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联合应用血凝酶的临床观察

2017-03-08

关键词:血凝开颅血肿

刘 明

(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疾病引发的并发症,病症十分严重,发病人群的年龄多在50到60岁之间,而且以男性患者居多。一般来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病是因为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情况而致使体内血压快速升高,脑血管承受不住过高的压强而破裂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极高。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开颅手术联合应用血凝酶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8:6,年龄42~65岁,平均为(49.55±3.82)岁,出血量27~69 mL,平均为(49.7±5.7)mL;观察组男女比例为7:7,年龄41~67岁,平均为(48.72±4.74)岁,出血量26~68 mL,平均为(48.6±5.3)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开颅手术联合应用血凝酶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腔内液体作彻底性清理后给予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应用剂量为0.5 U,将其注入患者血肿腔内,5 min后用明胶海绵作吸干处理,并将明胶海绵置于血肿腔内作填充处理,引流处理后关颅[2]。术后即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巴曲亭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1 U,术后第二日再次对患者应用巴曲亭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1 U。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处理,应用止血敏及止血芳酸。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为3~11 ml,平均为(7.3±1.3)ml,对照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为1 0~2 1 m l,平均为(16.2±1.9)ml。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对比

3 讨 论

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在过度活动之后或者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容易发病,会出现失语、偏瘫等神经性功能缺失,严重情况可能会导致头痛,甚至是意识模糊,最终可能引发脑出血,此时最好进行CT检查以便确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选择性,如果是少量出血,可以采用内科治疗,包括必须卧床,使用止血药、脱水药,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稳定血压,注意保持呼吸顺畅[3]。如果出血量较大,需要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平均为(7.3±1.3)ml,对照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平均为(16.2±1.9)ml,观察组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开颅手术联合应用血凝酶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疗效显著,对患者血肿腔内残余积血量的减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患者凝血速率,减少出血情形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1]刘振川,张士孟.血凝酶注射剂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的临床应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2):147.

[2]孟 强,杨 卓.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软通道术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25-426.

猜你喜欢

血凝开颅血肿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