化都使得对经贸商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信息反馈至高等院校,也从客观上推动了商务英语相关课程的增设。正是由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及学者关注并研究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计等相关内容,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数量才大大超过其他财经类ESP课程,在研究成果问题中所占有比例最大。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高职财经类ES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商贸类课程领域,对其他专业性更强的会计英语、金融英语等课程关注度不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ESP的研究内容单一、研究重点单调的问题。

2.分类综述

(1)学报、教育类期刊论文统计综述。2007-2016年(检索至2016年8月)中国学者在学报、教育类期刊发表高职财经类ESP论文438篇,按课程名称分类统计如表1。

表1 高职财经类ESP论文学报、教育类期刊统计

从中国学术期刊读者的认知接受度来看,发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收录的核心学术期刊的论文,集中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的前沿水平。但是,由于研究内容、研究层次等原因,高职类论文被核心学术期刊收录的数量极少,因此,本文将刊发高职类论文较多的的普通期刊按学报、教育、外语、财经商务和综合期刊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2007-2016年(检索至2016年8月)公开发表的高职财经类ESP论文中,有438篇收录于学报类和教育类期刊,占全部发表数量的61.9%。其中,发表于高职院校学报类期刊的论文数量为288篇,占全部发表数量的40.7%,是收录高职财经类ESP研究论文最多的一类期刊。

三、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近十年高职财经类ESP课程相关论文,对高职财经类ESP研究进行了分类评述。整体而言,我国现阶段高职财经类ESP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关注,近十年间共有708篇相关论文发表,但从作者群体来看,均为高职院校教师,鲜有知名教授和学者参与。因为受自身学术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限制,绝大多数高职类研究成果仅刊载于非学术核心期刊,同时缺乏课题基金资助,这也是导致高职研究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未能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原因。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经类ESP研究大多集中于商务英语的相关研究,包括教学方法、实用教学、教材开发、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但对除商务英语之外的其他ESP课程则关注不足,存在明显的研究缺失和研究失衡。尽管商务英语的研究对其他课程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帮助,但这种缺失与失衡必然影响到高职财经类ESP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些情况,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1]HallidayMAK,McIntoshAandStressensP.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64.

[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何斌.2000-2009年中国学者有关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115-119.

[5]蒋景东,黄雪英.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模块教学[J].教育探索,2009(7):35-36.

[6]闫娟.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任务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176-178.

[7]毕晟.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英语+商务”式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4):140-143.

[8]曹凤静.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审判教学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1):92-94.

[9]王朝晖,刘刚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51-52.

[10]黄翔.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学生人格化养成[J].教育评论,2012(6):90-92.

[11]杨楚欣.高职院校外贸函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54-155.

[12]任卓君,王联晓.TAFE教育模式对提高《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3):140-142.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SP Cours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ENG Lu-lu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China)

With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ESP (Special Purpose English) combine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anguage skills into an applied disciplin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ESP research in China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and attaches less importance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e ESP cours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ESP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ve the problems of single curriculum, limited academic influence and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These problems have affecte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lev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finance ESP teaching, which urgently needs the academic atten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ESP; review of research

2016-11-10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WYYB150220)

曾璐璐(1978-),女,辽宁沈阳人,经济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财经英语的教学研究。

G

A

1008-469X(2017)01-0082-04

看,作者主要是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少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国内知名教授、外语类和师范类院校教师及传统意义上的重点大学教师对高职财经类ESP研究领域几乎没有关注。而就高职财经类ESP的主要研究群体而言,这一团体由于自身语言学术功底和学术影响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ESP研究水平落后于国内ESP研究的整体水平。正如何斌所指出:“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占中国高校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外语界教学研究者对高职英语缺乏关注和教学实践研究,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4]

从ESP的研究角度看,表1中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如教材选用、课程体系开发、教学体系构建、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评估、实训教学等。其中,学报类和教育类期刊分别有202篇和96篇论文,这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关,占比达到70.1%和64%。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高职财经类ES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关注ESP本体研究和ESP本体教学研究以及各类ESP的理论研究,涉及词汇、翻译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反映出我国学者在对高职财经类ESP的研究内容方面还存在不足。

(2)外语、财经商务及综合类期刊统计综述。2007-2016年(检索至2016年8月)中国学者在外语、财经商务及综合类期刊发表高职财经类ESP论文270篇,按课程名称分类统计如表2。

与表1的统计数字相比,发表在外语类和财经商务类期刊的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成果数量为118篇,仅占全部论文数量的16.7%。从作者群体来看,仍然是清一色的职业类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从研究角度来看,文章内容以词汇、修辞手法、翻译技巧、口语交际等语言本身为主要研究对象。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术视野和关注视角所限,高职院校教师有关ESP研究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这118篇文章无一被核心学术期刊收录,说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有关ESP研究的成果很难在外语界及财经商务界引起注意。

表2 高职财经类ESP论文外语、财经商务及 综合类期刊统计

外语类期刊财经商务类期刊综合类期刊合计财经英语11会计英语6142444金融英语24915经贸英语221216外贸英语342431商务英语651682163合计7840152270

综合类期刊涵盖除学报、教育、外语及财经商务类期刊之外的所有普通期刊,2007-2016年(检索至2016年8月)共收录152篇高职财经类ESP论文,占总数量的21.5%。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是几类期刊中最广泛的一类,既有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学方面内容,也有语言技巧、专业词汇解析等专业方面内容,还有部分文章将研究视角设定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等。尽管综合类期刊为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由于期刊认知程度等问题,发表于这一类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几乎不可能在学术界引起关注。

(3)学术核心期刊及高职财经类ESP研究项目资助基金统计综述。一般而言,学术核心期刊在国内学者中拥有广泛的认可度,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检索到的高职财经类ESP的 708篇研究成果中,共有11篇论文被学术核心期刊刊载,其中2010年之后刊发的有7篇。可以看出,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正在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从学科角度来看,研究内容依然比较单一,11篇论文中有8篇的研究对象是商务英语,2篇外贸英语,1篇会计英语,对于其他财经类课程则鲜有涉及。

从所发表的文章内容看,蒋景东、黄雪英分析了模块化教学突出学生需要和个性化、突出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入模块化教学,形成7个理论教学模块和7个实践教学模块,进而实现高职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目的。[5]闫娟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探讨高职商务英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指出任务型教学是在分阶段的需求分析基础上采用的新型教学形式,它打破传统教学将学习过程视为一体而模糊阶段需求的特征,将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并据此分别进行任务前需求分析、任务中需求分析和任务后需求分析。[6]毕晟针对高职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差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高职学生在进行商务语言听说训练时,倾向于将听力训练视为被动的信息解码过程,不能将解码后的语言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商务信息相结合,从而不能成功地将所获取的语言材料有效地转化成学生想要表达的会话。[7]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因素,并通过结合图式理论和语篇认知的学习方法,提出“英语+商务”式的培养策略,为解决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曹凤静从审美教育的新视角对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针对传统口语教学采用的枯燥对话和单向灌输模式阻碍学习兴趣这一教学顽疾,提出创设优美教学环境、运用优美教学手段、注重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的审美教学模式。[8]王朝晖、刘刚凤从教材开发角度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给予了关注。[9]黄翔针对高职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0]

杨楚欣在分析高职外贸函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强调学生外贸知识欠缺和语言功底不扎实、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材内容滞后是导致外贸函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训、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加以改善。[11]任卓君、王联晓以分析澳大利亚TAFE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切入点,结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探讨了TAFE教育模式对提高《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12]

需要强调的是,被学术核心期刊载的11篇文章分别针对高职阶段的外语专业教学方法、实用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人才培养、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开发等方问题在高职财经类ESP本体研究和教学实践两个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针对商务英语相关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高职财经类ESP研究的重要关注对象,其研究成果对其他高职财经类ESP课程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一般而言,课题研究有自主研究和立项申报资助两种形式。获得立项资助的课题项目通常可以反映立项机构的重视程度和课题本身的前沿性、先进性。被学术核心期刊载的11篇文章中共有3篇论文获得立项资助,其中1项属国家级资助,2项属省级资助,1项属省级学会立项。有资助立项成果占全部被学术核心期刊刊载的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成果的27.3%,占全部高职财经类ESP研究成果的0.4%。这反映出有关高职财经类ESP研究在各级层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校级层面的立项资助存在严重缺失。从立项课题研究发表的论文刊物看,这些论文仅在教育类,特别是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成人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评论》《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和少数学报、专业期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财会月刊》等刊物上零星出现,因此,难以在学界、教育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财经类商务英语学报
致敬学报40年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