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2017-03-08贺娜娜徐江雁林法财朱剑飞
贺娜娜,徐江雁,林法财,朱剑飞
(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3)
目前中医英译的现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中医术语在中医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将依然是未来中医翻译研究的重点热点[2]。中医病名作为中医名词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的规范化对实现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促进中医在世界的交流传播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1 语料来源
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的脑系病类34个中文病名为研究对象。现代翻译理论表明,两种语言词汇单位之间的语义对应情况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中医英译中原语与译入语的语义对应情况也大致如此[3]。依此,根据标准中对病名的语义解释将34个病名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三大类,对各类病名在四部不同翻译标准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在GB/T 16751.1-1997标准中,疾病用方括号[]括起的部分,表示放在括号中间的词可以代替部分前面的词,疾病中用圆括号()所括起的部分,表示可以省略。
1.1 完全对应
尽管不同的语言称呼不同,但疾病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中西医在疾病名称方面存在完全对应的情况。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完全对应的病名如下。
表1显示,在涉及中西医病名语义完全对照的情况下,四部标准基本上采取借用西医词汇的翻译方法。这种情况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还有很多,四部标准的翻译方法值得借鉴。借用西医词汇翻译中医名词术语可以减少语言差异带来的语言交流障碍,可以让异语学习者更迅速地理解中医涵义,有助于中医被接受。但借用西医词汇的翻译方法有局限性,不是所有名词术语都可以采用,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误解,不利于中医病名的准确传播。从表1可以看出,一部分病名在四部标准中没有对应的翻译,说明中医名词术语具有数量大、不统一、不规范的特点,包括国标在内,四部标准中存在“你有我无”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接下来的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中,广泛搜集整理中医名词术语,明确其含义、规范其翻译刻不容缓。由于中医典籍众多,病名不计其数,实现术语规范化是一项工程量比较大的工作,但是通过各方学者的努力,博采众家之长,中医名词术语及翻译会日益完善与规范化。
表1 完全对应的病名比较
1.2 部分对应
在对比两种词汇单位时,最常见的情况是部分对应,即原语中的一个词在译入语中与之对应的不止是一个,而是几个语义等值。任何一种语言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有多义性,而且一种语言的词全部意义通常并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的全部意义完全一致,且情况不一[3]。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部分对应的病名如下。
表2 部分对应的病名比较
表2显示,出现7个与“厥”有关的病名,比较翻译结果对“厥”的翻译有2种,ISN翻译为“reversal”和“syncope”,其余3个标准翻译为“syncope”,其中“reversal”体现了病名的病机,“syncope”借用西医病名直接翻译。根据国标中对7个“厥”证病名的解释,这里各个病名的语义与西医“晕厥”比较一致。首先,二者临床症状相似,突然意识丧失、摔倒、汗出、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其次,二者病因相似,中医此类“厥证”可由饮食不节、外感邪气、七情内伤导致,西医“晕厥”可由悲伤、失血、剧痛、闷热等刺激因素导致。由此,各个标准基本采用归化策略,运用直译+西医名词的方法,如“风厥”“血厥”“痰厥”“冷厥”分别以“wind syncope”“blood syncope”“phlegm syncope”“cold syncope”为主;或运用音译+西医名词的方法,如“气厥”以“qi syncope”为主。表2中其余5个病名在四个标准中均未出现,再次体现了中医名词术语收录数量参差不齐、表述不统一的情况。
1.3 不对应
所谓不对应,指的是两种语言中一种语言词汇在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中既没有完全对应的等值物,也没有部分对应的等值物[3]。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不对应的病名如下。
表3 不对应的病名比较
表3显示,有两个标准中运用了借用西医词汇的方法,如将“卑惵”翻译为“Depression disease”“Stagnation/depression syndrome”“Stagnation/depression disease”;四个标准中运用了直译的方法,如将“百合病”翻译为“Lily disease”;一个标准中运用了意译的方法,如将“中恶”翻译为“Attack of noxious factor; extra point of EX-CA”。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医特有的病名术语时可以采取音译、音译+释义的方法,术语的释义可以通过编写配套词典进行解释。编写中医术语词典的优势在于,可以体现术语简洁性的特点,同时保持中医理论的特色和完整性,西方读者不用看着西医病名来理解中医含义。西方民众和非西医专业的读者都需要查阅西医的词典来理解他们不熟悉的西医专业词汇,虽然查找西医的名词比中医直接一点,因为西医名词是标准化的,但他们不论是中医或者西医的名词都要查阅词典,所以工作量是差不多的[8]。
2 结论
通过上文的语料案例对比分析,笔者对中医病名术语的英译思考如下:一是本文选取的四部标准,是国内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标准,但病名术语的搜集范围和一致性仍需规范化,如此业界有标准可依,有统一的语料来源,为翻译的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医学。西方医学能够在我国站稳脚跟并被人们接受和利用,离不开其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播。同理,在进行中医对外传播时,要将中医理论体系完整地传播出去,让西方学者领会到中医的思维,而不是用西医的思维来学习中医。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可以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甚或借用西医词汇的方法,但仅限于中西医病名语义完全对应的情况下。三是对于中医特有的病名术语可采取异化策略,运用音译、音译+释义的翻译方法保留中医特色,同时要加强中医名词术语词典编写的规范化。著名的英国中医翻译家魏逎杰(Nigel Wiseman) 先生说: “在西传的过程中,中医并不能为了配合西方人的需求而有所改变。而西方意欲学习中医的人也绝对无法经由一种‘以其本身较为熟悉的知识系统将中医学重新过滤’的学习方式获致成功,他们必须真正地进入中医的世界。总之,只有当翻译者遵循中医原来被接受的传统方式去看待中医学,并将中医忠实地翻译出来才得以为西方真正想学习中医的人士开启一条迈入中医的大道。[9]”
[1] 兰凤利.借鉴国外翻译经验和理念,促进国内中医英译事业发展——从几个中医术语的英译想起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627.
[2] 都立澜,刘艾娟,陈铸芬,等.2000~2012年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6-11.
[3]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1-45.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45-253.
[5] 谢竹藩.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1-113.
[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62-177.
[7] 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1-403.
[8] 麦考尔·雅蒲.中医英译“比照西医”原则的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2):51.
[9] 魏迺杰.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